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
20397000000004

第4章 訾瀚作品《老年男女》

老年和男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是,当我们提及老年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他们的性别,而将他们统一于一体,老年变成了一种忽视性别的状态。纪录片中将目光投向老年的有很多,《被遗忘的时光》、《老年公寓的故事》,当然还有这部《老年男女》。其实,正因为老年作为一种状态,拍摄他们的困境,拍摄他们存在的问题很容易,也易打动人!

可是《老年男女》显然并不是一个简单反映老年困境的纪录片,它的主体或许是老年人,但是整个影片的核心却是“男女”。

故事围绕着山东济南的一个老年婚介所展开。从2002年到2006年,这里经历春夏秋冬的交替,也经历搬迁甚至拆迁的命运,这里有男有女,但都是老人。他们单身,孤独,他们年老,于是生活范围狭小。在生命的尽头中,他们却有勇气走进这家婚介所去选择自己的情感。他们是这家婚介所的常客,有人在这里找到了一起走的伴侣,也有的人在这里只为聊聊天,然后再回家承受寂寞与孤独。在这里,他们的暮年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然后现实终究不是梦想。

整个叙事的故事主线其实都围绕着老贾。一个离休干部,明明83岁,却谎称自己是54岁,无非是想要找“三十岁的,俊的、漂亮的、摩登的”的女人。他看上了叫石头的寡妇,给她买裙子,想要带她回家。老贾的分水岭来得那么蹊跷,当他吃烤烧饼将自己的胃穿透后,他整个人以摧朽拉枯之势老了下去,其步伐显得更加缓慢,语速更加慢,连曾经挺拔的腰板也弯得不行。老的速度之快让人吃惊,也让人后怕!老贾和儿子那一段是整部片子为数不多的老人和子女交流的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贾的强势,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那种看似和睦与幸福下的孤独,是缺失爱情,是亲情不能填补的情感的缺失。这方面,只有老人能够明白,当结尾中干妈去看望老贾的时候,悲剧性显得那么明显!

用这么多的笔墨去刻画一个老人,其实正如导演自己所讲的“因为在老贾身上看到了很多的自己,作为男性个体的自己,这是男人和男人的对话”。其实,《老年男女》不仅仅讨论了男女的关系问题,而且还有男女的差异问题。

在老贾身边的朋友,最“耀眼”的非“干妈”莫属。77岁的干妈,腿脚利落,思维清晰,离休前是小学教师,所以收入是所有单身老太太中最好的,老伴去世2年,在婚介所里人缘最好,追求她的人也最多,片子中常常斗嘴的老颜和老张就是其中两位。但是干妈的态度是来婚介所的人中最明确的:不会再找老伴。这是从鬼门关走过后的女性的一种智慧,也有可能是对于老伴的爱。干妈在老伴的墓前那段独白能够引起不少人的唏嘘,坚强与善良,聪明与乐观,是这位老人的态度。其实,老年人的爱情并没有什么不同,逛庙会的时候,老颜鼓起勇气牵起了干妈的手,干妈的故作镇定和若即若离还是显示出了同万千男女一般的境地,也成为片子温馨的一幕。

当字幕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导演的内敛与含蓄,并没有刻意去表现一种老年的悲剧,整个作品显得很生动。作为这么长时间的电影,面对触动人心的老人们,导演尽量通过克制去表现一种尊重,对于人物的尊重,也是对于他们生活方式的尊重。我们看出作为直接电影,导演的观点是在片子中隐蔽的,但是可以通过素材的选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方向。片子故意淡化了老人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强化了老人人性中情感的部分,这正是导演一直所强调的“老人只是主题的载体,电影主题更多的是在传达生命中情感的问题,男女的问题”,很多人不解片中老人对于爱情或者对于性的执着,在传统观念里,那是我们回避,甚至鄙视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和社会,追求与结果之间的巨大横沟是一种深层的孤独,是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是男男女女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你可以嘲笑一个人胖或者丑,因为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变胖变丑,但是你不能嘲笑人老,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变老!《老年男女》中的他们,是一群我们都会成为的边缘人,这样一群边缘人却与我们一样找寻着这个世界不边缘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