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解除身体的健康警报
1993700000022

第22章 五脏六腑的保健(6)

维生素E不足,会增加维生素A的消耗与破坏,而维生素A能保护胆囊的表皮细胞。如果胆囊的表皮细胞死亡﹐脱落的细胞容易吸附胆固醇造成结石。所以注意维生素A及E的充分摄取也有助胆结石的预防,维生素C可以减少维生素E的消耗﹐也是应该要吃得够的营养素。

胆结石发作时,胀气会增加不舒服的感觉,此时应该避开会造成胀气的食物(因人而异)。职业女性们也不要老坐着,常常要起身活动。排遣压力,适度运动都是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该吃的时候就要坐下来,好好吃、慢慢吃。

可能引发胆结石的几个因素:

1.脂肪饮食过多

营养不是越多越好,脂肪摄入太多,会使胆汁内各成分的比例严重失调,胆汁易浓缩,胆囊收能也降低,因而易形成胆结石。

2.盲目减肥

有的女性过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饮食,造成缺乏胆囊收缩的食物,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不能正常收缩,胆汁郁积造成结石。

3.甜食过多

摄入过量的糖,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过量的糖还会自行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从而促使胆结石的发生。

4.饮食过精

身居城市的人们往往过多食用精制食物,增加了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使胆固醇沉淀而形成结石。

5.饮食不规律

许多职业女性吃饭常饥一顿、饱一顿,有的长期不吃早餐,这样很有可能成为胆石病攻击的对象。其原因是空腹时胆汁的成分发生变化,其中胆酸含量减少,而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便可形成胆固醇结石。

6.饮食不洁

我国胆结石的高发地区,70%的胆结石以蛔虫卵和蛔虫残体为核心。有学者曾对手术取出的胆红素钙结石进行分析,也发现约有55%是以蛔虫及虫卵为核心的。导致这类结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洁。

如果女性朋友能避开这些诱发胆结石的因素,就有可能减少或杜绝胆结石的发生。

泌尿系统保健

认识肾脏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分以及被破坏的激素、毒素和药物等物质,它们经循环系统运送至肾,在肾内形成尿液,再经输尿管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是人体代谢产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排出的废物不仅量大,种类多,而且尿的质和量经常随着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肾不仅是排泄器官,而且对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电解质平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肾功能发生障碍,代谢产物就会蓄积于体液中而破坏内环境的相对恒定,从而引起新陈代谢紊乱,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机体的皮肤、肺、肠管和肝脏也具有排泄功能,皮肤的汗腺能够排泄少部分尿素、钠盐及水分;肺能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大肠粘膜能够排出一些无机盐如钙、镁及铁等;由肝脏排出的胆色素也可经肠管而排出体外。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它位于腰背部两边,形状像蚕豆,左右各一个。肾脏长约10公分,宽约6公分,厚约4公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新鲜肾呈红褐色。肾的大小各人不同,正常成年男性肾重约134~148g,略大于女性的肾。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肾门向肾内部凹陷成一个较大的腔隙,称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的主要分支和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以及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膜包绕,即纤维膜、脂肪囊和肾筋膜。肾的正常位置依靠肾被膜、肾血管、肾的邻近器官、腹内压等来维持其固定,肾的“固定装置”不健全时,肾的位置可移位。

肾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是生尿部分,在肾的外侧;髓质是排尿部分,在肾的内侧。

(插入“肾脏结构图”)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尿和排尿。机体的代谢产物尿素、尿酸、无机盐及多余的水,主要由肾排出,它对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重要,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如果肾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尿蛋白、血尿等等一系列的病理现象。

肾脏除了维持人体的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外,还有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肾脏的最小工作单位是肾单位,兩个肾脏合起來一共有兩百万个肾单位,但每天实际在工作的肾单位才十分之一,所以一个人少了一个肾脏也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这并意味着你可以对肾的健康状况掉以轻心,肾非常容易感染和生病。当肾发生问题的时候,各种麻烦也将随之而来:小便困难、尿频、尿量减少或多尿,眼皮浮肿、下肢水肿或体重增加,尿液带有血丝、血块或颜色变红、变褐,尿液泡沫增多,血压增高,以及贫血、食欲下降、疲倦等。

肾脏功能失调会引起腰酸背痛、水肿、血液中有尿毒、高血压、尿道发炎、疲倦、失眠、耳鸣、脱发、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情绪低落、恐惧感,甚至神经错乱。任何进入身体的饮料、食物、空气和情绪压力所产生的毒素都会经过肾脏,如果污染物质太多,造成肾脏负担太重,短期也许会出现阻塞、发炎现象,长期则有结石、功能衰退、血液不干净等各种毛病,最严重情况要靠人工洗肾清除血液污染,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肾脏疾病包括原发于肾脏的疾病,如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血管炎、肾盂肾炎、多囊肾等,以及继发于全身多系统疾病的肾脏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变。

肾脏疾病早期甚至没有症状,当疾病发展到肾功能明显异常时才会出现多系统症状。常见的异常表现有水肿、尿频、夜尿增多、尿液颜色改变、尿液中泡沫增多、高血压、贫血等。慢性肾脏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敌”之一。目前,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以及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和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的“三低”特点。

肾衰竭是任何严重的肾脏疾病的最后结果。当肾脏因各种疾病的伤害而渐渐失去功能時,称为慢性肾衰竭。当肾脏功能下降到正常的百分之十以下时,身体便无法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即进入尿毒症期,最后陷入昏迷后死亡。

有些病人初次到肾内科就诊,就得到了“晚期肾脏病”的诊断。这就是因为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经常没有什么特异性。病人在得病的初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即使有一些不适,也多是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症状,比如劳累后双下肢轻度浮肿、晨起眼睑浮肿、贫血、食欲下降、腰痛、腿软、骨痛等,结果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也从未看过病,而第一次知道自己患了肾脏病,就已经到了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了,这是相当危险的。

警惕肾脏疾病的信号

1.水肿

肾脏疾病水肿的特点是早起眼睑或面部水肿,午后慢慢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可能出现在身体低垂的部位,比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2.高血压

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与其他高血压一样,也会出现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经常测量血压十分必要。

3.腰痛

肾区酸痛不适或隐隐作痛或持续性钝痛。

4.尿量过多或过少

正常人的尿量为1000~2000毫升/日,平均为1500毫升/日左右。无论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多尿往往是肾脏有病的信号。

5.尿化验异常

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隐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酮体、尿糖等,都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这些疾病信号如果能够多加留意,及早治疗,就能够防止病情加重,减轻危险。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做好肾的保健工作,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帮助肾脏获胜。

日常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预防肾脏损伤:必須注意平日保健,避免滥用来路不明或疗效不清的药物;小心使用含有肾毒性的药物及食物,如抗癌药、利尿剂及止痛药等;用药也不可过量,长期服用药物,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在饮食上要注意低钾饮食,少食用芹菜、茼蒿、空心菜、菠菜、香菇、土豆、香瓜、香蕉、龙眼、葡萄、柳橙等高钾食物;蔬菜类应先用水煮3~5分钟,沥去汤汁,以油拌或油炒,可减少钾的含量,不宜食用菜汤;其他如柳橙汁、无盐酱油含钾高,不宜食用。忌食含磷高的食物,如:酵母、內脏类、豆类、坚果类、蛋黃、奶类、巧克力等。

可以经常进行腰部活动,这些运动可以补肾养气。还可多做一些刺激脚心的按摩。中医认为,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进睡眠、增进食欲。

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工作再紧张,家里的烦心事再多,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

输尿管

输尿管腔大小不一,其直径约为2~5毫米,有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位,两个扩张部分。尿路结石常被嵌顿于这些狭窄部位,引起管壁平滑肌痉挛,发生剧烈的绞痛或出现尿路阻塞等症状。

输尿管管壁平滑肌层的节律性蠕动,使尿液不断流入膀胱。输尿管起自肾盂,由腹部进入盆腔,开口于膀胱。故将输尿管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腹段沿腰大肌前面下行,在小骨盆上缘,右输尿管跨过右髂外动脉,左输尿管跨过左髂总动脉进入盆腔。盆段沿骨盆侧壁弯曲向前,在膀胱底外上角处斜穿膀胱壁进入膀胱。壁内段输尿管为斜行,长约1.5厘米,具有瓣膜的作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压升高,压扁斜穿的壁内段,尿液不至逆流。而当输尿管的蠕动波到达时,壁内段入口开放,尿液仍可不断流入膀胱。

输尿管结石大多数来自肾脏。发病年龄以20—50岁最多。男女之比约为4:1,右侧比左侧常见,双侧约占7.6%。

小小的结石将带来剧烈的绞痛,这种疼痛会沿同侧输尿管方向放射到下腹、会阴、外生殖器或大腿内侧。输尿管被梗阻后产生肾积水,肾包膜受牵拉还会引起顿痛。

输尿管结石还会引起血尿、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

为了预防输尿管结石,应该注意饮食保健:每天进水量应达到2000一3000毫升,炎热夏季更应该增加到4000一5000毫升,大汗后还得增加,至少保持每天有2000毫升以上排尿量;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采用磁化水饮用,这种水容易瓦解结石;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A的食品,例如猪肝、鸡蛋,以及新鲜白菜与水果;少吃含钙丰富食物例如海带、黑木耳、豆类、苋菜、牛奶、芹菜、紫菜、海鳗、咸萝卜、南瓜子、干红枣等;少吃含草酸丰富的食物,例如菠菜、芹菜、可可、咖啡、甜菜、草霉、橘子、白薯、红茶等;少吃容易引起尿酸盐、胱氨酸、黄嘌吟增多的食物,例如动物内脏、海产品、豆角、花生等。

膀胱

膀胱是一个个中空性的肌肉囊,女性膀胱位于子宫的前下方和阴道上部的前方。膀胱肌肉活动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与控制,它的生理功能是储存尿液和周期性排尿。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起到制约作用,膀胱逼尿肌处于持续的轻度收缩状态,即使当膀胱内尿量增加时,由于膀胱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其容积能随尿量的增多而增大,其内压也无多大变化。当尿量增加到400~500mL时,膀胱内压明显升高,这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排尿反射中枢,产生排尿欲。如果条件许可排尿,尿液就会在强大的膀胱内压下被排出。如果条件不许可或不去进行排尿,膀胱内尿量继续增多,膀胱内压继续增大,排尿欲明显增大,不过,此时意志还能控制得住。直到出现明显痛感以后,你才知道不得不去排尿了。

(插入“膀胱”)

女性尿道具有短、宽、直和肌肉力量薄弱等特点,同时比较接近阴道和肛门,因此常会给膀胱增添许多麻烦。

尿失禁是最常见的麻烦之一。在咳嗽、大笑、喷嚏或弯腰时,由于腹腔压力骤然增加,小便会不由自主地流出,大约半数以上的妇女都曾经发生过轻度尿失禁现象。成年女性的尿道长度只有3一5厘米,平均3.5厘米,实验证明,短于3厘米的尿道便不能阻止尿液的外流。同时,女子的尿道较男子宽,行程也较直,它的关闭和开放主要靠尿道内外括约肌的舒张和收缩来完成,肛门、阴道及会阴部分的肌肉也参加协同作用,但是这些肌肉的收缩力量都不太强,往往抵挡不住腹压高时的冲击,特别是年老体弱的妇女容易发生尿失禁。

由于女性尿道短,外阴部位如不注意清洁,容易造成细菌的入侵,发生膀胱炎,不但小便次数增加,排尿完后还有一种排不净的感觉和异常的疼痛,有的人小便中还带血,在人体抵抗力差的情况下,细菌还会随输尿管逆流而上,引起两侧肾盂肾炎。在某种情况下,女性膀胱内还会进入异物。在尿路感染、梗阻、营养不良和代谢异常情况下,尿中的一些无机盐还会沉积,形成结石,在排尿时除尿频、尿急外,还常在排尿时突然发生尿流不断,并产生剧烈疼痛,只有改变体位,才能排出存留的尿液,当结石损伤膀胱粘膜时,还会排出血尿。

女性在生产时所造成的损伤,还会造成阴道膀胱瘘,小便可不由自主地由阴道中流出。某些神经系统发生疾病时,由于神经传递功能故障,还会使膀胱“闸门”开关失灵,出现尿潴留、尿失禁。

可见,女性要保护好自己的膀胱,免遭麻烦,日常应保持外阴清洁,注意性生活卫生、紧身衣裤不宜长久穿,可与宽松衣裤交替穿,腰带不要束得太紧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憋尿对膀胱百害无一利

有些人有憋尿的坏习惯,当膀胱里贮满了尿,大脑产生了尿意,不是立即去排尿,而强行忍着,尤其是睡觉或者看电影、上课等情况下更为常见。要知道,憋尿有不少害处!

憋尿会影响睡眠或正在从事的工作,因为有了尿意,大脑皮层“司令部”便接受到强烈的刺激,勉强憋着,这个“司令部”便要时时提高警惕和发布命令,不让膀胱“水库”开放,于是人的全部注意力会集中到忍尿上,怎么还能睡好觉或做好某些事呢?

憋尿必定会使膀胱过多地充满尿液,造成膀胱的压力越来越高,当这种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虽说不排尿,但是尿液还是会跑出膀胱与尿道,从而导致充溢性尿失禁。

憋尿的人,精神上往往既想忍着尿,又害怕尿液不自主地排出,沾湿床褥或衣裤,所以精神负担很重,久而久之会诱发精神性遗尿,听到水声或看到厕所,尿液便迫不及待地排出。

长期憋尿习惯,膀胱肌肉会逐渐变得松弛无力,收缩力量变弱,于是会接着出现排尿不畅、排尿缓慢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