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质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1980500000025

第25章 自私

自私,对灵魂而言是牢狱。正如牢狱夺去肉体的自由一样,自私会夺去幸福。

〔英〕马洛礼:《语丝》

在一切使人格堕落的不道德的行为之中,自私是最可恨最可耻的。

〔英〕萨克雷:《名利场》

自私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弊病。

〔法〕巴尔扎克:《驴皮记》

自私的人将如孤单单的不结果实的果树,日见枯萎。

〔俄〕屠格涅夫,引自《屠格涅夫论》

个人主义是最不正常的状态——就是疯狂。

〔俄〕列夫·托尔斯泰,引自《托尔斯泰夫人日记》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自己,那么他一生里,伤心的事情一定比快乐的事情来得多。

〔俄〕马明·西利比亚克:《普里瓦洛夫的百万家私》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演讲、论文、书信集》

人心之病,莫甚于一私。

〔中〕杨万里:《答陈国材书》

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是自私”四字。

〔中〕吕坤:《呻吟语·修身》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

〔中〕洪应明:《菜根谭》

对于一个公民,自私自利却永远是一种坏的品质。这种人总是把一切事物都按照一己私利的需要加以扭曲,其结果没有不危害社会的。

〔英〕弗·培根:《人生论·论自私》

那种“只知自爱却不知爱人的人”(西塞罗论庞培的话),最终总是没有好结局的。

〔英〕弗·培根:《人生论·论自私》

如果一种坏的习惯——一种私人利害迷乱了眼睛,事物就看不清楚了,只有一颗严正的心,才能大量产生才情。

〔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敌人只有一个,便是贪图享乐的自私自利,是它把生命的泉源吸干了,搅涵了。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真正的不幸是利己主义。如果一个人只爱他自己,那么,当沉重的生活考验到来时,他就要诅咒自己的命运,就要经受可怕的痛苦。

〔苏〕捷尔任斯基:《囚徒日记及书信》

利己的人最先灭亡。

〔苏〕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理想与幸福》

利己主义本身就是不幸的,它不仅损害自己,也损害别人。实际上,正因为这种利己主义的存在,世上才会有那么多的不幸和悲惨。

〔日〕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中〕《吕氏春秋·季冬纪·序意》

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

〔中〕《战国策·赵策》

天下事,坏于懒与私。

〔中〕朱熹:《朱子语录》

败莫败于多私。

〔中〕张商英:《素书·本德宗道》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

〔中〕洪应明:《菜根谭》

夺天下之公利,徇一己之私利,是谓国贼。

〔中〕黄宗羲:《原君》

天子而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贫必在国;士大夫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败必在家。

〔中〕王夫之:《船山遗书》

取非所有者,终不能有,且适以自戕也。

〔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中〕刘鹗:《老残游记》

一切自私自利者,都常以损人始而以害己终。违背群众利益的人是永远不会有好下场的。

〔中〕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的回忆》

私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中〕恽代英:《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

自私自利之心就是无知无识和错误认识产物。

〔英〕雪莱:《关于道德观念的思辨》

自私以现在的意识看当前的利益;理性却深谋远虑,看到未来与结果。

〔英〕波普:《论人性》

过分谦逊会产生暴戾;软弱让步会产生自私。

〔英〕夏洛蒂·勃朗特:《谢利》

正是不完全的自私心理给自己和别人造成了心灵上的煎熬。为别人作出一半牺牲的人,总发现别人眼睛正盯着他没有牺牲的那一半。

〔英〕萨基:《盼着烧开的水壶》

自私乃最大的谄媚。

〔法〕伏尔泰:《断片》

恶意和私欲相结合,可以相当于大量的聪明才智。

〔法〕巴尔扎克:《公务员》

世上有三种利己主义者: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要活着,也要让别人活下去;另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要活着,却不让别人活;最后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不想活,也不让别人活……

〔俄〕屠格涅夫:《罗亭》

地下的金子要从矿脉里挖取,守财奴的金子要从他的灵魂里发掘。

〔波斯〕萨迪:《蔷薇园》

虽公天下事,若用私意为之,便是私。

〔日〕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有所变而不肯为者,私也;有所谓而不敢为者,亦私也。

〔中〕朱熹:《朱子文集·贺陈丞相书》

重于利己者,每每出于害人亦有所不惜。

〔中〕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人到了不能顾全自己的时候,就连自私也不想掩盖了。

〔中〕海默:《我的引路人》

爱自己的心叫做私心,爱大众的心叫做公德。

〔中〕朱庆澜:《家庭教育》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德〕狄慈根:《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

须破除人与人间的疑忌而代之以互相信赖,破除自私自利代之以公众利益;将人培养成典型的公民,使能发挥公民的才能。

〔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不要为了拯救自己,把弱者当作祭品献给强人。

〔印度〕泰戈尔:《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