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司马懿的崛起:从军师到权臣
19952800000020

第20章 敌 友

公元231年3月,大将军司马懿从荆豫都督转任雍凉都督。他是临危受命,因为此时,诸葛亮已经率蜀军侵入了雍州西部的祁山。

司马懿火速整军备战。很快,他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仗绝不会像三年前打孟达那么简单。因为他面对的不仅有蜀军,还有来自内部的巨大压力。

他能清楚地察觉出雍州诸将对他的不信任,尤其是当地最强实力派将领——车骑将军张郃看他时,眼神中更是充满了不屑。

一个太子党,彻头彻尾的投机者,凭着跟先帝的关系跃居成了托孤重臣。

没错。在张郃心里,司马懿的形象就是这样的。

张郃看不起司马懿并不奇怪。

论品阶,车骑将军张郃仅比大将军司马懿低一级,但若论在军界的资历,他远比司马懿要早出道三十年。这还是往保守了说,事实上,早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张郃归顺曹操前,他就已经不知道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少年了。

而且,自公元211年开始,张郃便长期活跃于雍州战场,公元228年到公元229年,他又接连两次粉碎了诸葛亮的入侵。要说在雍州军界的威望,绝对没人能比得过他。

此时,张郃年逾七十,在他眼里,五十多岁的司马懿只算个后生晚辈。

仗怎么打,还是让老夫来教你吧!

张郃向司马懿提出兵分三路的策略。

处在司马懿的立场,他能否在雍州立足,取决于他能否压得住张郃。司马懿当即否决。

随后,张郃又提议派出一支军队救援被困在祁山的魏军,司马懿再度否决,坚持将大军集合在一起。

从张郃两番提议分兵可以看出,他希望脱离司马懿的掌控,各打各的,谁也别管谁。而司马懿坚持合兵则处于相反的考虑,自己初来乍到,毫无根基,雍州诸将又都唯张郃马首是瞻,把他们聚在自己眼皮底下尚且难控制,倘若再分兵,自己的控制权将所剩无几。

于是,魏军始终集结在一起,并在祁山卤城与蜀军展开了对峙。

6月,司马懿命令张郃率偏军进攻蜀军侧翼,他自己则率主力攻打诸葛亮主军。

张郃怒了。

多年来,他早已习惯在战场上当主角,从来都是他指派诸将,今天,他居然要亲自帮司马懿牵制侧翼。然而,无论张郃再怎么不忿,司马懿毕竟是朝廷委派的雍州最高统帅,他必须遵从号令。

张郃气冲冲地出发了。半天后,铩羽而归。

张郃侧翼失利,导致司马懿的主力军也被诸葛亮击败。他确信张郃未尽全力。

原本,司马懿打算以持久战拖垮蜀军,输一两场仗无关大碍,只要能坚守,蜀军必定撤退。可战事已经持续了三个月,终于,最让司马懿担心的事发生了。魏军军粮告急。

就在司马懿一筹莫展之际,军吏来报:

“大将军!雍州刺史郭淮运来了军粮!”

“啊?”

雍州已无存粮,郭淮到底从哪儿搞到的粮食?司马懿快步跑出营帐,果然见大队运粮车络绎不绝开进营中。

“郭将军,这……”司马懿惊得目瞪口呆。

这位郭淮,自曹丕登基时便任雍州刺史,迄今已有十年,在当地很有威望。他面对司马懿的疑问,只是轻描淡写地答道:“在下跟羌、氐那些部族酋长有些交情,听闻大军断粮,所以让他们支援了些。”

“哦……”司马懿内心的感激无以言表。此时此刻,他清晰地意识到:这人是自己的朋友。

魏军有了粮食,总算撑过难关。

8月,蜀军断粮,诸葛亮从祁山向汉中撤退。

颇具戏剧性的是,在这场战役中,双方主帅几乎都遇到了同样的内耗。司马懿和张郃内斗,导致魏军凝聚力不高,而诸葛亮之所以断粮,则是因为负责粮食运输的人,正是他最强大的政敌——蜀国重臣李严背后下了黑手。事后,李严即遭罢免。

司马懿望着渐渐退去的蜀军,心头感慨万千。战争整整持续了四个多月,在这四个多月里,他认清了敌人,也结识了朋友。

郭淮提议:“蜀军败退,下臣请求追击。”

司马懿按住他的肩膀:“你不行,你担不起这重任啊……”

郭淮略感诧异,却也不再坚持。

继而,司马懿转头盯向张郃。

“张将军久经战阵,经验丰富,还是请张将军去追击蜀军吧!”

张郃听罢,紧皱眉头言道:“兵法讲归军勿追。何况诸葛亮生性谨慎,每次撤军都不留破绽,我觉得不该追击。”

“张将军。”司马懿的表情瞬间变得异常凛然,他没等张郃反驳,直接扔出了军令。“我认为应该追击蜀军!”

张郃这辈子从未像今天这般屈辱过。四个多月里,他处处受到司马懿的压制,更没立下半分战功。想到自己年过古稀,也不知道今后还有没有机会再率军作战。张郃赌气迈步走出营帐,飞身上马。

既然要追击,必须大获全胜,一雪前耻!

以张郃的地位,他本该坐镇最安全的中军指挥战斗,可今天,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身先士卒的年代,他要把这场追击视为此生最后一战。

张郃策马狂奔,不知不觉竟跑到了队伍的前列。

两旁的树林中早埋伏着诸葛亮布下的弓弩手。待张郃跑进伏击圈,箭矢飞射,张郃右膝中箭,跌落马下……

不多时,败讯传回司马懿主营。

“启禀大将军,追兵几乎全军覆没,张将军临阵战死!”

司马懿平静地点了点头。

是的,他在雍州最大的敌人没了。他又看了眼郭淮。

可朋友还在。

现在,司马懿再也不会为当初被赶出尚书台感到遗憾。他知道,自己或许永远回不到尚书台了。他不需要回去了,因为他已经成了魏国最强大的藩镇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