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通家人师南怀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95600000003

第3章 未有神仙不读书

富贵是什么

我初入南门,老师便送给我一本书,书名《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孔子也认为求富贵是应该的,只是刻意去求也求不到,只好照自己的兴趣生活下去而已。

真有神仙吗?

我也请教过南老师有关神仙的问题,他的答复是:“一个人在世时生活得很宁静愉快,将要辞世时自己清楚明白,该做的事尽力完成,绝不恐惧而安详,也不连累亲人好友,这不就是神仙了?”这等于把“神仙”一词解作一种譬喻,只是人类“好活好死”境界。

热爱书籍

南老师一生好学,从他“坐拥书城”的生活方式或可概见。

马康慈的故事

大约在1980年,我认识了针灸医生马康慈。有几次我单独见老师,谈到马医生,老师就明白地对我说:“这个人最大问题就是不求进步!”到了2003年中,我忽然听台北一位朋友说,马医生回到了台北居住,也不能开业,只能当“密医”,靠几个老客户来针灸的微薄收入度日。

关心岭南文化

记得首次陪老师散步,他便引《论语·公冶长》的一段话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多次散步中,南老师忽而提起近代香港海盗张保仔,忽而提起隋朝岭南冼夫人,忽而提起现代广东才子南海十三郎的事迹。老师说了这些典故,特别提醒我:要注意弘扬“岭南文化”!

不断精进

一、关心分税制

曾有人在老师面前夸夸其谈分税制,而这几天境外报纸都登载了内地将实行分税制的消息,老师看了很担心,怕将来演变成地方势力做大的局面,对中国的发展不利,于是连忙打电话到北京,请许鸣真反映上去,说此事牵涉严重,要慎重处理。

二、海峡两岸暨香港法学交流

大概因提出上述分税制的意见,引起了南老师对中国法制问题的关注,不久就吩咐学生饶清政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促进海峡两岸暨香港法学交流合作”的意见,民政部门等主管单位很快就同意了。

三、“再造一个中国”

凡是对国家对民族有利之事,南老师都是尽心关怀、尽力帮助的。这也是他不断精进的具体表现。

博大高明

综合以上各节所述,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证明南老师真正是一位好学不倦的人,才有推广中华文化达到“化民成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