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20403500000001

第1章 孙曾田作品《最后的山神》 《神鹿啊,我们的神鹿》

《最后的山神》的男主角孟金福,是一位67岁的鄂伦春猎人,也是中国境内鄂伦春族最后一位萨满。鄂伦春人传统的生活里有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山神的崇拜。其实鄂伦春人并不只是崇拜山神,他们信奉的是以自然万物为神灵的萨满教,因此,日月水火,山林草木,在他们心中都是有神性的。然而,作为游猎民族,他们对于主管岬狩猎的山神,有着特殊的敬意。

接近影片末尾的地方,一位鄂伦春族老人过世了。正如画外音平静而凝重地诉说着,死去一个老人就意味着鄂伦春人又远离了山林一步。老人被按照鄂伦春人传统的丧葬方式举行了风葬,他们认为风葬能够把死者的灵魂随风带回山林一一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山林,他们的神已经远遁的山林。

导演专访

之前就有人问过您觉得《最后的山神》获国际大奖的原因是什么,您谈了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比较真诚地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变化;第二个是据亚广联的评委说这个片子拍得比较专业,这个“专业”您可不可以详细阐述一下,您认为它都是指哪些方面,比如技术上?或者创作态度上?还是其他什么方面?

从镜头方面讲,做得非常规范,没有炫耀什么花样;在用光方面,尽管大部分在室外自然光的条件下拍摄,但还是非常注意了光线的表意;在构图方面,我很追求那种宁静深远的意境,通过构图来体现这种意境,来表现自然之美,来表现这个民族对自然的热爱;声音方面,也录得非常认真,在那个对声音还不是特别重视的年代,我专门带了一位录音师在我拍这个片子的时候,自己在声音和画面方面尤其细心了一下;最后是剪辑方面,在这部片子里,每一个镜头都比较短,长镜头应用得非常少。

您说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触入现代生活的矛盾,您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持怎样的看法,您是希望那种传统文化保留下来,还是希望他们尽快的触入现代生活?

拍纪录片就是要不断思考,又要不断修正。我拍《最后的山神》时就很困惑,到底是就让这个东西自然消失呢,还是说应该怎么想办法把它保留下来,那个时候想不清楚。但是片子也拍出来,就像是在唱一首挽歌,后来又看书,又重审历史,文明真的是不断出现、不断消失,只不过它的消失与融合的形式和时机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拍这个片子呢,就是要把这些个消失掉的、有益的部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和谐,有意识地融合,未来地球可能会出现更大的融合,但是每个民族有益的因子,我们要把它记录下来,希望它能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于现在的文化形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