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102

第102章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2)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乳名兰儿,是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女。于清文宗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得清文宗爱斯觉罗·奕宁宠幸,于清文宗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进封懿嫔。清文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生子载淳,次年进位为“储秀宫懿贵妃”。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八月,清穆宗爱新觉罗·奕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年号“祺祥”,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叶赫皇太后”。同年十一月,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将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改元同治,慈禧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

清穆宗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成年,慈禧太后宣布撤帘归政,但仍阴持朝柄。这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生平最郁闷的事了。不过慈禧太后权欲极强,在之后的清德宗光绪一朝也是把持朝政。次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病死,慈禧太后立宗室爱新觉罗·载恬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

千秋功过

智取权阉;荒淫享乐

安德海,清末宦官,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0岁入宫当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安德海深得主子欢心,人称“小安子”。安德海是慈禧太后手下红得发紫的一个权监,他在慈禧太后面前得宠后,连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也不放在眼里,表现十分傲慢,处处事事找小皇上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茬,因此,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恨透了安德海。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还在当大阿哥时,就曾因安德海插话接舌,当着慈禧太后的面大发雷霆,让安德海掌嘴一百。慈禧太后虽然不大高兴,但为了维护皇子的尊严,也未加阻挡。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宁死后,6岁的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就问:“我当皇上,能说杀谁就杀谁吗·”贴身太监问要杀谁。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在其手上写了“小安子”。

清穆宗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时机终于来了。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得知安德海想出京为他置办龙袍,于是灵机一动,来了个“我不管那闲事”。这时宫廷上下都知安德海是要找死,却没有一个人出来劝阻。安德海离京,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立即到长春宫绥寿殿去找慈安太后商量。慈安太后早知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有除掉安德海之意,同时也认为安的确是一大祸害,如不除掉后患无穷。但如何除掉安德海,确实费了一番心计:安德海离京期间,必有折子奏来。只要慈禧太后不知,事情就好办。于是,慈安太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以慈禧太后近日身体欠佳为由,建议让皇帝看奏折,学习处理政事。慈禧太后也同意,就传懿旨:内奏处的黄匣子先送给皇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让皇帝每天下了书房到自己的翊坤宫看奏折。这样一来,就有了翦除安德海的良机。

清代有条祖训:太监不许出都。慈禧太后这次派安德海赴粤置办龙袍,是无心偶忘还是有意违规,不得而知。安得海服务内廷多年,按理不该忘了祖训,而敢于以身试法,估摸是仗慈禧太后的势,不信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邪。话虽如此,安得海此行还是安静一些好,毕竟不无顾虑。安得海却不管这些,只担心“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刻意增饰裘马车舟的规模,搞得跟王公出行似的。这么一来就出事了。船队甫入山东境内,山东巡抚丁葆桢便得到线报,说太监违规出都。素以清正廉直著称的丁葆桢不禁大怒,当即派兵将安得海拿下。

清穆宗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八月初五夜,丁宝桢亲审安德海。开始安德海傲然兀立,满不在乎不开口。丁便大声喝问:“安德海就是你吗·”安德海说:“丁宝桢,你连安老爷都不认得。做什么混帐抚台·”这时,王心安伸手在安德海头上使劲一按,来了个“泰山压顶”。安德海双腿一软,跪倒在地,他才说是奉西太后懿旨出京。可地方既没见到明发上谕,安德海手中又没有奉准出京的勘合,当然丁宝桢不认可。安德海恼羞成怒,轻蔑地冷笑道:“丁大人,你想把我怎样·难道还要杀我不成·”丁宝桢厉声斥道:“你携带妇女,擅用龙凤旗,还有小旗子上那玩意儿;你一路招摇,惊扰地方,不要说是假冒钦差,就算果有其事,凌迟处死,亦不为过。”安德海这才软下来,求丁宝桢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丁宝桢为稳妥起见,先把安德海等人押历城县,并马上修书一封奏明皇上,等候朝旨。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终于盼来了丁宝桢关于安德海的折子。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瞒着慈禧太后立即召见了恭亲王奕訢和内务府大臣明善及其他有关大臣,决定让恭亲王马上赶到军机处,命军机大臣宝望执笔拟密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旨曰:“览奏曷胜骇异,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处,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速派干员于所属地方将该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问。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讯折回直境。或潜往河南、江苏等地,即著曾国藩等饬属一体拿来正法。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钦此。”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安排好一切。怕慈禧太后闻讯生出变故。特别叮嘱,廷寄明天晚上一定得递到。兵部驿使接旨后,以六百里加急递往山东。却说泰安在捉拿安德海时,因有几个随从上街玩耍,漏网后连夜跑回北京,后由李莲英将情况禀告了慈禧太后。所以,皇上的圣旨未到,慈禧太后的懿旨就先到了济南。何毓福等人建议丁宝桢接旨不开读,因为内容一定是赦安德海,如不遵照执行,便有欺君之罪:如开读,放回了安德海等于放虎归山,将来我们谁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按规定办没错,太后的懿旨应隆重开读,先供奉起来,建皇亭接懿旨才行。于是,在院东建皇亭,以争取时间等候皇上圣旨的到来。

慈禧太后得知安德海泰安被捉和他家被抄的消息后,非常生气,派人召见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慈禧太后得知是乘她有病而发难,怒不可遏。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虽心中十分紧张和害怕,却强自镇静,从容地说:“安德海在外边胆大妄为,无法无天;丁宝桢上了折子,怕皇额娘气得病更重了,不敢让皇额娘知道。”慈禧太后看了折子,问清了“日中三足乌”的意思,更加生气,便问明如何处置。当她得知要就地正法,觉得惋惜心疼。慈禧太后心想,反正我的懿旨比皇上下得早,也许能保安德海一命,所以,慈禧太后就没有再追究。

第二天晚上,廷寄到了正在焦灼等待的丁宝桢手中。丁宝桢命桌司潘蔚立即批了斩标,由抚标中军绪承监斩。历城知县即刻命人到狱中将安德海提到巡抚衙门,验明正身,几个戈什哈(满语亲兵)架着被绑的安德海来到西刑场。这时号筒吹响,刽子手大刀一挥,安德海这颗罪恶累累的脑袋便滚落在地上。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权力。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只是母亲慈禧太后的傀儡而已,再加上在生活上也受到慈禧太后的干涉(不允许与阿鲁特皇后生活在一起),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心中十分苦恼。所以,与他的父亲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一样,他也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天子。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经常出没于花街柳巷,这与他很早就去世有直接关系。

皇室谜团

爱新觉罗·载淳死因之谜

清入关后第八代皇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于清文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所生,同时也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的独子。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6岁时,即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登基称帝,清穆宗(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亲政。但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初五日即病逝,此时距其亲政日期不到两年。对于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是死于天花,有人说是死于梅毒。众说纷纭,有理由,是清朝一大谜案。

近来,在清代档案中发现了属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以下简称“脉案”)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一份。据记载,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月三十日得病卧床。当天下午,太医院判李德立和御医庄守和诊断,结果是:“脉息浮数而细。系风瘟闭来,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御医只请第一次脉就能做出上述的明确诊断,主要是因为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之病来势很凶,“疹形”表发得较显著。御医对此开出了用生地、元参、牛蒡子、芦根等十二味药配制的“益阴清解饮”,进行避风调理。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仅服了一次药,效果便显现出来了。第二天早上,夹杂着瘟痘的疹形即透出,也不似昨日那样烦闷堵厥了。但是,疹痘初发,未至出透,致使“瘟热熏蒸肺胃,以致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气颤谵言”。御医议用“清解利咽汤”对此进行调理。巳初三刻服药后,效果明显,是日午刻即“脉息浮洪,头面周身疹中夹杂之痘颗粒透出”。

这样,经御医们精心医治护理不足两天,痘颗虽然开始表发了,有些症状也有减退的迹象,但是由于瘟热毒滞过盛,以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头面、颈项发出的痘粒很稠密,而且痘颗颜色紫滞,又有咽痛作呕,身颤口干,便秘溺赤之内症。很明显,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痘料透出后过盛的毒滞并没完全随之表发出来,最后用药无效,以致身亡。

根据这些记载,有人便认为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是死于天花,但这些记载只是宫廷里的片面记载,而民间的大多传闻却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是死于梅毒。在一些正规学术著作里都记载着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微服出宫,嬉戏游乐,甚至出入烟馆妓院的故事,如萧一山所著《清代通史》中就有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因出游而患梅毒终致死亡的记载。

据记载,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与皇后阿鲁特氏相亲相爱,但慈禧太后不喜欢阿鲁特氏。慈禧太后开始常命皇后等人陪她看戏。但皇后文静、不爱热闹,每次看到男女私情,则面壁而坐。慈禧太后本来对皇后就不满意,这样就更加不喜欢她了。皇后多次受责怪,依旧我行我素,慈禧太后便觉皇后故意不给她面子。而皇后对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则是笑脸相迎,慈禧太后更认为她狐媚惑主。于是限制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宠爱皇后,强令其移爱慧妃。而同治偏偏讨厌慈禧太后所喜欢的慧妃。于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与太监佞臣常常微服外出寻花问柳。但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怕臣下看见,不敢去京中较大的妓院名楼,专门找隐蔽的小妓院等处。起初,人们对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身份毫无所知,后来知道了也佯装不知。

一些王公大臣注意到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微行纷传于内外,屡次劝谏而毫无成效。一次,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对醇亲王爱新觉罗·奕環当面劝谏一再抵赖,醇亲王只好把时间、地点一一指明,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却一再追问醇亲王消息的来源。虽然这些传闻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这些传闻传扬甚广,而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又死得可疑,因此许多人怀疑他死于梅毒也就不奇怪了。

据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从烟花巷院染上梅毒,开始时毫无察觉,后来脸面、背部显出斑点,才召太医诊治。御医一见大惊,不知如何是好,因此请命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传旨,向外界宣布说皇上只是染上天花。于是,御医们按照出痘的医法开药,没有效果。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大怒,责问:“为何不按我的病医治我·”太医回奏:“太后命之。”而且《翁同日记》中记载说:“风声过大,且非两宫圣意。”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愤恨不已。梅毒在当时是绝症,以天花治之,显然是为了掩盖丑闻,以免丢皇家脸面。所以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后来就日益病重,下部溃烂而死。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死于梅毒,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来源,而且都能找出各自的证据,让人难以辨明,遂成清宫又一疑案。

与世界同步

睁眼看世界

1862年,英国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

1862年,法国人贝特洛合成了乙炔。英国人开尔文计算出了地球的年龄,他使用的是热传导的理论。

1862年,瑞典的诺贝尔父子在海伦堡设厂生产硝化甘油作为炸药,5年后发明了达纳炸药。

1862年,德国人狄利克雷出版了《数论讲义》,是解析数论的经典文献。俄国人谢切诺夫出版了《脑的反射》,证实了中脑和大脑里存在着抑制激发脊髓反射的机制——中枢抑制,开创了脑功能的研究。

1864年,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1864年,英国人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并预测了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864年,挪威人古尔德贝格和瓦格提出了质量作用定律。

1865年,比利时索尔维耶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氨碱法(索尔维法)纯碱厂投产。

1865年,英国在因佛内斯首次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1865年,汇丰银行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分行。

1865年,法国人勒克朗谢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干电池。

1866年,发昌机器厂设于上海,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私营机器制造厂。

1866年,美国铺设了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

1867年,德国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从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形成。

1868年,美国人肖尔斯发明了打字机。

1868年,交通信号灯在英国伦敦首先设置。

1868年~1936年,高尔基在世,他经历了俄国时期和前苏联时期,代表作有《母亲》等。

1868年,日本开始实行明治维新。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凿成功,并通航,它是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重要枢纽。

1870年~1924年,列宁在世,他是俄国革命的领袖人物。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投降。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1872年,意大利贝蒂建立了功的互等定理。

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首次进行了环球海洋考察,为近代海洋科学的开端。

1874年,印象主义美术思潮出现在法国,影响并波及了整个世界,成为了现代主义的先兆。

1874年~1876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发掘出一系列希腊古城,发现了青铜时代的“迈锡尼文明”,揭示出古典时代以前的希腊文明。

1874年,英国人苏森制成了现代形式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