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即人学: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群星闪耀时
19958700000020

第20章 第九十届(1997年):达里奥·福

获奖者:达里奥·福(Dario Fo,1926—2016),意大利剧作家。

获奖理由: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获奖作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戏剧)。

把第九十届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戴在意大利即兴喜剧作家达里奥·福的头上,瑞典文学院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勇气。达里奥·福是继承意大利中世纪戏剧的剧作家,其戏剧如《弄臣》,主角多是受欺凌和鄙视的丑角,但他们并不伺候权贵,不同于在宫廷里效忠于朝廷的“弄臣”。丑角代表着下层民众的声音,藐视权威,嘲弄权贵,有着自己的尊严。“丑角”与一般戏剧中的丑角之不同,在于达里奥·福赋予丑角人文主义精神的尊严。达里奥·福的即兴喜剧,有法国雨果《九三年》的精神,即使革命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正确的人道主义。达里奥·福的剧作力求超越政治,突破意识形态的局限,“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维护人的“尊严”。

当然,达里奥·福的即兴喜剧,在欧洲文学界通常被视为引车卖浆者之流的通俗的艺术形式,与莎士比亚式的悲剧相比,自然是下里巴人式的低级艺术。因此,乍一公布达里奥·福获奖,在世界文学界引起颇大的争议。

达里奥·福是在罗马完成一个电视节目,驾车回家时,见到一个记者开着车,打着他获奖的大字标语,向他传递获诺奖消息时,方知此事。他的惊喜和意外的感觉,在他到瑞典领奖时发表的演说中,充分地表达出来:

亲爱的瑞典文学院院士们,让我们承认吧,这次你们是否做过头了?我的意思是,瞧你们,先给一个黑人发奖,然后给一个犹太人发奖,现在你们又给一个小丑发奖,给什么奖?他们在那波利斯的人说:疯了吗?我们是否都失去理智,失去了感觉?

谈到他的演讲,可谓别出心裁。这位七十一岁的老者,既不拿讲稿照本宣科,也不像别人那样一脸庄重严肃,而是拿着一沓漫画,如同喜剧角色做即兴演说。其出色的“丑角”表现,让全场哄堂大笑。他在此间接告诉世人,能让人大笑是喜剧的艺术魅力使然,别轻视喜剧的力量。他在演说中,提议给以不拘一格的气魄将诺奖颁给喜剧的瑞典文学院,颁发“勇气奖”。

通常,达里奥·福在政治上,给人左派的印象,其政治表现让人怀疑他是共产党人。这当然是一种误解,或因为他的妻子拉梅曾经是很活跃的共产党员而做出的推测。“据说他也反对苏共和意共的修正主义,而憧憬向往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曾于1970年“特地去访问中国”。回到意大利后的1974年,他创作了《拒不付款》,就是藐视权威、鼓励穷人造反的剧作。该剧鼓动哄抢超市的食品,拒不付款。这与达里奥·福的一贯憎恨富人,反对社会不平和贫富差距的意识一脉相承。但是,这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论并不是一回事。与其激进的主张不相和谐的是,他的戏剧中对穷人,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的同情,反映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看到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人性的神韵。

达里奥·福是个进步的戏剧家和优秀的演员,根本不是什么革命家。他的作品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局限,维护人的尊严,与诺贝尔先生的理想主义是一致的。

1970年,达里奥·福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1969年,罗马发生喷泉广场惨案及一系列爆炸事件,意大利当局和媒体都把事件归结为恐怖分子所为。在调查中,一个因此被捕的叫匹奈尔的人,从十五层楼跳下自杀身亡,这使此案疑云密布。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以此案为背景,利用喜剧揭露了当局滥抓无辜,施暴逼供,将其致死,却谎报恐怖分子畏罪自杀的黑幕。作品刻画了一个“疯子”,其才华出众,能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环境和人物,他摇身一变,伪装成了罗马高等法院的首席顾问,来复审匹奈尔案件,以各种手段将警官玩弄于股掌之中,甚至又冒名顶替警局科技处上尉马卡托尼奥·皮齐尼,巧妙地将该事件剥笋般层层揭开,使其水落石出,露出真相。作品揭露司法部门道貌岸然,言之凿凿背后却是颠倒是非,捏造陷害左翼人士的丑恶行径。

这么严肃的事件,在达里奥·福的笔下,由“疯子”出场,演出了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让观众在愉悦的观赏中看到低贱卑微者的正义和智慧、高贵为官者的愚蠢和丑陋,从而进一步了解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达里奥·福的喜剧艺术特色。他在戏剧中大量运用即兴式的、看似随意的表演,以及运用幽默、双关、反讽、自嘲、暗喻的语言来表现戏剧冲突双方、短兵相接的正与邪,在喜剧中完成作者对社会不公的嘲讽和批判。

瑞典文学院曾以新闻公报的形式,对《一个无政府主义的意外死亡》这出戏做出极高的评价:

该剧主角逐渐成为哈姆雷特那样的人物,装疯卖傻,但使得官员们的谎言昭然若揭。

该剧上演之后,曾轰动欧美。那时,意大利社会腐败,滥用权力,黑社会猖獗,这位敢于挑战权势的戏剧家达里奥·福及其家人自然免不了受到迫害,受到恐吓、威胁、殴打,他的相濡以沫的妻子弗兰卡·拉梅甚至遭到右翼暴徒的轮奸,但他们并没有在黑暗势力面前退缩,反而成为意大利的一支正义力量。

达里奥·福,于1926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桑贾诺市。中学毕业后,他曾到米兰布莱拉美术学院就读,后又到工学院学习建筑。二十六岁时,他因喜爱戏剧而从艺,那时电视尚不普及,他在广播剧《可怜的小矮人》中担任一角色。他还到娱乐场所演出文艺节目。那时他已经尝试创作戏剧,写一些歌舞类小品,已具喜剧色彩。

1954年,达里奥·福出版了《一针见血》,这是他的第一部剧作。该剧对假模假势的说教和假大空式的英雄主义,尽情嘲讽鞭笞,颇受好评。就在这一年,二十八岁的他和著名戏剧演员弗兰卡·拉梅相爱、结婚,在她的倾力帮助下,取得成就和获得荣耀。

1959年,夫妻成立自己的剧团。丈夫集编剧、导演、演员、舞美于一身,而妻子则领衔女主演。达里奥·福创作了《天使长不玩台球》(1959),极尽讽刺官员恶习。其作品《他有两支长着白眼睛和黑眼睛的手枪》(1960)则揭露官府和黑势力是一丘之貉,《总是魔鬼的不是》(1965)则鞭笞不良富人。

1969年,达里奥·福创作了《喜剧的神秘》(又译《滑稽神秘剧》),可与次年创作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相媲美。《喜剧的神秘》借用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剧本《喜剧的神秘》之名。该剧因对《圣经》冷嘲热讽,受到梵蒂冈抗议。其实,该剧取材于中世纪民间传说,达里奥·福借古讽今,抨击时政,嘲讽社会道德堕落、良知沦丧等不正之风。作品一经搬上舞台,再有达里奥·福的出神入化、入木三分的表演,在社会上广受好评。特别是意大利电视台播放演出录像,几乎轰动意大利。

进入20世纪70年代,达里奥·福又创作了《突击队员》(1972),支持巴勒斯坦人的解放斗争。其作品《砰,砰,谁来了?警察》(1973)揭露当局暴力丑行,《范范尼案件》(1975)矛头直指政界黑暗。

到20世纪80年代,达里奥·福又创作了《喇叭、小号和口哨》(1981)、《伊丽莎白塔》(1984)、《阿尔内基诺》(1986)和《教皇与女巫》(1989)等剧作。《喇叭、小号和口哨》对政界和财界头面人物,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揶揄、挖苦、讽刺。

晚年,达里奥·福仍有创作激情。1992年,他创作了《约翰、巴丹和美洲发现》和《有乳房的魔鬼》。后者于1997年8月在墨西哥上演。

不要轻视达里奥·福的喜剧,它充分反映出对一种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诠释。在达里奥·福的喜剧里,最为闪亮的是有一种人的“尊严”意识。正如文艺批评家斯图尔·阿连所说:“对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来说,设立各奖项的基本目的是要给人类带来好处,而文学的成就就是实现维护人的尊严的重要手段。”

鲁迅说,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揭示给人看。似并不准确,从达里奥·福的喜剧看,喜剧并不总是批判无价值的东西,好的喜剧也能肯定正面的、有意义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戏剧家达里奥·福自称“人民的游吟诗人”,准确无误。

2016年10月13日,达里奥·福因患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逝世,享年九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