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卓越城市创新街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84100000001

第1章 创新街区的兴起

第一节 城市发展新逻辑

一、城市发展驱动力升级

城市的发展有一个从粗放到精细、从低端到高端、从外延到内涵的循序渐进过程。第一层,驱动结构升级,第二层,城市发展转型,第三层,要素驱动的外延式城市发展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城市发展转型。改善我国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城兴人,人兴业”城市发展新逻辑

城市发展的动力和逻辑因时因地而异。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让田园资本主义逐步被倡导“注重步行空间,强调密集型发展”的新城市主义替代。

新城市主义与创新创意人才的需求高度吻合,可持续发展和追求高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文化多元,营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将城市间的发展竞争,转变成更为显性和直接的人才争夺战。

第二节 新创新空间

一、高科技产业发展集群化

一般情况下,集群被定义为企业、关联主体和相互靠近的机构所形成的群组,他认为集群的特点是:(1)强大的商用前研发的实力,如国防和国家健康研究所的资助经费等;(2)开发过程中的私营部门投资,即风险投资;(3)以世界一流大学作为科学人员、设备和知识溢出的来源;(4)社会资本:由于接近高等教育机构而激发的网络合作对促进高科技集群繁荣十分重要,在这里客户、人才和思想领袖能持续互动。

二、工作生活融合的新趋势

最具代表性意义的是,办公空间已经学习着从繁华的城市街区中创造创新的工作环境。

当创新成为知识经济的关键后,企业正在争取创造能促进创新的多样性的办公空间,因为他们从繁荣的街区中学习到创新基本上就是社会活动的结果。还有一个层面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场所:区位。工作和生活融合的新趋势是在城市地区进行。

三、新创新空间广泛兴起

1.创新的集聚

通常而言,创新分享专业理论与知识、公共设施、人才流动、企业管理知识,并形成相互依赖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2.城市新创新空间

当代成熟的大城市整体上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围绕金融保险房地产展开的。在明确第三产业仍是主导力量的同时,也指出先进制造业产业在城市郊区的重要地位。

基于功能考虑的城市经济运行结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都市的经济特征或者说核心发动机是金融服务业,表明大都市掌控了经济活动价值链的一个高端,并在城市的功能空间上配合CBD的塑造,以作为这一高端相关活动的物理载体。

第三节 创新街区概念

一、创新街区现象

通常而言,大多情况下高技术产业在郊区办公园区中繁荣发展,新的创新街区在规模和名称上可能有差别,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最核心的目的是吸引“知识型员工”,从而吸引高技术业务;创新街区试着推动知识型员工间的促进创业和思想交流;通过提供丰富多元的城市化生活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

关于国外典型创新街区的研究,正好能明白创新在一个区的层面是如何发生的。科技创新企业正呈现出区位选择的新趋势:向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成为推动大都市中心城区复兴的新路径。

二、创新街区概念

理论阐释对比创新街区创新区创新城区高新技术园区研究园区与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现象相对应的是,原先位于郊区的科技园区、开发区等以产业发展为单一功能的区域,也显著出现产城融合、功能多元、宜居宜业的趋势。

三、创新街区内涵

本书提出的创新街区需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质:一是,创新街区需要具备被著名学者萨森称为“城市特质”的特性,二是,创新街区需要部分或全部地整合创新企业、教育机构、创业者、学校、金融机构、消费性服务业等经济活动要素。三是,创新街区必须是城市内部的高密度城市化区域,以中心城区为主。四是,创新街区需要便利的交通和互联网等。

第四节 创新街区识别

一、创新街区的特征

总体而言,相比中央商务区,创新街区的创新要素更加完备与齐全,便捷度和适用度也相对更高。创新街区标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和智力源集聚、知识交换平台完整、创新氛围文化浓厚、创新极化效应和辐射力显著;二是,经济形态一定意义上摆脱产业定位视野,而从更为一般性的价值链或者说生产链的环节划分作为视野。

二、创新街区的阶段与类型

从创新街区的内涵和识别标准来看,要真正成为成熟的创新街区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将创新街区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三、创新街区的识别标准

创新街区既与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商业与居住区不同,也与近期依托公共交通枢纽的城市活力中心不同。

1.创新要件

经济要件包括驱动、培育与支撑创新性环境的企业、机构与组织等。这一要件包括:创新驱动者和创新培育者。

(1)创新驱动者。

(2)创新培育者。

2.空间要件

物理空间标准包括3项,分别是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和便利设施。

3.社会要件

强调社会网络的社会要件,是创新街区关注的重点,社会网络能提升创新经济集群的价值与产出的能力已经得到各界的认可。

(1)社会网络强连接。(2)社会网络弱连接。

一、空间区位:大城市和乡村并重

1.空间区位选择以城市为主,向乡村布局呈现增加趋势。

根据世界科技园协会的统计,世界主要科技园区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主要位于城市中。

2.城市类型的选择上,以小城市为主,逐步向大城市和中型城市布局。

二、开发规模:大型化趋势明显

1.园区开发规模大型化趋势明显

根据世界科技园协会的统计,园区开发规模呈现一个大型化的整体趋势。

2.中等园区比例基本不变,小型园区比例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