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长夜私语
20275200000004

第4章 乱绪

生而为人,我们既想要可以停留不被打扰的安定,又想要可以去漂泊探索的远方。

大概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藏有一个想去的远方,或是渴望冒险的旅途,或是渴望变强的历练,或是拥有一身正义的热血,或是可以纪念的特别经历……

然而,那个远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一种期盼,一种寄托。

为了生存,我们受困于衣食住行,在大部分的时间中,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也没有那么多的空档可以去那个所谓的远方。

漫漫长途,我们背负着盲目空虚的无聊,攀比竞争的自卑,责任下的压力,舆论下的规迫……正是这许许多多的不得已,让我们不敢奢求有多功成名就,最卑微的,我们希望能被公平对待,希望付出的都能开花结果,希望至少能当个体面的普通人。

但是,回顾初心,我们也许从来都没有计划要过这样的生活,根本想不到后来的人生会变成如此,想象不到梦想会被抛到脑后的一天,更想不无法想象我们只是为了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

或许是生活的磨砺,或许是时代进步的并发症,人类随着数量增多而变得更加渺小卑微,食物链法则下,要成全一小部分,必然会牺牲一大部分,久而久之,这种不公平被默认,变成一种压力折磨,榨干我们的生命元素。

面对这样苍白而单调的人生,我们似乎看不到其他色彩,也看不到别的什么希望,这就是为什么当世界末日可能来临时,有的人会欢呼。

这是人性,不可揣磨,也不可定论,迫于生活,当我以为自己已经变得麻木不堪的时候,它却会跑出来刺激我的神经,这里一撇,那里一捺,然后抹去再写,反复如此,让我忍不住地再生出一些反抗力来。

荣枯鉴说,小人者众,其实从很早以前,这个世界的发展就已经有了雏形,也是困于社会资源分配的种种不均和生老病死的天道伦常,人们容易变得自私冷漠,渐渐地,对于君子所规定的要求难以达到,才有了小人者众的说法。

而在更早的时候,那些所形成的人性著论就从多个角度解析了对人性的看法,也阐述了一些改善的做法。

其中,既有看到人性缺点的人性本善,也有看到人性优点的人性本恶,前者因缺向全,导人向上,垒土成塔,后者去伪存真,导人怯恶,提升自我。

可是,即便看得再多,想得再多,单凭一人之力,我们还是无法左右世界,没有成就,别人看不到你,也听不见你的声音,你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投下一颗激不起水花的石子,从未开始,便没有希望地放弃。

后来,我们习惯了这些,更多的感慨不过是抱怨世界,但是,我们却从不责怪本身,也正是因为自己缺乏反省,自律性和上进心,道理才不能使人放下和宽慰。

生而为人,最大的无能和乐观便是劝自己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