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循序渐进”,就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或问读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渐进’。这就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出的循序渐进法的原文。什么叫循序渐进?朱熹随后作了详尽的解释:以两本书而言,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本书而言,则“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他还要求:“未及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妄乎彼。”
循序渐进是掌握知识的规律,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必由之路。学习,就像攀登台阶,步步稳重、拾阶而上,不断地借助“旧知”去获得“新知”,慢中求快,稳中求好。
那么,为什么要循序渐进呢?朱熹以生动的比喻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朱熹的这个主张说明,读书要选定一个目标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书读起,读通一本然后再读另一本,读通一节然后再读另一节;而不能不分主次先后,杂乱无章地乱读一气。朱熹在《同学录》中还写道:“读书之法,谓始初一书费十分工夫,后一书费六分,又后则费四五分矣!此即所谓势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这是治学的一条规律。刚开始读书,由于自己的知识底子薄弱,必须先打好基础。打基础就得一板一眼实实在在,宁肯多花点时间,多使些力气。基础打牢了,在上面盖房子就快了。如果一味贪快,基础打得不牢靠,到头来还要返工,那就得不偿失了。
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见满桌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含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他还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时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循序渐进就是先易后难
学习上讲究先易后难,就是先学习容易的,打开突破口,逐步接触难懂的或难记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就精神力量而言,要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调动积极因素,常言道:胜利的喜悦鼓舞人,失败的痛苦压抑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特别是第一次的成功,在精神上的激励作用特别大。根据这个道理,先安排简单内容进行学习,可以逐步扫除畏难情绪,避免学习中的自我干扰,减少精神压力,容易取得圆满成功。按记忆的难度安排学习内容,对应试很适用,不易忘记的先复习,难记的后复习,易忘的安排在考前复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先易后难的道理还在于:破易是攻难的台阶和武器,好比登山,先登缓坡地带,最后再登陡峭的山峰,对人的精神鼓舞极大,容易成功。
难与易是相对的,每门知识的前后构成都遵循先易后难的规律,先攻破易,应把易作为进攻难的阶梯和突破口。但要注意:一不要割断知识的连续性;二要紧紧把握住从“易”到难的过渡关。
循序渐进是学习的必由之路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教导苏联青年说:“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要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如果想登上科学的顶峰,你们应当从它的初步做起,前面的东西没有弄明白,切不要急于学后面的。切不要掩盖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使用最大胆的臆测和假设来掩盖,也是不可以的。这好比肥皂泡,虽然它的色彩也足以使你们目眩,但迟早是要破裂的,除了给你们留下惶惑外,什么也没有。”
这番忠告正是巴甫洛夫一生学习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成功经验的总结。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为了提高读书的效率,先用慢工夫打基础,然后再逐步加快进度,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华罗庚刚开始自学时常犯急躁病,一个劲地加速,结果所学的知识成了“夹生饭”。这个教训使他领悟到:片面求快不符合读书的辩证法。后来,他就宁肯比在学校里学得慢些,练习做得多些,用五六年时间才学完了高中课程。看起来,高中课程学得慢了一些,但因为学得扎实,所以给后来学习大学课程带来了方便。到清华大学没多久,他就听起了研究生课程。这就是循序渐进的好处。
语言学家周祖漠,他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述有《广韵校本》、《方言校笺》、《问学集》等。他读书做学问遵循着“次第读书法”,事实上就是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他说:“专攻某一门学科,也要先读有关的基础书,然后兼及其他。如从事语言研究,语言学就要先学好,要会发音,会用音标记音,这是必要的一个次第。从事文学研究的,文学史概要就是必要的一个次第。关于语言文字,就得先看《说文解字》,然后才能研究古文字。研究历史,应先从通史入手,再进行断代史研究。”周祖漠读书时,首先把一两部书认真读好。他认为,浮皮潦草地读书是当今通病。束之高阁不念,或者只念两篇三段,是没有什么用的。《诗经》只念《伐檀》《七月》)、《硕鼠》,那离懂《诗经》还差得远呢。为此,他在研究文学时,首先读《诗经》,然后读《楚辞》,读魏晋南北朝的五言诗。这种“次第读书法”,其实质是循序渐进,打牢基础。
循序渐进符合认识规律
直到今天,循序渐进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为学习必须由最基本的内容开始,按照知识的结构体系和个人的接受能力,有层次,有步骤地向更高的知识层次发展。循序渐进法正好符合了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因为任何知识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感性向高级理性发展,最后形成一个严密的有顺序性的体系。同时,循序渐进也是符合人的认知的发展规律的。人的认知是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由现象上升到本质,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具有顺序性。因此,循序渐进地去学习是由知识的有序性和人的认知能力的层次性决定的。只有按照规律进行学习,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循序渐进法反映了“序”和“进”的统一,学习必须保持“序”和“进”的相对统一,即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和人的认识过程与认知能力的规律进行。
从名称上看,一般来说循序渐进法应该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方法。因为它从最基础的相关知识入手,逐步把我们带入深层次的学习境界。运用循序渐进法时也可以采用循环学习的方式,即当你对各个部分的知识有了基础性的了解后,再进行深入的学习。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的缺点是趣味性差和学习见成效慢,特别是学习初期往往要靠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当然了,一旦入门真正地掌握这种方法后,这些缺点也就自然消失了。实践表明,这种学习方法一旦完成,其效果是最好的,因为你已经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实际应用(包括创意)中你会有一种八面逢源的感觉(这可是真正的辛苦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