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微行为解读学
20175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刚认识一位新朋友,可你不清楚对方是个什么类型的人,也不知他跟你说话的时候是否真诚?对方在侃侃而谈或沉默不语的时候,他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呢?

你的老板在公司大会上表扬了你,说你上一季度业绩出众,可是接下来的升职加薪却没你的份。你想知道老板对你有什么意见,可又找不到头绪。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

你和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客户说自己的条件已经非常优惠的了,已经到了底线,甚至当场做出就算谈判破裂也不会妥协的样子。你想知道客户是真的拿出了全部诚意,还是在做样子?

跟恋人交往三年了,感情不像原来那么炽热,你不知道他(她)的爱是否还在。尽管每次问起来,他(她)都信誓旦旦地说非你不娶(嫁),但你总是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和怀疑。究竟哪里不对劲儿呢?

其实,想知道真相并不难。身处上述具体情境中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对声音、表情、身体动作等微行为进行观察和对比,然后判定对方所说是否为内心的真实想法。假如对方动作、表情和语言不一致,则很可能说明他(她)言不由衷。

西方心理学的开山鼻袓弗洛伊德曾说过这样一段经典名言:“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就算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他的指尖也会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踪迹可寻、有端倪可察的。就算他掩盖得再严实,各种微动作、微反应、微表情也会悄悄地泄密。

这本《微行为解读学》,就是以“客观地观察”为指导原则,帮助你发现隐藏在人们的微行为背后的秘密,从而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所以,这本书的首要创作目的就是,启发大家捕捉各种日常小动作、小习惯、细微表情、随口而出的三言两语,从而轻松读懂身边的人,也更了解自己。此外,本书的每个小节基本上都是独立成章,大家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地方读起。

当然,在不同情景下,同一个微行为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所以,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和解说并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本书的创作意图在于抛砖引玉,教大家一种心理学的思维方式。读过这本书后,假如您能掌握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人类行为,并体验到“行为与心理”的有趣联系,那你就是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