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正如威尔逊所料,3年之后,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发展,马路一直修到了威尔逊那块地的边上。大多数人这才突然发现,此地的风景实在迷人,宽阔的密西西比河从它旁边蜿蜒而过,大河西岸,杨柳成荫,是人们消夏避暑的好地方。于是,这块地皮身价倍增。许多商人都争相出高价购买,但威尔逊并不急于出手,真是叫人捉摸不透。
其实这便是成功经营者高明的地方,威尔逊自己何尝不知道这块地皮的身价,不过他看得更远。此地风景宜人,必将招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如果自己在这里开个旅店,岂不比卖地皮更赚钱?于是威尔逊毅然决定自己筹措资金开旅店。不久,威尔逊便盖了一座汽车旅馆,取名为“假日客栈”。假日客栈由于地理位置好、舒适方便,开业后,游客盈门,生意兴隆。从那以后,威尔逊的假日客栈便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与世界其他地方,这位高瞻远瞩的“风水先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做生意如同下棋一样,平庸之辈往往只能看到眼前一两步,而高明的棋手则能看出后五六步甚至更多。能遇事处处留心,比别人看得更远,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切合市场发展的需要,达到决胜于千里的目的。身为现代企业的领导,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二是要敢于相信自己的商业直觉和眼光。世界旅店大王希尔顿一生有三条原则:信仰、努力和眼光。不论做哪一行,若想做得比别人更出色,他认为首先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目光,惟有如此,才可作出正确的决策。把握不了市场的变化,看不出行情的发展趋势,决策便很可能失误。
掌握正确的思路
即使最优秀的领导者也会不可避免地作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对此,钢铁业巨头肯·埃弗森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从哈佛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可以说是不错的了,可是他们所作的决策有40%都是错误的。最糟糕的领导者作出的决断则有60%是错误的。”在埃弗森看来,最好的和最糟的之间只有20%的差距。即使经常出现差错,但也不能因此就惧怕作出任何决策。埃弗森认为:“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作出种种决策。不作决策,也就无所谓管理。管理人员应该建立起一种强烈的自尊心,积极地敦促自己少犯错误。”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思路,领导者们完全可以把错误率降低。正确的思路即是对决策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处理棘手的问题一定要格外谨慎。身为领导,尤其要注意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1.在录用新人时一定要反复斟酌
录用职员貌似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可一旦选错了人,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错误。录用一个人相当于把他请进“家”来,把这个“家”的前途与命运托付给他。他身负这样的重任,既能经营好这个“家”,也能毁了它。因此,选人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有的人一开始会隐藏得很好,日子长了,露出的马脚也会越多。
每录用一个职员,都会对许多人带来影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致命的。你雇用了一个看似“杰出”的新人,可不久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渐渐远离你,你手上的客户也不翼而飞。或者,一个勤勤恳恳的秘书因你一个错误的决策而丢掉饭碗,取而代之的可能只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而已。
因此,在录用新人时一定要反复斟酌。不善于用人的领导者绝不会是出色的领导者。
2.决策时务必全面掌握信息,参加竞争必须谨慎
有时候出于种种原因,我们还没来得及掌握全面的情况,就不得不凭直觉作出各种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极可能是错误的。
3.切莫过分自负
自信给人勇气,使人作出大胆的决策。自负则是自不量力,毁人毁己。
特别是生意场上会时时传来各种好消息与坏消息。我们常因好消息而忽略了坏消息的存在。
设想为了把一种新型洗发香波投放市场,我们做了一个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8%的消费者对这种香波表示认可。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数字,它说明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会去购买这种产品。
不过,事情还有另一面。42%的消费者不喜欢这种香波,这又说明有将近一半人会拒绝使用这种产品。人们往往只见那58%,而看不见这42%。他们沉浸在58%所带来的喜悦之中。殊不知,如果他们再稍微关心一下那42%,结局也许会更完美。
好消息就这样把你带入自满、自足的境地。它能削弱人的积极性、上进心。
另外,好消息带来的盲目乐观也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可如果得到的是坏消息,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有人组织一场体育比赛,计划获利5万美元。可实际结果却与设想大相径庭,主办者反而赔了5万美元。消息传开,上上下下为之动容,大家会纷纷要求削减开支,裁减冗员,甚至一张纸也不会轻易浪费。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在有利可图的时候大家想不到节约,而非要等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才作“何必当初”的感慨呢?
4.不要墨守成规
生意场上最可怕的是认为万事不变,顾客不会变,他们会一如既往地购买自己的产品;委托人不会变,他们永远觉得你真诚可信;竞争对手不会变,他们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实力水平上。
成功的领导和领导者绝对不会有这种墨守成规的想法。他们知道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尤其在当今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快速的应变能力尤为重要。
许多人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往往只凭经验,不去想想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会凭几年前的失败经验告诉你:“老兄,5年前我就这么做了,根本行不通。”他们没有想到,5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以前不适用的做法现在没准是恰逢其时。
还有一种人,他们死死抱住以前的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顽固地认为:“这个方法5年前有效,现在当然还有用。”在他们眼里世界是静止的。
因此,每当你作出新决策前,千万不要犯墨守成规的错误。不要以为你以前失败过现在还会失败,也不要以为,你以前成功过现在还会成功。
有些事情需要慢慢做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我们特别强调速度。这是一个做什么都显得比过去要快很多的年代。
当然,当今时代之所以发展快,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特快传递、传真、超音速飞机、调制解调器和移动电话,等等,从理论上讲,已经大大地提高了商业生产率,而且提高了我们对信息进行反馈的速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虽然高科技和人们趋向于要求我们用越来越快的速度去工作,但是,这种现象本身并不说明这是一种好现象。有人认为,有些事情,如果慢慢做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我们应该停下来,并平心静气地进行一番思考,然后再做。
比如,聘用人的决定是应该慢慢斟酌后再作决定的。因为,如果你要邀请某个陌生人到你的公司去工作的话,你需要在对这个人有了必要的了解之后再作决定。但是,通常的情况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尽快作出聘用的决定。因为,他们迫切需要有人来填补某些空着的岗位。他们通常也不会问:这份工作需要他人来代替吗?他们一般也不会重新做一份工作介绍。他们仅仅是在找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填补一下某个职员离职后留下的空缺。
尽管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慢慢完成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并不这么做。在这里,必须提醒大家,慢慢地完成某些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避免个人独断
设在特拉华州维明顿的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其产品包括化纤、生物医学、石油煤矿开采、工业化学、油漆、炸药、印刷设备等18种,年销售额达300多亿美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它设立的分支机构。
以“化学大王”而著称的“杜邦财团”之所以能长期在世界化学工业中雄踞霸主高位并跃入世界最大工业公司之林,就在于它经营的灵活性、预见性、适应性。
早在1903年,杜邦公司就建立了全美第一家集体领导的执行委员会,以一层人来取代一个人进行决策。
这个执行委员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形成了公司现在的经营管理执行机构。这个机构是由27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董事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会议完毕期间,由正、副董事长,总经理和6位副总经理组成的执行委员会,集体分工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决策和推行营销策略,每周星期三是执行委员会会日,先审议日常的业务活动以及决定处置的办法;正式议程则是听取和审阅各部门领导的业务报告,内容包括生产情况、业务进展、市场销售、效益、存在问题、建议等,并就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进行讨论;最后作出决议。对于有争议问题的处理通常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表决,复杂的问题则需反复协商确定。
为了使公司的经营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杜邦公司还重金聘用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组成经济研究室,以此作为公司的“高参团”和“信息加工中心”。经济研究室的专家对公司的经营情况相当熟悉,他们通过全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结构、特点、发展趋势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对与公司产品有关的市场动向的分析,预测与公司将来利益相联系的经济动向。经济研究室每月还要出两份刊物:一份公开发行,发行对象是公司的主要供应厂商和客户,主要内容是报道有关的信息资料,诸如黄金价格、利率变动等;一份内部发行,主要内容是专题研究,如短期和长期的、局部或全局的战略规划,市场需求量、公司和竞争对手之间的比较性资料以及公司内部的经营状况等。
现在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内外环境复杂而又变化多端,像杜邦公司这样在重大问题上采取集体决策,显然要比一个人独裁、单人负责拍板定案的方式稳妥得多。人众眼多,易于看见航行中可能碰上的暗礁,从而绕道行驶,以避免和减少风险。
恰当地改变不适当的决策
坚持自己的决策也要把握一定的前提——当自己的决策明显偏颇的时候,就不能坚持错误,而是应该果断地寻求改变的策略。许多领导者都觉得改变主意是种无能的表现。而实际上则恰恰相反,及时改变错误主意是明智的举动。这非但不会遭人耻笑还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当然,如何圆满地改变自己的决策,其中也大有“艺术”可言。
一要选择一定的时机。如果情况发生变化,那你在一分钟内改变想法也无可厚非。不过在改变决策以前,最好还是选个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作出决策与改变决策之间的时间越长,这种变化就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为,时间会使环境发生变化,环境又能让人发生变化,而且时间久了,人们也就渐渐淡忘了你以前所持的态度。
设想在一次会议开始时你赞成某事,而会议结束时你又持否定意见。那么在别人眼里你没准会是个反复无常的人物。而要是在会议期间,情况发生了新变化,那么在别人看来,你这种改变实在是明智之举。
同样,在以上情况下,把宣布改变决策的工作放到会后,效果会更理想。在你改变想法之前,经历的时间越长,你的新决策就越显成熟,看起来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而且时间一长,人们会觉得那是你作出的一个新决策,而不是什么改变主意的结果。
二要列出充足的理由。明确地罗列出你之所以改变决策的理由,别人就不会认为你朝令夕改。理由越多,大家就越相信这不是个草率的决策。这个道理再明显不过了,可是许多管理人员只凭直觉妄下断言。当手下问起为什么改变想法的时候,得到的只是诸如:“因为我想这么做?”或“我愿意?”那样硬邦邦的回答。从这些回答里,人们只能看到一个飞扬跋扈的老板的形象。
总之,当你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改变决策的时候,最好不要急于改变自己的想法。
三是不妨试着作一次武断的决定。假如你既没有拖延时间的借口,又找不出足够的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妨试着作一次武断的决定。显然,这样的决策一旦宣布,肯定会招来一片质疑,可对你来说理由总归是有的。
也许你手头掌握着一系列事实促使你改变决策。可现在时机未到,还不能把它们公诸于世;也许这样的决策会损害公司的短期利益,但实质上却是个大有可为的长线投资;也许这完全是个根据事实推测出来的结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只好武断一次,尽管这种做法看上去不会很受欢迎,既称不上公道,又不易被人理解。
但你可以请求周围的人相信你。如果在此之前,你一直特别善于运用前面提到的两种改变决策的艺术,那么偶尔地武断一次也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