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回首云深处
20698300000020

第20章 回首云深处:八十年代篇:2

晚上,书华一家人来到华侨宾馆时,正是华灯初上。宾馆的餐厅里衣香鬓影,燕语莺声。餐厅的进门处,摆着一架钢琴。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人在弹钢琴,旁边一个年轻的女歌手拿着麦克风,轻声地唱着当时流行的粤语歌。

余启欣一家五口,虽然穿着打扮上略显古板了些,但三个孩子都长得挺拔俊气,特别是书华,外貌和气质都卓尔不群。所以,当他们和余启明一家见面,相互介绍和寒暄时,彼此堪称旗鼓相当,在气场上不相上下。

民间有“外甥似舅”的说法,此语看来颇有道理。舅舅余启明人到中年,但他弓眉深目,轮廓分明的外貌,让他显得年轻英俊。书华和他一起,看得出两人的神似。舅母黄氏,是个矮小微胖的中年女人。她站在舅舅启明身边,显得不太相称。他们的两个女儿,打扮明显要时髦得多。两个女孩子年龄在十二三岁左右,都长得明眸皓齿,文静端庄。

余启明和书华舅甥俩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彼此像是有一种一见如故心意相通的感觉。晚饭桌上,启明特意让书华坐在自己身边。他问了书华许多问题,比如说他的学习兴趣,正在读的书,他的未来志向以及他的个人问题等。

书华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敏感地注意到舅舅是有意地在了解他的一些情况。虽然他从没想过要对舅舅隐瞒什么,可是当他回答了舅舅的问题后,他有一种被居高临下地审视的感觉。比如当他告诉舅舅自己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历史时,启明当即建议他转专业,说如果书华想去美国的话,学历史是很难有出路的。启明并且建议书华去学商业或是贸易,说这些是国外的热门专业,学这类的专业才有前途。书华说自己喜欢读哲学方面的书,启明就建议他看一些现代经济学的书籍,说经济学和哲学也有关系,而且更有意义。

舅舅的建议,让书华感到颇为新鲜。到底是美国回来的,舅舅关于商业和贸易的见解,令书华眼界大开。另一方面书华也不免为难。毕竟他对历史和哲学情有独钟,让他转学其它专业,无论是书华自己还是中大,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坐在启明另一边的余启欣一直在关注弟弟和儿子书华的谈话。他们的谈话内容其实也是启欣十分关心的,所以她小心翼翼地尽量避免插话。只不过当听到启明在问书华有没有女朋友时,启欣忍不住插嘴道:“启明,你可管得真宽哪。我是他妈,我从来没问过书华有没有女朋友呢。你是第一次见他,你就问这么个人的问题?”

听到启欣的语气里带着责问,启明忙说道:“家姐,这在美国是很普通的问题。我不知道你们不能问这种个人问题的。得罪得罪。”

余启明虽然和启欣是姐弟,但二十多年来各自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彼此间的音讯隔绝,使他们之间的隔阂巨大且无形。此次久别重逢,两姐弟之间除了可以谈谈已逝的母亲,彼此间的谈话竟然十分有限。启欣总是回避谈论任何可能牵涉到政治或时事的话题。这让启明有些不知所措。他以为是姐姐不愿意和自己深谈。今天见到侄儿,相比之下启明觉得和书华更容易谈得来一些。

书华被问有没有女朋友,确实略感尴尬。他微红了脸,尽量自然地说:“多谢舅父关心。外婆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起舅父您,她让我向舅父学习,要有高远的志向。我虽然以前没见过舅父,可是在心里一直都很敬重你的。”

提到外婆,余启明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唉,这次回中国,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见阿妈最后一面。她给我写过信,信里除了说家姐,姐夫和你们几个孩子。从来都不说她自己。”余启明叹息着说。

正当书华和舅舅谈兴正浓时,坐在他们对面的语桥则稍觉寂寞了些。因为父亲周楷正在和舅母攀谈,妹妹诗韵在和两个表姐妹说话。语桥只好闷着头享受桌上美味的食物。这时,餐厅的另一边,那个微型的舞台处传来的歌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语桥听得入了迷,他像是忘了自己是在饭桌上。竟不知不觉放下筷子,离开座位,走到那个小小的舞台前流连了好一会,然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语桥,这里是宾馆餐厅。又不是剧场。你站在人家面前看,这样不礼貌。”语桥回来坐下后,余启欣嗔怪地说到。

语桥做了个鬼脸,吐吐舌头。略带神秘地对着大家说:“哇,你们不知道,那个唱歌的女孩,不单是歌唱得好,长得比邓丽君还漂亮呢。”

邓丽君是那时红遍整个亚洲的女歌星,歌甜人美,无人可以比肩。一边的诗韵听语桥这么说,触发了好奇心,她向歌台的方向看了看,然后也站起来,不顾余启欣的阻止,说:“妈,我还没见过比邓丽君漂亮的人呢。我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她的举动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过了一会,诗韵回来了。她坐下之后,众人都用询问的眼光看着她。语桥更是迫不及待地兴奋地问道:“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

诗韵点头笑笑说:“嗯,是个靓女。不过没有邓丽君漂亮。”她在说“不过”两个字时,特意使用了强调的语气。

语桥听了连连摇头,说:“你不懂看,不会看,人家就是比邓丽君漂亮。”

“谁说我不懂?我当然懂。我觉得她没邓丽君漂亮。”诗韵被语桥的态度激起了她的好胜心。她见语桥一脸不屑的样子,知道他根本不关心自己的看法。她不服气地叫着书华,说到:“大哥,你来评评,你去看看,是她漂亮还是邓丽君漂亮。”

在家里,语桥和诗韵的年纪相当,两人经常发生纠纷,每当此时,大哥书华就是他们的调停人。他的话往往比父母的话还有用。

可是此时书华正在和启明谈正经事呢,他对诗韵打断了他和舅舅的谈话感到有些不满,但他并不想把事端扩大。于是说道:“这有什么好争的?各花入各眼,你们各持己见就是了嘛。”

诗韵认为书华是在支持她。于是高兴地说:“就是嘛。我就说邓丽君更漂亮。语桥还说我不懂。谁说我不懂?”

语桥自然觉得自己被否定了。很不高兴,说:“大哥你就会和稀泥。什么各持己见。你去看看就知道了,诗韵是小姑娘没见识,哪里懂。”

席上的四个大人都被语桥和诗韵的争执逗笑了。

“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敢做敢说。我像他的年纪的时候,多看女孩子一眼都不好意思。”舅舅余启明说。

“这孩子,你别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好吗?你听听歌就行了,去比什么漂亮不漂亮干吗?”母亲启欣责怪地说。

舅母黄氏很少说话,此时却开口维护语桥,说:“男孩子,精力旺盛,很正常啦。”

父亲周楷的意见则带着他的职业特征:“语桥,你年纪也不小了,你看你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说话做事还是那么没有谱。你凡事都要稳重沉着一点,应该向你哥哥学习。”

“我才不要向他学习,未老先衰。我猜他可能都不知道邓丽君是谁。”语桥撇撇嘴,说。他对父亲的陈词滥调不感兴趣。

倒是被语桥这么一激,书华探头朝歌台那边认真看了看。不看犹可,看了心里一震。他盯着唱歌的姑娘看了好一会,然后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众人都惊讶地看着他。书华略有些羞涩地对着众人说道:“我好像见到一个熟人。我过去看看。”

书华发现,那个正在唱歌的姑娘很像是梁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