书城社科新公共管理学范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9770000000003

第3章 公共管理基本矛盾视域下的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基本矛盾视域下的新公共管理

一、变革的由来

(一)聚焦公共管理主轴

如何调整公共管理中涉及的诸多关系?这需要回到“国家与市场”“民主与效率”等公共管理领域轴心问题。公共管理作为管理活动的一种,和人类的群体性活动是分不开的,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需要管理的存在。“公共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间充满相互竞争或矛盾的价值、目标、权力、责任和利益现象,往往追求一方面的目标和价值,就会出现另一方面的弊端,追求的力度越大,弊端越明显。”

(二)扬弃科层制范式

1.科层制的弊端

科层体制下的等级制度以及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使得政府部门职能部门存在着分割的部门利益。条块之下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存在困难,各自为政现象突出,随着科层制的发展,各个部门甚至都成长为一个个独立的庞然大物,其自身运转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更不用说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事务。

2.补救“政府失败”

政府机构无限制扩张的必然结果就是行政效率日益低下,导致政府制定的相应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政府产生的根源在于满足社会管理的需要,为社会大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然而,政府并不是神圣化的产物,政府也是“人格化”的集合体,其运作同样会产生众多的负面影响,政府负面影响的集聚自然而然产生了“政府失败”。

3.“市场”力量的回归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变革的思路,最初起源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其核心内容是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引入公共部门中来,以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

二、变革的理论

(一)私营部门管理理念

传统的政府行政模式强调结构和过程,忽视了对结果的重视,受到民众的批评和指责,而私营部门成功的实践模式使得政府公共部门认识到重视结果的重要性。新公共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深受私营部门管理理论的影响,新公共管理倡导者认为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差别,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亦可以应用到公共部门之中,在实践中,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效率甚至已经超过了公共部门。

(二)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使社会大众认识到政府和市场一样同样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弥补政府缺陷的有效方式是市场力量的回归。政府公共部门中能够交由市场经济承担的部分,全部应该交由市场供给。由市场和政府共同提供公共物品在公共选择学派看来是最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新公共管理重新划定了政府、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中的作用。

(三)“3E”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对英国的公共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她组建的效率小组建议在财务管理新方案中设立“经济”、“效率”、“效益”的“3E”标准体系,以取代传统的效率测评标准。

“3E”理论本质上来自私营企业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但是政府具有的“公权力”和公共管理的对象与市场化的“私权力”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政府公共部门的治理之道不能照搬市场经济看似成功的运作模式,二者需要在“公私”领域实现合理的区域划分。

三、变革的内容

(一)分权和小型化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将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引入到公共部门之中,利用市场机制克服“政府失灵”,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等。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无疑在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中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二)“掌舵”而不是“划桨”

在整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实际操作环节,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边界的合理界定贯穿于整个变革过程中。通过彻底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以英国、新西兰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破除了国有制体制弊病,向私有制迈进了一大步,引领了20世纪后期世界国家主义改革的潮流。

(三)民营私有化

新公共管理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国家的权力,将国家政府拥有的“公权力”逐步分散到市场经济中,通过引入灵活的市场机制,使得公共管理实践和运作模式更加自由化、民主化,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共管理的既定目标。

四、新公共管理范式与中国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市场化取向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政府干预经济的弊端逐渐凸显,世界各国政府开始市场化的改革道路,即开始新公共管理改革。我国自改革开放政策确定后,亦紧跟世界改革潮流,开始市场化的改革道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趋势是逐渐放松对经济社会的管制,以市场改革取向为目标,改革的总体趋势以渐进模式为主。

(二)政府体制改革:分权放权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府在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是借鉴经济学理论和私人企业管理方法的典型改革,它与英国撒切尔政府改革、美国里根政府改革同属一个时期,都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

五、结语

新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存在着冲突,与公共管理基本价值诉求相悖。

其一,公共管理价值缺失。“广义的公共行政,除了重视管理的价值之外,还强调公民精神、公正、公平、正义、伦理、回应性和爱国主义等价值。”

其二,政府责任缺位。除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价值基础受到诘难之外,新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模式也遭到了批判。

其三,“公共精神”弱化。政府在民营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国有资产的重组并逐步退出对国有资本的控制,突破国有制改革的时代取向,迈向了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