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106

第106章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恬(4)

清德宗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正月二十日,4岁的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就被慈禧太后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利器,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这自然是慈禧太后专制政治的需要。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太后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既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只有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无人敢亲近。……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相近。说明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按照清王朝祖上留下的规矩,皇帝十六岁就要临朝亲政。随着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年龄的增长,他的大婚和亲政逐渐临近,慈禧太后撤帘归政把大权交给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之事已不可回避。可慈禧太后既不甘心,又无可奈何,于是预作布置,对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帝权力多方限制,仍由她在暗中操纵朝政。清德宗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正月二十日,19岁的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举行大婚典礼。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的一位皇后两个妃子都是慈禧太后做的主,皇后不是别人,正是慈禧太后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这个皇后容貌丑陋,马脸高额,瘦弱驼背,突眼露齿。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极为不满,但也无奈。慈禧太后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为的是朝政交给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后,还能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起码可以通过皇后监视和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但相貌性格却大不相同。瑾妃相貌一般,远远比不上珍妃,而且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格开朗,活泼机敏,颇有见地。珍妃的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死水,她对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珍妃又向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推荐了她的老师文廷式,这位素以评论时政、忧心国事的著名清流人士很有才华,颇有政治见地。文廷式被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帝重用后,对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帝很有影响,引发了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要改革政治及摆脱束缚而有所作为的欲望。大婚后的数年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较为轻松的时光。由此,也引发了他作为人君国主,希望在政治上摆脱束缚而有作为的欲望。可这一点,是慈禧太后最不愿看到的。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按慈禧太后本来的亲上加亲,以控制光绪帝的初衷才让自己的侄女为皇后。然而强制的结果,却又适得其反。当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自己选立皇后阿鲁特氏,而慈禧太后却偏偏让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去喜欢慧妃,结果闹得母子不和。这次,慈禧太后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选配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可光绪又偏偏喜爱珍妃他他拉氏,其结果可想而知。当时,光绪明明知道宠爱珍妃,就要得罪皇后,而与皇后不睦,即等于开罪慈禧太后。然而,慈禧太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迫使光绪就范,惟独在情爱和感情上无法以己之所愿强加于人。据《悔逸斋笔乘》记载:清德宗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仲夏之时,一天,光绪与隆裕皇后为小事争吵,隆裕跑到慈禧太后面前哭诉其事。慈禧太后大怒,对身边的人说:“皇上是我所立,实乃忘恩之举,隆裕是我的亲侄,辱骂皇后就是对我最大的不敬,实在难以忍受。”接连数日,光绪入宫请安,慈禧太后一言不发。此后光绪与慈禧太后的嫌隙就算形成了。

光绪临朝亲政后,53岁的慈禧太后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则权势依旧,裁决政事,一如既往。慈禧太后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的权利,国家重要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连英等人,暗中监视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的行踪。并规定: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每隔一日,必须亲往颐和园向她汇报政务,听候训示。以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经常披着星星来,头顶月亮去,饱受奔波,遇有重大事情,更得随时请示,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光绪的政治抱负不能得以实现,日久天长,精神更加抑郁,情志愈益不畅,旧病不去,又添新愁。从“脉案”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体质虽未见好,遗精及腰背酸沉等病仍在继续,但诊病和吃药的次数却相对减少。这主要是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挽救他那岌岌可危的政权,整日忙于政务,关注政治改革,另外,还要随时应付慈禧太后的训斥,一时无暇顾及诊病吃药。

疾病缠身的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遭逢日本侵略朝鲜,进而侵略中国。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违背母后之意,决心援朝抗日,但腐败的体制导致战争失败,被迫签定了《马关条约》,失地赔款,这虽使他受到重大打击,加深了“母子”的不和,但也激发他力图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的雄心。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在珍妃的积极支持下,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强调博采西学,推行新政,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特权。那些守旧的亲贵重臣害怕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改革政治中触动他们的地位,纷纷投靠慈禧太后并竭力挑拨他们“母子”的关系。慈禧太后也深恐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改革的成功会影响到她的独裁。这样朝臣内出现了“后党”与“帝党”,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亲政的十年,是他与慈禧太后进行政治和权利斗争的十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运动,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化。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到颐和园见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明确表示要废掉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并密谋由北洋总督荣禄,在九月初皇帝、太后到天津阅兵时政变,废除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形势危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当天就给帝党人物杨锐发下密谕:“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进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期望之至。特谕。”杨锐胆小,将密谕扣住不传他人,光绪等不到回音,急不择路,于八月初一、初二连续两次召见袁世凯,提升他为侍郎衔,让他专办练兵事宜,想以此使袁世凯感恩报德,效忠皇帝。同时,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于同年八月二日还有一道密谕给林旭,让他转告康有为迅速离京。林旭将两道密谕同时转给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大家看了十分感动,但都束手无策,最后也觉得只有拉拢袁世凯的加入,由谭嗣同出面请袁世凯马上举兵,先杀掉荣禄,回兵包围颐和园。袁世凯表面上满口答应,八月五日回到天津,却在八月六日马上向荣禄告密。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由颐和园回城,住中南海仪鸾殿,第二天祭蚕神,当即回颐和园;回园顷接荣禄密电,马上乘轻轿返城,重返南海瀛台。返瀛台后立即传光绪来见。见到光绪,慈禧太后破口大骂,骂他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本人亦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他的政治生涯实际上到此已经结束。此后,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度过了十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他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实际已没有了皇帝的权力。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又将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挚爱的珍妃囚禁在钟粹宫后北三所,并且给她立下了一条规矩:今后不许觐见皇上。

南海瀛台,与水云榭岛、琼华岛分处太液池三海之中,象征东海三仙岛蓬莱、瀛洲、方丈。瀛台四面环水,只在北端架一板桥,通至岸上,板桥中间有一段是活动的,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被囚此之后,慈禧太后便命令人把桥板撤掉了,以免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走出瀛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