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回首云深处
20698300000033

第33章 回首云深处:八十年代篇:17

邀请海平去下面县城演出的人,叫曹建斌。他曾经在歌舞团里负责过一段时间的剧务,虽然没有什么专长,可是为人八面玲珑,极其善于交际,和什么人都能交朋友。改革开放的潮头刚起,大多数人还不曾察觉到生活的变化的时候,曹建斌就嗅出苗头,活跃起来。他凭着熟人多关系好且熟门熟路的便利条件,干起了牵线炒更的生意。歌舞团里好些演员都跟过他去走穴挣外快。

要说海平的歌唱水平,因为她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只能算得上是业余级别的。好在她一来天赋不错,二来人长得漂亮。她因为师出无门,没有固定的演唱风格,全都是模仿港台的流行歌手。这都是那些专业的歌唱演员不屑于做的。但却是极受观众欢迎的。曹建斌正是看中了这点,所以把海平拉去参加他组织的走穴演出。

这是海平第一次参加这种类型的演出。这和她之前参加的,无论是部队文工团还是市里歌舞团的演出,都完全不一样。比如后台根本就没有剧务,所有的化妆服装候位,从头到尾全是演员自己搞定。因为演员来自不同的团体,又没有一个舞台总监,节目随便加减就不说了。节目的顺序也因为各种原因临时改变。遇上观众喜欢的演员,就会一再加节目。整个演出过程乱轰轰,演出时长也每每失控。每次演出结束时,人人都累得人仰马翻。不过神奇的是,每场演出都可以顺利完成。只能说是因为大家都被一个“钱”字牵引住了。曹建斌十分懂得如何拉拢人心。他每次都是在演出完后马上分红,所以虽然每次演出完后大家都累得不行,可是当每个人都拿到一封装着现金的信封时,人人的心里都感觉很实在。

海平发现来参加演出的还有几个业界里颇有声誉的演员。和他们相比,自己简直就是无名之辈呵。好在观众并不太在意演员的名气。海平的演出效果还算不错。但是在同行演员当中,没有人把她放在眼里。大家都当她是来当点缀的,能撑起台子的还是那些名声在外的演员。

因为下面的小城市里很少有此类的演出,走穴的演员们水平都很高,所以他们的演出很受欢迎。本来这次的走穴演出是说好了的周五晚结束,周六一早就一起乘车回广州的。可是因为反响太好,被临时要求在周六晚上加演一场。

曹建斌口舌生花,能说会道,他把大多数人都说服了再多留一天,周六演完了在回省城。

可是当海平知道了这个变动时,却表示不接受。因为她必须回去参加团里的演出。

“海平,你何必对团里的演出那么认真呢?你再怎么认真也还是只能跳那几个小角色,成不了技术骨干。还不如跟大伙一起,多挣点钱实在些呢。”曹建斌劝说道。

他说的也是事实。海平高中没毕业就去了部队,虽说她从小就练习跳舞,底子不错,可是一来她不是歌舞团培养的嫡系演员,二来她没有过硬的学历。团里出头拔尖的几个演员,要么是自小经由团里的前辈培养出来的,要么是舞校刚毕业的。平时的演出,出彩的节目有限,能成为尖子,主角的演员就那么几个,大家都争得不亦乐乎。海平素来自诩清高,从来不会巴结讨好领导,和团里有势力的前辈也没有特别的关系。所以来来去去海平演的都是演些小节目,小角色。

曹建斌这话,若是对其他人说,可能有效,可是对海平说,却效果相反。海平最讨厌别人说她演的角色是小角色。她从小就个性高傲,习惯了听他人的恭维之词。曹建斌若是恭维海平的表演,说些这次的演出少了她就进行不下去行之类的奉承话,海平听了,可能会留下来。可是曹建斌的话里居然贬低海平在歌舞团的地位,这就等于是贬低了海平。海平本来就觉得其他的一些演员看不起她,听了曹建斌的话,心里更生气。于是,她不理睬曹建斌的劝说,坚持要在周六离开,回广州。

曹建斌见正面说服不了海平,就转而尝试为难她。他说:

“你看,我们只租了一部车。你没有车,也回不去啊。就多那么一个晚上,周日我们大家一起坐车回广州不好吗?”

海平一听又气又急。这儿虽然离广州不算太远,可是要去搭乘公交车也的确不容易。想到这点海平就更加恼火,她不顾一切地厉声对着曹建斌嚷起来:“你到底讲不讲信用啊?你明明知道我周六有演出的。说好的周六一早回广州的。你说变就变。我是相信你,相信你是讲信用我才来的。如今你这么说话不算话,以后让我怎么再相信你?”

曹建斌没想到海平这么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竟然这么厉害。他一向是能说会道的,可是在海平面前居然有些发怵。他尽量地扮出笑脸,振振有词地说道:“改变原计划是因为群众喜欢我们的表演嘛。临时改变一下计划,不但满足了观众的需要,我们大家也可以多赚点钱,两全其美不好嘛?我当然想讲信用呵,可是我也得顺应民意不是吗?当然我也知道你的情况特殊,你在周六有演出。我也真的很对不起你了。可是大家都愿意再多演一场,也不能因为你一个人而违背了大家的意愿吧?”

两人的争吵,吸引了其他人的围观。

一个年纪稍大的女演员也好心地加入进来劝海平,说海平一个女孩子,又没车,怎么回广州。她建议海平向团里请病假。而另一个人则搬出共同进退的大道理,说大家一起出来走穴,理应一起回去,没有道理一个人提前离开。

一时间海平显得势单力薄。

海平虽说才二十出头,但她是个有主意能决断的女孩。当年她还是个高中生,就靠自己的决断力,争取到父亲的支持去了部队。这么多年的独立生活,更培养出她说一不二的个性。这种情形换了其他人,可能就妥协了。可是海平对于已经打定了的主意,她就绝不会妥协。无论曹建斌和其他人怎么劝,她都没有半点退让的意思。

“你们要留下就留下好了。我肯定是要回广州的。我只请你明天早上送我去长途汽车站。别的什么也别说了。”海平口气不容商量地说。

就在大家纷纷扰扰,众口一词地反对海平时。人群中一个小伙子站出来说到:“海平,明天我和你一起走吧。”

海平一看,此人是乔立平。

乔立平是团里的歌唱演员兼拉小提琴的。他一直对海平有意思,想追求海平。可是海平从来就没有正眼看过他。他是音专毕业的学生,仗着自己学历高,一向都表现得很高傲。海平讨厌他那傲慢的做派,也不喜欢他有些洋味的打扮。平时都是尽量躲着他。

乔立平比海平晚加入歌舞团的。从认识海平后,他就喜欢上她。他尝试过几次去接近海平,可是都被海平拒绝了。他感觉到海平对自己的冷淡,也就没有打算再继续追求她。这次出来走穴,他的想法也是有机会挣点钱也好,几天来和海平都是保持着一般的接触。原本他也是要回去参加周六的演出的,曹建斌撺掇他多留一天时,他也犹豫过。可是却被曹建斌连说带哄地答应留下来。此时见到海平这么坚决地要回广州,一来他挺佩服她的坚持,二来正好是一个机会接近海平,三来他也不需要担心团里的批评了。这么多理由加起来,乔立平自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表态要加入海平回广州。

“好吧。那我们一起走吧。”海平虽然不喜欢乔立平,但他这个时候站出来,无疑是对她最大的支持。至少她不用再和曹建斌等一班人去多费口舌争执了。

乔立平站边海平后,曹建斌见势也知难而退,不再劝阻海平。因他担心会有连锁效应,那些三心二意想离开的人还有几个,如果他们都响应海平离开的话,那明天的演出就大打折扣了。为了稳住大多数人,他息事宁人地对海平说了些好话,答应明天送她和乔立平去汽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