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删繁就简,其基本含义就是通过对原事物结构的简化设计,使其性能更优,更能满足功能的要求。删繁就简思维法就是在工作中尽可能地撇开非主要因素,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使复杂问题解决起来简单易行。
一般地说,人们在发明创造某一事物时,总是用尽全力使之至善至美的。但是,由于当时认识上的局限,有时会因追求全面、安全而造成“画蛇添足”或“多此一举”的情况。此外,由于事物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构成事物的某些功能或性能要素变得不合时宜而成为累赘。对此,运用该法要求在对繁杂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的前提下,找出事物最基本的要素和最本质的联系,抓住其中的关键环节,使复杂问题迎刃而解。
现实生活中,效率往往是从简化提高的,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事情就会办得又快又好。
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删繁就简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爱因斯坦把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简化”成仅仅只是空间曲度的半径同物质密度的联系,即E=mC2。麦克斯韦方程则很紧凑地包含了各种电磁现象的全部信息。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简化法”,经常尝试着对周围的一些事物、现象作一番“简化”的努力,“剥”出它们最基本的核心。作为一种辅助,我们也可以经常在数学的王国里耕耘,多多练习一些“简化”之类的运算,培养自己一种精益求精的思维习惯。
训练: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删繁就简思维法的几种主要途径是:
(1)“剪枝去蔓”。
即思考时尽力排除可以不予考虑的非主要因素。
(2)“同类合并”。
把同一类的问题合并在一起分析和处理。
(3)“寻觅捷径”。
在思考中尽量找出和在实践中尽力避开非必需的程序、环节。运用该法要注意不能随意简化,要做到实事求是。
许多年前,教皇把一个神学领域的异端分子关进监狱,目的是不使他的思想得到传播,这个异端分子叫奥卡姆·威廉。没想到,威廉居然逃跑了,并投靠了教皇的死敌——德国的路易皇帝。他对路易说:“你用剑保卫我,我用笔来捍卫你。”
威廉写下的大量著作都影响不大,但一句不见于著作中的格言却享有盛名。这句格言只有8个字:“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其含义是,只承认一个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概念都是无用的废话,应当将其取消。这一似乎偏激独断的思维方式,被称为“奥卡姆剃刀”。许多年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磨砺着这把“剃刀”,使之日见锋利,终于成为科学思维的出发点之一。凡善于使用这把“剃刀”的科学家,如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等,都在“削”去理论或客观事实上的累赘之后,“剃”出了精炼得无法再精炼的科学理论。
我们来看看“奥卡姆剃刀”对发明创造的作用,以体会这种删繁就简的思维方法的巨大意义。
自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后,蒸汽机车便应运而生。但最早的火车车轮上套有齿圈,通过与钢轨上的齿条啮合向前运动。机车司炉工斯蒂文森望着复杂的车轮想:将齿圈和齿条去掉将会怎样呢?当时,许多专家认为,车轮必须有齿,没有齿,火车就会打滑或者脱轨。斯蒂文森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试验,他将车轮上的齿圈去掉后,发现火车不仅不打滑,不脱轨,反而在铁道上能风驰电掣般地飞奔疾驶,速度一下提高5倍以上。从此,火车摆脱了齿圈车轮的束缚,斯蒂文森的名字也随人类交通的发展而载于史册。
现在广为代步的自行车也有类似的经历。当初,人们为了防止自行车倾倒而在后轮两侧装设有两个小轮。后来有人想:能不能将两小轮去掉呢?试验结果表明,去掉两小轮后,自行车在前进中不会左右倾倒,而且转弯更为灵活。从此,自行车只剩下轻便的两只大轮了。
可见,在蒸汽机和自行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发明创造者的确使用过“奥卡姆剃刀”。换一句中国式的说法,就是运用过删繁就简的思维方法。
应用:删繁就简化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用电器的功能不断提高与增多,这种多功能化一方面受到消费者的赞赏,另一方面也因产品结构复杂化而增加了操作使用上的难度。像家用微波炉,在80年代后,烧煮与加热合二为一,按钮多达10余个。但是,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开始抱怨,功能过于复杂,操作程序繁琐。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在使用时,更是无所适从,感到难以下手。于是,韩国的有识之士审时度势,立足删繁就简,开发设计出操作简单的“单旋钮微波炉”,让任何人都可以取代熟练的家庭主妇,利用微波炉制作出可口的菜肴。这种结构简化了的新产品一上市,便令消费者刮目相看。
世界上的事物只要具有结构形态,你就可以从结构上去琢磨削除废资。看看手中写字的钢笔,想想它多年前的形态,你可能发现它的许多地方都有削减的痕迹。如过去的笔舌,表面铣有多道沟槽,目的是便于蓄积墨水,现在的笔舌则没了沟槽,但书写照样流畅。过去的笔筒套加工有螺纹,现在也没有了。再看看财会人员用的算盘,你可能认为它已十分精简而无下刀削除的地方了。然而,有人还是拿起“剃刀”,开发设计出上排一珠、下排四珠的新算盘。它与古老的上排二珠、下排五珠算盘相比,结构简化,运算简捷。如果还想对算盘化繁为简,有没有可能呢?看起来不可能了。然而有人别出心裁,将算盘上的每个算珠的下半部分去掉,从而发明了体积更小巧的“半珠算盘”。
如此“动刀”,难道不让你产生联想?
练习
从前,一家当铺里有个聪明的小伙计,总是能为老板解决一些问题。
一次,老板因为一时疏忽,竟用200两纹银收购了一颗假珍珠。虽然当票上规定一个月后那个人就会拿240两纹银来赎这颗珍珠,可既然是假货,人家又怎么可能再回来赎它呢?
就在这时,小伙计却想到了一个可以拿回当银的办法。他跟老板要了20两的银子在当地最大的饭馆里订了几桌酒席,宴请城里所有的同行。并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一颗假珍珠砸了个粉碎。
几天后,小伙计的办法就成功了。那个当了这颗假珍珠的人果然自投罗网,送回了骗走的钱。
那么,小伙计的办法是如何成功的呢?
答案:原来,小伙计故意让自己的老板当着大家的面砸碎了假珍珠。可按照旧时候当铺里的规定,如果客人所当的东西在当铺里丢失或损坏,那么当铺就必须按照客人的要求予以赔偿,而且其金额往往要比当银高出很多倍。老板砸碎假珍珠的事四处传开后,那个骗子当然就以为这是一个趁机勒索的大好时机,所以就假装拿银子来赎自己的东西,这样刚好是中了小伙计的圈套,用比原来的当银还多出40两的价钱取回的却是自己的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