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杨绛先生
19946500000002

第2章 序言

在这个浮躁不安的时代里,她却活得平静而温润。百年沧桑岁月匆匆划过,锻造了她如初生婴儿般洁静高贵的灵魂。她是百岁老人——杨绛先生。

她像一朵幽兰,览尽时代风雨,寂静芬芳。拨去历史的斑驳旧迹,她的人生履历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称杨绛女士为“先生”是对其才学和为人的肯定和尊敬,其人其文,其渊博的学识,深厚涵养和人格魅力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

世事皆有因果,大师并非天定,“先生”的经历也是如此。

完善的人格和家庭的幸福来自于充满温暖和关爱的成长环境。父亲给予了她富足的爱和良好的教育,也给予了她知己般的尊重;母亲的温柔滋养着她纯澈的灵魂;相亲相爱的姐妹让她远离孤单,学会了爱与包容。这些爱饱满了她的灵魂,庇佑着她走向成人和独立。

无常是生活的常态,磨难总是占据大比例的人生,但她一向坦然处之,不怨不怒。所以当爱情自然而然地到来时,喜悦加倍许多。美好的爱情,给了她这风雨一生中最好的礼物。

在那个高唱爱情凯歌的年代,众多的文人名士,演绎着爱的风花雪月和悲欢离合,而他们的爱,在那个时代的浪涛里波澜不惊,平静如水。

第一次的相逢,就仿佛早已命中注定。她与钱锺书,有着相近的家庭背景,相同的爱好,相似的观念……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这刚刚好的爱,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幸运。从相遇开始,他们始终陪伴彼此,白首不相离,守着爱情,踏过苦难,铸成文坛一对眷侣的佳话。

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锺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一段简单的对答,雕刻了坚定的爱,足以在漫漫人生路上,抵御命运的风沙。

杨绛不仅是“最贤的妻”,也是“最才的女”。她乐观而宁静的文字,充满了智慧,温润着无数人的心灵。她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47岁时,她开始学习西班牙文,翻译《堂吉诃德》,历时二十年,一本伟大的译著终于问世,她也因此获得了西班牙国王颁发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的殊荣。荣辱滤过生命,她的心头却波澜不惊。

多年后,岁月在她渐渐苍老之时,却给予了她沉重的打击。人生暮年,老病相催,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三个人在这漫漫人生路上,就此失散了,独余她一个人孤独地行走在这世间。她用剩下的时光,编写《我们仨》的故事,以温暖的回忆支撑生命。她喜欢将云谲波诡的世事变化揉化成一纸的平静如水,当你潜进那平平实实的文辞间,猛然惊觉文底是经历史洗练后的深厚与沧桑,一如杨绛先生本人性格的低调平静,貌似淡然祥和,但与其经历和学识相结合,细寻之下,你会惊叹地发现那种震动人心的力量。

这一生苦难与幸福的交织,在她的灵魂里留下了沉甸甸的智慧。得失悲喜,际遇如潮水涨落,面对生命的嘉赐,又或人生的无常,从从容容是她不变的姿态,智慧是灵魂里最丰厚的宝藏。她平静而温暖地活着,让人们忘记了时光的残酷,命运的无常,感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