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8种成功个性
206100000133

第133章 外圆内方的刘邦

第7章第28节外圆内方的刘邦

在秦末起义的群雄中,刘邦是惟一一个非贵族出身的将领,在军事上也一直处于劣势。但他

从弱到强,一步步地走向壮大。追究其原因,恐怕首先应归功于他亦刚亦柔、亦阴亦阳、

外圆内方的个性。

刘邦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不安于贫困的家庭生活,也不喜务农,便出任了沛县

水亭的亭长。这是一个低微的职位,国家不给俸禄,只拨给一块土地,自己耕种,所得就是

报酬。但是自从他当上了泗水亭亭长后,因公事出入县衙的机会就多了,这时他浑圆的性格

便一

步步地体现了出来。刘邦目光敏锐,善于察言观色,能洞察人们的心理活动。他嘲笑人,但

得罪人。浑圆随和又具有攻击能力。因此人们并不介意刘邦取笑自己,非但不介意,而且他

不在

场的时候,大家还感到好像缺少些什么,觉得有些索然无味。他待人宽厚,喜欢施舍,性情

达大度,行为放荡不羁。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刘邦的个性的亲和力,他能团结一切可以

结的力量,而且也能看出他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以及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他能把自己

融合于不同阶层的不同人中。一介亡国之民,在秦帝国的暴政之下,作为一个处于社会底层

且不安于现状的人,面对举世混浊的种种世态,又没有改变现状的机会,他只能用玩世不恭

的态度,取笑人们身上的种种可笑之处,以发泄心中的压抑、积愤和不满,以求得心理上的

平衡。

下层人的生活经历,使他练就的适者生存的能力,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

在这场斗争中,充分发挥了外圆内方的个性特点:一松一紧,一柔一刚,一慢一快,一虚一

实,一开一合,一方一圆……前进后退,左顾右盼,演出千招万势的景象,将对手引入八卦

迷阵,迷迷糊糊,为他所制。刘邦的军队人数少,来源较杂,整体素质不高,但他施行了

活机动的战术,避实击虚,按部就班,不愠不火。有强攻也有智取,有长驱直入也有步步为

营,有当机立断也有集思广益,终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刘邦以柔克刚,为自己创造了生存的

环境。而项羽一生刚硬,从不曲折求和,当四面楚歌响起,他本可以东渡乌江,但他宁折不

弯的性格,却让他自刎于乌江。他就不像刘邦,他是强风, 而刘邦是劲草,强风总有溃散

时候,而劲草却以他的柔韧得以生长。活下去就是胜利,刘邦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项羽则

用壮烈的死证明了自己的刚烈,也宣布了自己的彻底失败。而刘邦深知法在圆中,招数顺势

而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顺避害,以小胜大;粘边黏随, 不丢不顶;舍己从人,借

力打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动急则急应,运缓则缓随;随屈就伸,随伸就屈。因此

,刘邦用他的外圆内方的性格最终打造了一代江山。

其实,刘邦的个性就是典型的外圆内方,因其圆,故无所不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甚至

有时还表现得有些流氓气息。鸿门宴上,他低三下四,显尽了自己性格的柔弱;项羽挟其父

逼,他不为所动,表现了他性格的镇定;凯旋回归,他豪情万丈:大风起兮云飞扬,尽展他

胸襟的博大;属下相劝之时,他从善如流,尽显其性格里的明达聪慧。因其方,故当身陷逆

境,需忍让之时,他的性格表现得忍性十足;机会出现,需要决断之时,他的性格又表现出

毫不犹豫的果断;该仁慈之时,他总是慈眉善目;该勇猛时,他又势如猛虎下山;紧要关头

,他心细如发,任何微小的变化皆能发现;开拓之时,他又豪气勃发,再大的局面他也能把

握。正因他具备上述性格特征,所以张良愿为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愿为其镇后方、

抚百姓、供粮饷;韩信愿为其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如此这般,刘邦不得天下,

谁得?

有外圆内方个性的人既豪爽而不拘小节,又细腻而善解人意。这些性格特点促使他们既豪迈

果敢、英气勃发,又注意照顾身边之人。因而,他们注定是杰出的领导者,在他们的麾下注

定会有一大批人才乐为其用,必然会出现人才济济一堂的局面,所以他们的事业注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