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兵道之发如雪
20546300000072

第72章 僧俗相见

就这样,时间在平淡宁静中又过去了三天。

经过这段时日的安心静养方觉伤势大为好转,起码像坐起,吃饭这样的小事,不再需人相助。

这三天里除了小九时时陪伴无微不至的照顾,丸子不时的刷一下存在感,方觉并未见到过一个小九口中提到的僧侣,方觉并不唏嘘,可能这对慈悲为怀的方外之人,不值一提,毕竟大家萍水相逢,又有相似于恩同再造的救命之恩,就像佛家阐述的那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一种秉持着悲天悯人本心的修行,功德无量。但对方觉来说却是大于天的天大事,让他时刻保持着一份虔诚的心去感恩,只是身体伤患的限制,取决了他的有心无力,要不然他早好奇的想一观这个充满安静祥和的地方。

在一阵悠扬悦耳的钟鸣声中,大地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当第一缕阳光挥洒进窗内,方觉睁开眼帘,深深吸了一口清新中弥漫着点点檀香的气息,浑身感觉前所未有的舒泰,他稍稍活动了一下身体,疼痛依在,只不过不再那么强烈的难以接受,他慢慢起身,随手披上一件外袍,踱步来到门前,倚门而立举目朝外望去。

眼界处所展现的一幕,着实叫方觉大感意外跟错愕。

绿树成荫,湖水涟漪,几只白鸟翩翩舞动在不算大有晨曦薄雾飘渺的小湖畔,忽吟忽啄,忽静忽扇,把平滑的水面弄得波澜四溢,似一面碎裂的镜子,映射出不同景象,如三千世界芥存于此;不远处青砖红瓦,翘檐高殿里传来隐隐的梵音禅唱,宛纶音佛语流淌心灵洗涤神魂;整个禅寺宁静祥和中透出一片超脱物外的安逸淡然。

“好一个世外桃源!”方觉不禁心生感慨。

一阵轻碎的脚步声从门前幽远的小径传来,渐行渐近,方觉会心一笑,他听的出那是小九的步伐。

每天这个时候小九都会端来早饭,打好洗漱用水,等方觉收拾停当后,一同与他用完早饭,然后两人在一起或安静或一人讲述一人聆听,度过这闲散安逸的一段上午时光。

小九算是三人中受伤最轻的那个,又经过这十数日的调养,失血而显得苍白的面颊上倒恢复了几分往昔的风姿。

乍一见倚门而站的方觉,略微诧异一下,随即加快脚步把手中摆有早饭的托盘放在院中的一个石桌上,急声关切道:“公子,你怎么起来了?小心伤口!”

方觉淡然一笑,微微摇头,“没事,天天躺着实在闷的慌,难得今日醒的早,就自己起来,想看看这个地方,谁知一看,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真是万万没想到,在这黄沙覆盖的大漠腹地,还有一处这等世外桃源,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不禁开始怀疑现在是不是置身别地了。”

小九扶方觉在石桌前坐下,笑颜如花,语气里带着少有的俏皮之意,道:“我初一见此地的景致时,也还以为回到了江南呢,你当时问我这里是那,我没细讲,就是想给你个惊喜。”

方觉轻轻颔首,笑道:“这个惊喜当真不小。”

看出方觉今日心情极佳,小九在一旁笑意盈盈,神情甜蜜。

就这样两人在闲静安逸的氛围中吃完早饭,等小九收拾停当后,见方觉没有进屋的意思,就善解人意地泡来一壶茶,两人就继续在这宁静的小院中相对而促。

方觉轻抿了一口仍有些微烫的茶水,茶味苦淡,但不失茶意,淡雅而清然,且有一种幽远宁静的味道自然其中。

尝完茶水方觉并没有把茶杯放下,轻轻拿捏在手心,从远处收回远眺出去良久的视线,轻声喃喃道:“这曾经是我向往的日子,安静、舒适、惬意、悠闲···”他顿顿话语,接着又道:“可世事往往不会安份的遵循你的意愿,不管你是谁,哪怕你是人世间最有权势最有能力的那一撮人,也不行。就好比丸子常讲的那样,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这个‘江湖’不光是狭义的指武人世界,还囊括了市井之低,跟庙堂之高,甚至可以泛指世间一切。从神都始,到现如今,约有两年光景,我们颠簸的一路踉跄走来,打开始的彷徨无助,到现在的信念坚定,这其中不只有辛酸苦难,更多的还是欢声笑语,这些经历伴随我们成长至今,是一种磨砺,也是一种改变。”说道这,方觉自嘲的笑笑,“谁又曾想得到,昔日京城神都里最纨绔的两个世家子,会在战火不歇的边境上,投军后一待就是一年有余?而且在浴血生死的日子里居然坚持了下来了,要是搁在以前···反正我是不信。”

似乎讲的有些口干,方觉把杯中温热适中的茶水喝了一口,又轻声笑道:“呵呵,其实我跟丸子的本意,都是特别向往那种高来高去侠踪不定,流传着各种快意恩仇传说的江湖的。只是一路走来一路看,才发现现实中所谓的那座江湖,跟我们想象中的那个充满侠义,充满美好向往的江湖,不太一样,也许是失望了,也可能是走累了,在丸子的怂恿下,咱们来到这荒苦悲凉的边关,看惯了江南的烟雨朦胧小桥流水,也看过了名山大川的雄浑险奇,矗立挺拔,再看看这边塞的大漠黄沙,孤烟旭日,草原辽阔,还有那煌煌十数万带甲的铁骨铮铮,不说丸子心绪难耐,就连我也不禁怦然心动,一个想法能改变世界,那么一件事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如果现在去神都讲那个曾经赌咒发誓要做‘花’坛领袖的完颜三公子,尽然在边关当起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子,成天厮混在一大帮糙汉**中间,恐怕定会惊落掉一地的眼球吧?”讲到这的方觉仿佛臆想到那副场面必定十分壮观,不由勾起嘴角,失声笑了起来。

小九在一旁双手撑颊,直直的望着自家公子,丝毫没有因这一长篇絮絮念叨而感到不耐,只安静听着,用心看着,偶尔还在讲述中想起一幕幕有趣的经历,发出会心一笑。

方觉又饮了一口稍显微凉的杯中茶,笑着缓缓又道:“我也一样,打来到边关开始,我就感觉心中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那是一种渴望,也是一种壮怀激烈在激荡,更好像是一种本心在召唤,所以,我和丸子都选择留下,从边关最普通的一名士卒做起,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们的未来并不会比留在神都,依靠着家族福荫得来的造化小,虽然这条路时刻都充满艰辛危险,但却更能磨砺我们,更能使我们坦然面对一切,哪怕面对的将会是生与死!”

语音清淡而平缓,没有豪情壮语彰显的壮怀激烈,更没有因心绪起伏而汹涌澎湃,只有清淡中的自信跟平缓中的坚定。

显而易见,静坐一旁的小九始终保持着双手托腮的姿势,未曾一点改变。

就像她的本心一样,公子在那里,她就会在哪!

这个执念是使命,也是目的。

至、死、不、渝!

微风拂面,抚动着旁边一棵老树枝叶哗哗作响。

忽然,一声佛号低喧。

从小径上缓步走来一名老僧,老僧面容枯槁,身材矮小,一件宽大的佛衣穿在身上更显其骨瘦嶙峋,奇异的是一对眼睛明亮如炬,像是饱受了世间的沧桑,能看透整个红尘一般。

小九连忙起身素手合十,遥遥施了一礼,转头对方觉说道:“公子,这位大师就是此间的主持,宝济大师。”

早已起身的方觉也跟着施礼,恭声道:“多谢大师的救命之恩,小子方觉铭记五内。”

老僧宝济一边还礼一边笑容恬淡的说道:“方外之人慈悲为怀,相逢即是有缘,何来恩情一说?”

方觉请老僧落座,小九也重新起了一杯茶水恭放在宝济面前。

方觉随着坐下后,诚心诚意地又施一礼,歉意地道:“本应是小子前去探望大师的,只是身体今日才见好转,未曾想大师亲临,实在叫小子汗颜,不敬之处还望大师海涵。”

老僧宝济端起茶杯笑意随心,摆手道:“无妨,无妨,人无贵贱、贫富、高矮、俊丑,表象只不过是一具行走在这茫茫红尘中的皮囊,修炼的不过是彼此的本心,心无旁骛,则不染尘埃,所以说,有缘自会相见,有缘自会相助,有缘自会有缘。”

方觉很少涉猎诸佛典籍,从宝济大师的装束也分辨不出其身属何派何宗,更不要提这话里带有禅意机锋的言语了。

方觉略显尴尬的一笑,笑而不语。

老僧宝济虽说年迈,可那一对如炬眼睛却清澄明亮,他从对面年轻人的眼睛里看到了真诚,更看到了对方的尴尬,他不由淡然笑起,露出一嘴缺少了几颗的洁白牙齿,缓缓开口问道:“公子可读过佛家诸多经要典籍?”

方觉更加尴尬,挠挠头,艰难地吐出两字,“甚少”。

老僧点点头,没有失望,也没有遗憾,只平静的叹了一声,道:“唉,现在佛家式微,禅国佛境更是在若干年前被付之一炬,只留下残垣断壁瓦砾片片,在崇尚佛意的西域都当如此,就更别提现如今百家争鸣的中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