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069

第69章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3)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命来自法国的宫廷教师白晋主持这一工程。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白晋奉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之命返回法国,觐见路易十四,广召测绘人才。经四年准备,白晋率10名测绘师返华。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六月四日,白晋等西方测绘师登上中国长城。这里,将是他们测绘的起点。到第二年10月12日,经过一年四个月的时间,他们完成了长城地理图的实测工作才返回北京。仅仅一个长城的测量的工程就如此艰难,耗费时日,那么,全国地图要何日才能绘完?于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谕令:加派人丁,组成数支测绘队,每队都由传教士中的科学家率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测绘工作。就这样,到测绘工作全部完成,已经是清圣祖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一月一日。整整进行了九年。

之后的一年多,白晋等人绘成全国地图一张,分省地图各一张,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进呈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这时,中国的皇帝第一次在实测绘制的地图上,将万里江山一览无余,他激动的心境,可想而知。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当即挥毫,奋笔直书,将地图命名为“皇舆全览图”。在当时的欧洲,这桩地质学工程也称得上令人瞩目。因为,尽管有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助动,欧洲各国的大地测量工作仍尚未开始。来自中国的这份四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实在是世界地图史上的一件大事。

有些人认为,这样看来,当时中国的科学应该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了。但是,还有一些科技史家认为,此事不过皇帝意志而已,与开运河、修长城一样,谈不上“走在世界前列”。然而,在封建社会科学的发展,有时确实是由皇帝意志促成的。西方科学院制度形成初期,皇帝把科学家们请来,要这些科学泰斗运用其知识,测算出赌博胜负的概率,挑选出跑得最快的赛马,或是计算出皇家花园的喷水池设多少喷水孔才能使喷出的水花又大又美……相比之下,我国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帝没有用科学做那些事情,而是利用西方科学家和其知识,绘制出世界第一幅中国国土图。

由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帝对西学的喜爱,西洋传教士不断东来,一些带有近代性质的自然科学成果继续进入中国,特别是有关天文、地理、医学、数学、音乐等方面。从而,更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的了解与交往。

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遣耶稣会教士闵明我执兵部文,泛海由欧罗巴往俄罗斯京城,会商交涉事宜。

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葡萄牙人徐日升、法人张诚二耶稣会教士随索额图等往塞外与俄国议边疆,路途梗阻,召还。

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葡人徐日升、法人法人张诚奉旨随索额图等北至尼布楚与俄国使臣议疆界,签定《尼布楚条约》。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本人孜孜向学,每日召徐日升、张诚、白晋、安多等轮班至养心殿讲授西学,达数年之久。

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耶稣会教士郎士宁来华,郎士宁供职内廷专事绘画,融通中西技法,取得了很高造诣。

清圣祖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七月,由大西洋回帆的澳门船只搭载了西洋人三人。一名严嘉乐,38岁,称会天文并会弹琴;一名戴进贤,36岁,称会天文。自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大西洋搭载上船。又有西洋人倪天爵一名,亦称晓得天文。一并由驿送京。

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六月,法兰西船载来会行医外科一名安泰,会烧画珐琅技艺一名陈忠信。七月,澳门商船自小西洋回棹,搭西洋人徐茂升一名,据称晓得天文律法。

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七八月间,陆续抵达的西洋人中有席若汉一名,会“雕刻木石人物花卉,兼会做玉器”。同年八月,教皇使臣嘉乐航抵澳门,其随从人内有会画者二名,做自鸣钟者一名,知天文度数者一名,弹琴者二名,内科一名,外科一名,制药料者一名,俱送京师。

在此前后,有能刻铜板的传教士法良,能造炮位的利白明,精通天文的庞嘉宾、德玛诺、孔路师、杨保、宋君荣,精于音律的石可圣,善做钟表的林济格,善制药的魏格尔(魏哥儿)等人,也陆续由澳门进入北京,供职于清廷。

生平最得意之事

计除鳌拜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位之初,由于年幼,所以他的父亲爱新觉罗·福临和他的祖母孝庄为他选择了四位辅政大臣来协助他管理国家。权力是令皇家兄弟,甚至父子反目的原因,几乎每个有皇家血统的男子都有争夺皇位的想法,皇家之外的人也必然少不了这样的奢望。那么,当时在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和孝庄身边,握有权力的辅政大臣,比其他人有更好、更多的机会,自然也就会出现想将皇权握于自己手中的人。鳌拜,便是这四个人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鳌拜,姓瓜尔加氏,隶属满洲镶黄旗,年幼的时候就随爱新觉罗·皇太极四处征战,可谓是出生入死,为大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爱新觉罗·皇太极也称呼他为“巴图鲁”(是勇士的意思)。鳌拜的地位从护军校一直升至内大臣,到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这一代皇帝,他算得上三朝元老。但是,鳌拜虽然被爱新觉罗·福临和孝庄列入到了四大辅政大臣,可他在四人中位居最末。位居首位的索尼是大清国的四朝元老,是四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不论是在哪一个皇帝身边做事,都始终尽忠职守,没有二心,可是在辅佐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时候,他已经年老多病。所以,对鳌拜来说并不构成威胁。排在第三位的遏必隆是大清国开国元勋额亦都之子,他与鳌拜同属于镶黄旗,所以二人利益相同,一唱一和。对于鳌拜来说最大的眼中钉就是排在第二位、属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两个人的矛盾极深。

清圣祖康熙初期,鳌拜手中握有兵权,他不仅在朝中独断专行,还常常欺负年幼的皇帝。如果朝中有其他的大臣与其意见不和,立刻就会受到鳌拜的排挤和打击,鳌拜还利用自己辅政大臣的特殊身份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甚至用维护祖宗之法为借口将爱新觉罗·福临时期的一些改革措施都推翻,所以,大臣们要么不与他作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么直接投靠他。上朝时,他故意站在遏必隆和苏克萨哈之前,并在皇帝面前大声呵斥反对他的大臣,如果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与他有不同的意见,那么鳌拜必定会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大声争吵,直到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让步与他为止。作为皇帝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对鳌拜有太多的不满,一心想除掉他,但是,碍于鳌拜手中握有兵权,自己在实力上不一定能取胜,所以,少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并没有轻易行动。

清圣祖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鳌拜挑起了换地事件。什么是换地事件呢?这要从爱新觉罗·福临当皇帝的时候说起。清世祖顺治初年,摄政王多尔衮利用自己的权势将本来应该分给镶黄旗的肥沃土地划分给了自己管辖的正白旗,而划给了镶黄旗比较差的薄地,当时,激起了镶黄旗人的不满。但是,到了清圣祖康熙时代,两旗人民已经将这件事渐渐淡忘,由于这件事而引起的不合也在慢慢化解,鳌拜却在这时提出更换,想要扩大镶黄旗的控制范围,并用此来打击反对自己的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对于鳌拜换地的要求,属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当然持坚决反对的意见,但是,由于其他三位辅政大臣都属于两黄旗。所以,一时间造成了四位辅政大臣有三位都同意鳌拜换地的情形。为了达到换地的目的,鳌拜不仅让大臣们上书,还说镶黄旗的土地“不堪使用”,甚至给孝庄太皇太后施加压力。得知此事后,正白旗大臣、户部尚书苏纳海上书到:“土地分拨已久,并且在康熙三年已经下旨不许再圈占民间土地,不便更换,请将八旗移文驳回。”鳌拜并不死心,于是,开始了硬性换地,给朝野上下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对鳌拜挑起的换地事件十分重视,派人调查此事,参与调查的官员是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朱昌祚和巡抚王登联。他们经过调查后,将旗民们不愿换地等情况如实汇报给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并反对鳌拜抢夺正白旗土地的行为,请求停止。他们的这一举动使得本来就在朝廷中横行霸道的鳌拜十分生气,认为这三人是在公开和自己作对,于是,以“藐视主上,纷更妄奏”的罪名将三人拘禁,还要将他们处死。刑部认为大清律并无明文规定三人所做的事属于犯罪,所以,建议鳌拜使用鞭刑,加之没收家产就可以了。但是,鳌拜一意孤行,假传圣旨,把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派去调查的三名官员处以绞刑,还杀害了三名官员的家人共百余口,并没收家产。除了他们以外,其他对鳌拜圈地、换地表示反对的大臣、官员也无一幸免,不是被降职、革职,就是被充军为奴。当鳌拜向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报告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位官员处死的消息时,十分轻描淡写,还给与他不合的苏克萨哈编造了“24条罪状”,并要求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处置苏克萨哈。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看了这些所谓的罪状,知道全部是鳌拜在诬陷苏克萨哈,他不愿意按照鳌拜的意思办。这时,老奸巨猾的鳌拜看出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想法。于是,突然跨步来到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面前,甚至差一点打到皇帝,看到鳌拜对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做出的无礼举动,在场的大臣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上前阻止鳌拜,帮助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解围。迫于无奈,年少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同意了鳌拜的请求,将四大辅政大臣之中唯一反对鳌拜的苏克萨哈处以绞刑。

鳌拜所推行的圈地、换地运动涉及十个州县、三十一万四千八百余晌耕地,实行期间,百姓苦不堪言,状况悲惨。对于百姓如此,对于皇家来说,鳌拜的行为打破了当初爱新觉罗·福临和孝庄所制定的四位辅政大臣协商一致后需得到皇帝的允许方可执行的原则,使得少年皇帝的权利有被架空的危险。

经过这次以鳌拜胜利告终的圈地、换地运动,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更加坚定了立刻亲政的决心。但是,屡次奏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亲政的索尼多次遭到鳌拜的阻拦。在索尼去世后一个多月,清圣祖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将索尼当初的奏折“世祖章皇帝亦十四岁亲政,今上年德相符,天下事务总揽裕如,恳切奏请”发出,对鳌拜不满的大臣立刻懂得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意思,于是,百官共同奏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假意推辞之后,又询问了孝庄的意见,孝庄支持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亲政。同年七月初七,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太和殿举行了亲政大典。刚刚亲政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依然不是个真正的皇帝,只有除去鳌拜,他才能掌握大权,行使皇帝的权利。

四位辅政大臣死去两个,剩下的一个是鳌拜,一个是对鳌拜言听计从的遏必隆。对于鳌拜来说,没有了阻碍和反对,他更加肆无忌惮、飞扬跋扈。那时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虽然年少,但是却并不缺少计谋,为了铲除威胁自己皇位的鳌拜,他不动声色的开始了自己的计划。首先,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称要与索尼的儿子索额图下棋,于是,将索额图招进宫,并与他一起商量制服鳌拜的方法。与索额图商量之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决定第一步要先稳住鳌拜,麻痹他,不能让他发现自己有要除掉他的意思,然后将京师驻军将领换成皇帝自己的心腹,再训练一批可以将鳌拜制服的勇士。几天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便下诏对鳌拜进行封赏,甚至还表现出对国事不感兴趣的样子,将一切都交给鳌拜来处理。看到小皇上这样对自己,鳌拜认为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怕他,于是,更加有恃无恐,甚至借口有病而不上朝。有一次,当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来到鳌拜的家中,假意请教他国事怎样处理时,鳌拜躺在床上装病,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不但没有揭穿他还在床边坐了一会,要他保重身体,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要离开时,鳌拜起身,突然一把匕首从床上跌落到地上,保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侍卫立刻拔刀保护皇上,鳌拜十分紧张,不知该如何解释,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我们民族的勇士有刀不离身的习惯,老太师有病在身还不忘这个习惯,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呀!”紧张的气氛被机智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化解。

除了用各种方式来放松鳌拜的警惕之外,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还在宫中召集满洲少年,并天天让他们练习“布库”(摔跤的意思),鳌拜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之前的种种的表现分析,认为这只是因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贪玩而以,所以并不在意。清圣祖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初三,鳌拜被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招进宫观看“布库”表演,没有任何防备的鳌拜在南书房被一群满洲“布库”少年擒获。擒获鳌拜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公布了他所犯下的三十大罪状,为了体现自己的宽大,也为了避免将矛盾激化,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并没有处死鳌拜,而是对他进行的宽大处理:终身监禁、没收财产。对于遏必隆,则革去了他太师的职务,也同时处置了一批鳌拜的同党。

就这样,只用了十天,年纪轻轻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便完成了自己帝王生涯中第一件大事——智擒鳌拜,处理同党。把鳌拜成功的除掉,不仅体现了少年天子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机智和勇敢,更加显示出一代帝王处理政治事务的能力。

生平最痛心之事

储位虚悬,诸子纷争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帝是雄才大略的,他东征西讨、南攻北略,初步奠定了大清帝国的辽阔版图。人们普遍认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前无难事。可以说,他心想事成,一路顺风。但是,在选拔接班人的问题上,这位英明的皇帝却碰到了拦路虎。他的决策屡屡造成重大失误。这给他本人以极大的刺激,使他十分痛苦。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帝在位时间长达61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又是一个多妃、多子的人。因此,为了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斗争也就复杂并且时间长。下面,先了解一下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都有哪些儿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