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魔力就是这样神奇。如果我们对学习也有这样的兴趣,那么,就会激发起学习的自觉性,焕发出充沛的精力,锻炼出顽强的毅力。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等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说来,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所有我们应当引导学习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然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心理自我期待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一种兴趣去努力,日后你有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至少术业有专攻,可以丰富你的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关于学习中兴趣的效应,学者经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西方的一些研究者分别研究了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兴趣和成就之间的相关,接近30%。然而这一关系也与性别、学科、年级因素有关,兴趣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高年级更强。这一结果与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协作组的研究结果(1989,1990)相吻合。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协作组的研究表明:四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和抱负水平与他们在相应的数学能力测验上取得的成绩有非常显着的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三种非智力因素与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作用也有所增大,其中学习数学兴趣的作用,从四年级时的居第3位跃居到六年级时的第1位。关于情境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一些研究者提出,有兴趣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材料对学习成就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兴趣对文本理解的作用。
对兴趣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充分的课题是兴趣对文本理解作用,这是兴趣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者采取不同途径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兴趣对文本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不因被试的年龄、文本类型(叙事的、说明的)、文本呈现方式(书面的、口头的)和理解测验类型(自由地、有提示地回忆、完形填空、多项选择和问题回答)的不同而有质的变化。
总之,兴趣一方面改善了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就改善了学习的结果,导致了质与量上更优越的学习。这正像杜威(Dewey,1913)所说的那样,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
培养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兴趣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习的结果,需要我们积极地去启发兴趣才能产生。
1.捕捉问号,产生兴趣
问号,是兴趣的向导,它会令你惊奇,令你向往,引你探索,从而使你逐渐迷恋在知识王国之中。
为什么指南针永远指着南北极?这个现象使童年的爱因斯坦大惑不解,也使他兴趣盎然,从此对科学着迷。走路,本是平常事。一位同学却从中捕捉到一个问号:为什么人向前走时,要向后蹬呢?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个问号,终于在阅读有关自然科学的课外读物时找到了答案,从此他对自然课和中学的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他满脑子科学知识,经常向同学们解释奇特的科学现象。同学称他为“科学博士”。
书本里藏着无数个问号。一本《红楼梦》产生了一门“红学”,就是因为里面那太多的问号引起了无数人的兴趣,于是循着兴趣去研究去探讨的。
在学习中,如果你能捕捉住问号,使置身于一个个问号之中,那么,你就会被这些问号不断鼓动、吸引,去寻找答案,于是,你对学习的兴致也就越来越浓了。
2.知之愈深,兴趣愈浓
一位作家说过:“思索吧,思索能引人入胜。”这是千真万确的。有一位小学生从一篇文章中得知太阳表面的温度“比沸水高60倍”,他想,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已经会烫伤手了。“比沸水高60倍”,就是6000摄氏度,该多热啊。他往下读:“就是钢铁碰它,也会马上变成气。”好家伙,炼钢时钢铁熔成“钢水”,温度已够高的了,而使钢铁直接化为“气”,那更厉害了。幸亏地球离太阳有1.5亿公里,不然早就熔化了……他想得越多,联想越广阔,就越感到形象、有趣,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越加深刻了。这正是多思的结果。
经常思考,并且做到思路广阔,你就可以顺着问题步步深入地想,也可以把问题倒过来想;你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想,也可以从另一角度去;你可以通过比较去想,也可以来个大胆想象,通过猜测、评价去想。这样,你学习起来一定会兴趣倍增。
3.以趣导趣
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长大之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么?所学的知识中哪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爱因斯坦中学时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后来他在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便又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又如你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而对写作非常感兴趣。这样你可以通过写作练习,体会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4.自我奖赏,培养兴趣
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有中进步、实现中目标则中奖励,如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画或乐器等;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5.积极期望
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假如你对学习地理毫无兴趣,每次都是怀着一种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课铃声,为了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你可以对着地理课本说:“我喜欢你,地理!”重复几遍之后,你一定会觉得地理不像从前那样枯燥无味了。为了加深这种心理暗示,第二天时你再在图书馆借一本有关地理的书,回家后,收拾一下房间,高高兴兴地去读它。经过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培养,就会对不喜欢的科目逐渐产生出兴趣来。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习既要知难而进,又要做到从易到难。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是要处理好它。有的人喜欢向困难挑战,在战胜困难时感到其乐无穷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的人不喜欢困难重重的感觉,那就可以学习中选择从易到难的方法,不要急于求成,让自己在每前进一步中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这同样也能培养学习兴趣。
另外,营造一个富有变化、新奇、刺激的学习情境,因为对比是维持注意的必要因素,也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
测测你的学习动机
对下列题目作出“√”或“×”的回答。
1.如果别人不督促我,我极少主动地学习。
2.当我读书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起精神来。
3.我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只想睡觉。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我不想多看书。
5.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我根本不想弄懂它。
6.我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我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我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我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学好功课,我放弃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11.我觉得读书没有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我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高深的理论,读长篇作品才带劲。
13.只在我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工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14.我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我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我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我几乎毫不费力就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18.我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我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我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分数分配
上述20个题目可以分为4组,它们分别测查学生在学习欲望上4个方面的困扰程度:
1.1~5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
2.6~10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
3.11~15题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
4.16~20题测查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
假如被试着对某组(每组5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则一般说明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从总体上讲,假设选“√”记1分,选“×”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
你的得分
得分分析
1.0~5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少许问题,必要时可调整。
2.6~13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一定问题和困扰,可调整。
3.14~20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严重问题手口困扰,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