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司马懿的崛起:从军师到权臣
19952800000005

第5章 稳健投资

司马家族离开温县三年后才又重归故里。这一家族人口众多,单是司马防就有八个儿子,因为这兄弟八人的字中都带个“达”,所以,他们被合称为“司马八达”。

顺带一提,自东汉末年至魏晋时代,士人之间彼此标榜、相互起名号是社会风气,这对他们名声迅速传播非常有利,而名声正是他们安身立命乃至捞取政治资本的重要基础。另外,士人很喜欢打包推销自己,几个志同道合者通常会起个诸如什么“三君”“四友”“七子”“八达”之类的名号。当时天下大乱,政治环境险象丛生,这种捆绑关系也将士人的心更牢固地拴在一起。再说“司马八达”这几个亲哥们儿感情笃深,尤其是老二司马懿和老三司马孚更是精诚团结出了名,在未来,他们将携手共创一片天下。

公元201年,曹操想聘司马懿做幕僚,可司马懿很有个性,愣是谎称腿脚不利落直接给曹操撅了回去。

司马懿为什么要规避仕途?《晋书·宣帝纪》给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汉室已走向穷途末路,故司马懿不愿屈节于曹氏。如果这么看,司马懿似乎像个大忠大义的愤青。但若从司马懿一生所作所为来分析,就知道这绝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当时,曹操横扫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但黄河以北的霸主袁绍依旧势力庞大,且正准备跟曹操在官渡干仗。司马懿不确定鹿死谁手,故选择静观其变。还有一个原因,司马懿的至交好友——名士胡昭以隐居遁世而闻名,这或多或少也影响了司马懿。不过话说回来,胡昭确是淡泊名利不假,他直到八十九岁去世时始终未曾涉足官场,但司马懿肯定跟淡泊名利沾不上边,他大概是想靠清高的姿态邀名射利,为将来的仕途积累政治资本。

就这样,司马懿整整装了七年病。直到公元208年,曹操将袁绍余党彻底歼灭,他判断再无政治风险后才接受曹操延揽,加入其幕府。

这时候,曹操已成为天下最强霸主。公元213年,曹操被汉帝刘协册封为魏公,魏国的国都定在黄河以北的冀州邺城。通常情况下,东汉藩王的藩国仅有一个郡,但魏国的国土面积大得惊人,足足占了冀州十个郡。公元216年,曹操晋爵魏王,成为东汉迄今为止唯一合法的非刘氏藩王。

曹操家大业大,他两个最出色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也开始觊觎起世子(诸侯的继承人称世子,皇帝的继承人称太子)的地位,二人明争暗斗不断。毋庸置疑,谁能当上世子,谁就能继承魏国。

司马懿不免考虑自己的政治前程,可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这票人都是大半辈子跟着曹老板创业打天下的老臣,司马懿要跟创业功臣拼仕途,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不!既然选择踏上仕途,就肯定会找到出路。

只要死抱住曹操的继承人,等曹操一死,仕途肯定安枕无忧。那么说,曹丕和曹植到底谁能坐上世子之位呢?

“三弟,我想举荐你出仕!”这天,司马懿冷不丁对司马孚说了这样一句话。

“难不成要我加入魏王幕府?”

“不,我想了很久,仕途的未来应该牢系下一任魏王。”

“下一任魏王……二哥的意思莫非是要参与世子党争?!”

司马懿苦笑几声:“只要咱们现在踏上仕途,就无法避免身涉世子党争,这不是咱们能选的,是局势所迫呀!”

“那二哥认为曹丕和曹植谁能当上世子?”

“不知道……”

司马防闻言,当场愣住,满脸惊诧。

“你想,以曹丕嫡长子的身份早该被立为世子,但魏王久久不立,这是为何?这分明是魏王更宠爱曹植的缘故。所以说,曹丕的身份与曹植受到的宠爱,致使二人胜率半斤八两,魏王也是在观察他两个儿子谁更能胜任啊!”

司马孚言道:“诚如二哥所言。但我看二哥近日来跟曹丕的亲信——吴致、朱铄称兄道弟,又多次以子弟之礼拜见深得曹丕信任的重臣陈群,难不成二哥要为曹丕一搏?”

“曹丕的权谋手段远在曹植之上,我的确想为曹丕一搏,纵然赌上我这一条命也在所不惜,可我不能搭上咱司马家一起赌……所以,三弟,我想让你加入曹植幕府。”

司马孚缓缓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无论谁赢,总会给我司马家一条活路!”

“没那么简单,等到了快见分晓的时候,务须临机应变!”

“好!二哥帮曹丕,我帮曹植。”

“还有大哥,他做兖州刺史(州最高行政长官)不在朝中。狡兔三窟哇……”

就这样,司马懿押宝曹丕,他和曹丕越走越近,不出几年就成了曹丕的死党。司马孚则押宝曹植,成了曹植幕僚。

公元217年,曹丕设计把曹植灌了个酩酊大醉。曹植耍起酒疯,竟私自打开皇宫司马门,更在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上酒驾马车。这事把曹操给惹毛了。曹植由此失宠,曹丕赢面越来越大。

身为曹植幕僚的司马孚处境堪忧。

“我曾屡次苦劝曹植,但他生性放荡不羁,总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司马孚向司马懿抱怨道。

这些年,司马兄弟虽说是为了家族前途各自押宝,却使劲浑身解数尽心竭力辅佐曹氏兄弟,可如今,眼看司马孚就要落败了。

司马懿淡然一笑:“我帮曹丕出谋划策,从不敢张扬,而你却敢公开劝谏曹植,经常大庭广众让曹植下不来台,还给自己博了一个不明世故的直臣声誉。这事不光我知道,朝廷公卿哪个不知?但我从没劝阻过你,因为你走的是和我不一样的路。三弟,你走的是直臣之路!”

是呀……我是个直臣!

“既是直臣,三弟尽可放心,我要保住咱司马家,当然也要保住你!”

次日,司马懿来到曹丕府邸,他并未像往常一样以宾客之礼拜见,而是扑通一声跪倒,额头紧触地面:“我三弟做临淄侯(曹植)幕僚被逼无奈,他看临淄侯一百个不顺眼,常跟我抱怨要辞官。”

曹丕心领神会道:“你弟弟这事,我心里有数。”

曹丕与曹植之间的斗争长达十几年,二人耍尽权谋,也耗尽了兄弟情分,果然以曹丕胜出告终。毫无疑问,这意味着曹丕将来会成为魏国国君。很快,司马孚就因为有先前的铺垫,顺利跟曹植提出辞职,转做了曹丕幕僚。遗憾的是,就在这一年,司马兄弟的大哥司马朗因为给饱受瘟疫的将士治病被传染,不幸去世。

再说曹植,由于他的落败,其追随者即将大难临头了。果不其然,曹操为了帮曹丕扫清障碍果断将曹植亲信杨修处死。补充一句,杨修属于弘农杨氏家族,势力庞大,却因杨修被杀致家道中落,不过半个世纪后,弘农杨氏还会再度崛起,并把西晋朝廷搅得天翻地覆,此处留个伏笔。其他曹植的铁杆亲信大多也在曹丕继位后被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