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
20180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法律是保护公民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一个人从出生、上学、就业、恋爱到结婚,无不受到法律的规制。法律划定了权利和义务的界限,成为人们行为的准绳。

从1986年开始,我们国家已经开展了普法工作,截至目前“六五普法”依然在深入地推进。然而,作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非每个人都熟知“法”这个朝夕相处的伙伴,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对法律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把“法”挂在嘴边,“政府要依法办事”“老百姓要遵章守法”“找律师、打官司”……陌生的是政府要依什么法办事,自己要遵什么章、守什么法,找什么样的律师才合适,如何才能打赢一场官司……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而除了少数的法律从业者外,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不仅是普通百姓,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法律知识也普遍欠缺。

法制意识淡薄很可能会让我们面临各种法律风险,甚至某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让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不具备任何法律常识,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想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更是无从谈起。

作为一个经过十年法学教育和八年从事法学工作的人,对于“法律很完善,现实很骨感”的无奈可谓深有体会。日常生活中,周围不少人经常让我帮忙处理一些法律问题,而有些问题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正是这些对“法律人”而言可称之为常识的法律问题却可能帮助他们化解不必要的纠纷,或者挽回不菲的经济损失。

对大众来说,法律的门槛比较高,大量的法律术语和法律条文如果没有详细的解释说明,很多没有法律基础的人读起来难免觉得晦涩难懂。如何让法走下“神坛”,贴近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心间,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更是每一个人公民的迫切现实需求。

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看得明白、弄得清楚、学得会、用得上、遇到法律问题不求人,我根据自己的法律从业经验梳理总结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法律主题,内容涉及恋爱、家庭财产处理与继承、扶养与赡养问题、人身问题、财产损害与纠纷、理财消费、消费者维权、创业经营中常见或棘手的各种法律问题,对其中涉及的法律条文和问题进行了解读。

同时,为了增强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达到“以案说法,以法维权”的目的,我在引用准确、明晰的法律条款和法规政策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法律问题,并通过一些真实、鲜活的案例说明其中的法律含义,从而指导和帮助读者轻松掌握日常必备的法律知识,以法律的思维和眼光看待生活和社会中的是非曲直,从让人们懂得规避风险,理智处理问题,在涉及各类纠纷时能依法维护切身利益。

张红军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