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想事成法则
2039100000062

第62章 命运——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天助自助者。完全依赖别人的恩赐是不可能的,只有你自己首先尽力而为。

等待别人的恩赐,只能养成一种惰性——那就是把命运的方向盘交给别人。这种人的生存危机是什么呢?别人给什么,你就得要什么;别人不给什么,你就得不到什么。自然,这种时时都会遭受挫败的人,只能把命运拴在别人的裤腰带上。

别人的恩赐有什么用?也许上天最大的恩赐是给你脑、心、手和脚。

5年前,罗杰斯的一位朋友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自那以后,她便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陷入了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我该做什么呢?”她在丈夫离开她近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来找罗杰斯求助,“我该怎么办呢,我还会有幸福的生活吗?”罗杰斯极力向她解释,她的焦虑是因为自己身处不幸的遭遇所引起的。让我们面对现实。无论是丈夫死了,或太太过世了,活着的人都有权利再快乐的活下去。但是,他们必须了解: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自己去赢取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

再来看一个故事。

一艘游轮正在地中海蓝色的海洋上航行,上面有许多正在度假中的已婚夫妇,也有不少单身的未婚男女穿梭期间,他们个个兴高采烈,随着乐队的拍子起舞。其中,有位明朗、和悦的单身女性,大约60来岁,也随着音乐怡然自乐。这位上了年纪的单身妇人,也曾遭遇丧夫之痛,但她能把自己的哀伤抛开,毅然开始自己的新生活,重新开展生命的第二度春天,这是她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做出的决定。

这位女士的丈夫曾经是她生活的重心,也是她最为关爱的人,但这一切全都过去了。幸好她一直有个嗜好,便是绘画。她十分喜欢水彩画,现在更成了她精神的寄托。她忙着作画,哀伤的情绪逐渐平息,而且由于努力作画的结果,她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是自己能够在经济上完全独立。

有一段时间,她很难和人群打成一片,或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说出来。因为长久以来,丈夫一直是她生活的重心,是她的伴侣和力量。她知道自己长的并不出色,又没有万贯家财,因此在那段近乎绝望的日子里,她一再自问:如何才能使别人接纳她、需要她。

不错,才50多岁便失去了自己生活的伴侣,自然会令人悲痛。但时间久了,这些伤痛和忧虑便会慢慢减缓消失,她也会开始新的生活,从痛苦的灰烬中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她曾经绝望的说:“我不相信自己还会有什么幸福的日子。我已不再年轻,孩子也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我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可怜的妇人是得了严重的自怜症,而且不知道该如何治疗这种疾病。好几年过去了,她的心情一直都没有好转。

后来,她觉得孩子们应该为她的幸福负责,因此便搬出去与一个结了婚的女儿同住。但事情的结果并不如意,她和女儿都面临一种痛苦的经历,甚至恶化到大家翻脸成仇人。这名妇人后来又搬去与儿子同住,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来,孩子们共同买了一间公寓让她独住。这更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后来找到了自己答案——她得使自己成为被人接纳的对象。她得把自己奉献给别人,而不是等着别人来给她什么。想清了这一点,她擦干泪水,换上笑容,开始忙着绘画。她也抽空拜访自己的亲戚朋友,尽量制造欢乐的气氛,却决不久留。

渐渐的,她开始成为大家欢迎的对象,不但朋友们邀请她参见聚会,请她到社区举办画展,处处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后来,她参加了这艘游轮的“地中海之旅”。在整个旅程当中,她一直是大家最喜欢接近的目标。她对每一个人都十分友善,但决不紧缠着人家不放。在旅程结束的前一个晚上,她的舱是全船最热闹的地方。她那自然而不造作的风格,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愿意与她为友。

从那以后,这位妇人又参加了许多类似这样的旅游,她知道自己必须勇敢的走进生命之流,并把自己贡献给需要她的人。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友善的气氛,人人都乐意与她接近。

许多孤独寂寞的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爱和友谊并非从天而降的礼物。一个人要想受到他人的欢迎或被人接纳,一定要付出许多努力和代价。要想让别人喜欢我们,的确需要尽点心力。我们要想克服孤寂,就必须远离自怜的阴影,勇敢走入充满阳光的人群中。我们要去认识人,去结交新的朋友。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兴高采烈,把自己的欢乐尽量与别人分享。据权威统计显示,大部分结过婚的妇女,都比先生的寿命长。但是,一旦先生过世后,这些妇女都很难再创新的生活。而男性由于工作的关系,基于工作本身的要求,他们不得不驱使自己继续进步。通常,夫妇当中,先生要比太太来的强壮,也更付进取性。妻子则大部分以家庭为中心,并以家人为主要相处对象。所以,她对必须独自生活或追求个人的幸福,并没有什么心理准备。但是,假如她决心迈向成熟的话,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

天助自助者。完全依赖别人的恩赐是不可能的,只有你自己首先尽力而为,别人对你的帮助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若你对自己的问题也不卖力,别人凭什么要为你出力呢?任何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助,其次才是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