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解除身体的健康警报
1993700000024

第24章 五脏六腑的保健(8)

至于要如何知道自己肠内细菌的状态,或是肠道老化的程度,可透过大便的颜色、味道、量、形状及硬度来衡量。比如,愈近黄色愈佳,愈深褐色肠愈老。愈刺鼻的酸臭味、焦臭味、腐败味,愈代表肠子老化。大便成条形,直径约2~3公分的大便形状是最正常的,软便或是兔子般颗粒的大便,代表肠子较老化。每次的量以2~3条,100~300公克最适宜,太多太少都不好。大便约含百分之七十五至八十的水分,排出无抵抗感或压迫感,如果干涩难排或一泻千里,均是肠内失调的现象。

要如何让体内的有益菌维持不减呢?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从饮食、生活及服药习惯加以着手。要做到不偏食:长期偏食蛋白质与脂肪,代谢的物质易引起肠道老化,并使肌肤粗糙、头痛、恶心、晕眩;少紧张:考试前腹泻、上台报告时肠胃不适等,均是精神压力造成肠内菌失调的结果;不可长期服用消炎抗生素:长期服用抗生素,会杀光肠内正常菌种,引起伺机菌的侵犯。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重要会议之前、考试之前、演讲之前那突如其来的剧烈腹痛,疼痛难忍,结果只好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这种情况正是肠道“激动”的症状,不少人在遇到紧急事情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反应,不要以为只有情绪才会激动,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道也会激动,肠道激动还可能发展为“肠易激综合征”。

对于女性来说,经期常常是肠道“激动”的多发期,1/3的女性在月经期间或绝经前后会出现“肠易激”症状,有1/2的女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月经期间或绝经前后症状会加重,这是因为她们体内变化的激素水平刺激了肠道。

进餐不规律:进餐不规律很容易使肠道激动。约有1/3进餐不规律的人会最终患上肠易激综合征。开始时症状可能比较温和,但3~5年后,症状会普遍加重。

食物过敏也是导致肠道激动的一大原因,一旦知道自己对哪种食物过敏,要避免再次食用。

此外,压力过大和睡眠不足都可能成为“肠激动”的罪魁祸首。面对心仪已久的工作机会,难免不承受巨大压力。压力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肠道激动,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下容易出现“肠易激”症状,甚至最终发展为肠易激综合征;睡眠不足,肠道也休息不足,再加上缺乏睡眠常常是因为肉体或精神压力过大,因此睡眠不足者其肠道也容易激动。

摆平激动肠道最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饮食,同时注意调整心情、缓解压力,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当然,必要时医生也会建议适当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症状。

大约间隔2~3小时规律进餐一次,每次吃少量食物,这样肠道在每一时刻的负担就可以减轻,能避免因肠道过于激动引起腹痛。另外,每次进餐不要吃得太快;少食易胀气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在内的很多食物在小肠中不能被完全吸收,当它们到达大肠时就在一些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痛和腹胀。这些易胀气的食物包括西瓜、哈密瓜、不削皮的苹果、豌豆、小扁豆、韭菜、洋葱、大葱、甘蓝、黄瓜、啤酒、煮得过熟的鸡蛋、爆米花等。另外,山梨醇这种食品中常添加的甜味剂也容易导致腹部胀气,要尽量避免食用。

少食用高脂食物:食物中的脂肪很难被消化,容易加剧肠道反应,使肠道敏感,因此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快餐或其他食品。例如可以用脱脂或低脂奶制品代替全脂奶制品,用柠檬汁代替沙拉酱,用炖土豆块代替炸土豆条等;要避免过量饮酒,酒精会刺激肠道,每天女性不要喝超过1杯,男性不要喝超过2杯;每天至少保证摄入30克纤维,可以多吃含纤维丰富的全麦面包、全麦饼干等全麦食品,以及香蕉、柑橘、菠菜、胡萝卜等。尤其外出旅行时,不同时区和不同饮食习惯容易引起肠道节律变化,使肠道激动,此时多吃高纤维食物能有所帮助。但由于高纤维食物摄入过多易使腹部胀气,因此需要大量喝水;每天多喝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肠道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正常工作,尤其当摄入较多高纤维食物后更要大量饮水。但尽量避免喝含咖啡因的水,因为这种成分在使你大脑清醒的同时,也会使你的肠道激动。

了解排便的生理过程

排便是人正常代谢的反应,主要在大肠内完成,了解排便的生理过程是自我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

粪便的产生

正常粪便主要包含:(1)食物中不能消化吸收的残渣,如纤维素。(2)肠道排泄物,如胆色素、无机盐。(3)细菌及其发酵、腐败的产物。

类便主要在大肠内形成。大肠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少而缓慢,因而食物残渣在大肠停留时间可达10小时左右,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粪便的形成。当食物经胃消化后进入十二指肠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大肠一种进行很快且推进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运动。集团运动每日只发生数次,能将一部大肠内容物推送至降结肠、乙状结肠以至直肠。当肠内容物被推入直肠时,就产生便意。

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

有些人不懂得排便的生理过程,不注意肛门保健,大便干燥也不想法软化,只是在排便时用力而造成肛门损伤。也有一些人每当有便意感时,不考虑是否真有粪便,就去厕所盲目用力,或在厕所里长时间蹲坐,使肛门负担过重。这都是不好的习惯。

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每日定时排便一次,排便时所用的力气最小、所需时间最短、排出通畅、便后有轻松感。要做到这一步,首先要建立定时大便的规律性,使粪便保持柔软易于排出的状态;其次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把规定的大便时间挤掉,当便意感明显时要立即去厕所排便;第三在排便时要抓紧时间、尽快结束,不要在厕所里看书报、抽烟或思考问题。

早饭前后是排便的最佳时间,因为它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人吃饭后由于食物的刺激可加速胃肠蠕动,这种胃肠反射性的蠕动容易产生便意感。早上起床后的直立也可出现结肠运动,所以许多人起床后就要上厕所。

总之维持正常的排便规律对肛门保健和增强体质都有一定的意义。

异常排便隐藏的疾病

大便是经肛门排出的由人体消化过的食物残渣,健康人每日或隔日大便一次,排便通畅,成形不燥,内无脓血粘液和未消化食物等。观察大便色质的异常变化,主要可以了解脾胃肠的病变,因此,大便就象一面“镜子”可以反映人体消化道各个脏器的功能状况,同时为诊断疾病提供了有力证据。

看颜色知疾病

健康的大便呈棕黄色,这是因为正常人的大便中夹杂着一种胆红素的关系。

1.深黄色

多见于溶血性黄胆,即红细胞大量破坏所产生的黄胆。常伴有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痢疾、配错血型的输血、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种免疫反应(包括自体免疫)等引起。白色或灰白色说明胆汁的排泄受到障碍,提示胆道梗阻,有胆结石、胆道肿瘤或胰头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粪便还可见于钡餐造影后,这并非疾病所致,属生理性粪便。白色淘米水样即粪便呈米泔水样无粪质的白色混浊液体,量多,常见于霍乱。白色油脂状,量多,并有恶臭,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症。白色黏液状,提示可能为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2.绿色

呈水样或糊状,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若绿便中混有脓液,则是急性肠炎或菌痢的表现。腹部大手术后或接受广泛抗菌素治疗的病人,如突然出现带腥臭味的绿色水样大便,并有灰白色片状半透明蛋青样伪膜,提示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此外,吃了大量含叶绿素的食物,或肠内酸度性过高,也会使粪便变成绿色。

3.鲜红色

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外层粘有鲜血,量少,并伴有剧痛,便后疼痛消失,是为肛裂;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与粪便不相混,可用水将血液或血块冲走的,有内痔出血的可能。痔出血的另一个特点是,常在便后滴出或射出少量鲜血,稍后自行停止;若血色鲜红并与粪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为肠息肉或直肠癌、结肠癌所至,直肠癌的血便中常混有糜烂组织。结肠癌的血便特点为鲜血,量少,伴有大量黏液或脓液。

4.淡红色

像洗肉水样大便,这种大便最多见于夏季因食了某些被嗜盐菌污染的腌制品。常见的有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5.暗红色

因血液的粪便均匀地混合呈暗红色,又称为果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此外,某些特殊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由于凝血机制障碍,亦可导致便血,这种便血一般呈暗红色,有时也呈鲜红色,且常伴有皮肤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另一种情况是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桑果等也可出现暗红色的大便。

6.黑色大便

因黑如马路上的柏油色,又称柏油样便,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出血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窦炎、胃粘膜脱垂、肝硬化等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但是,食过多的肉类动物血、肝脏、菠菜,口服铁剂、铋剂。活性碳等,粪便也可呈黑色,应加以区别。

从大便的性状和次数辨疾病

大便不同的性状也是身体疾病的反映。大便清稀,可见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的腹泻,如同时有粘液、脓血则应考虑急性肠炎。大便带脓血、粘液,则以细菌性或阿米巴性痢疾为多见;大便呈血水或洗肉水样,可能为嗜盐杆菌感染或急性坏死性肠炎等;大便呈米泔水样,常见于霍乱或副霍乱;大便内含有大量脂肪及泡沫,多气而臭为胰腺疾病或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若大便呈糊状,一般为功能性腹泻所引起。

另外注意大便的次数也很重要。

正常粪便量的多少和食物有关,进食肉类及蛋白质者量较少,素食者量较多,健康人每日有1~2次通畅的大便,成条形状,松软适中,有臭味。如果超过正常次数,就是异常表现。

1.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