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两次历史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89000000001

第1章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六个化”

一、“中马化”与“马中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基于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并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前提是“中马化”,即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意义上的“马中化”,即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

(三)“中马化”与“马中化”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推动过程,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化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

二、“中化马”与“马化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乎逻辑的发展,是从“中马化”与“马中化”推进到“马化中”与“中化马”。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化中”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研究和回答中国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化马”,是以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

(三)“马化中”与“中化马”作为马克思主义运用的中国化,是立足“中化马”基础上的“两化”双向互动过程。

三、“化马中”与“化中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要最终推进到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国化的“化马中”与“化中马”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时代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化马中”,是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大众的理论即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化中马”,是把中国经验转化为民族化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化马中”与“化中马”,都要求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时代化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