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课堂密码(第二版)
20739200000002

第2章 修订版序 我们如何激活课堂

《课堂密码》自2009年出版以来,已经第七次印刷了;但随着她被印刷的次数越多,自己就越发疑惑起来:课堂教学是不是真的有密码存在?究竟什么是课堂密码?这本书是不是真的告诉了读者什么是课堂密码?说实在话,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是非常艰难的,也是需要勇气的。

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但不管我们是在研究课堂教学,还是在实践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把它视为艺术来操作的。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把课上好了的教师,他们身上总会被披上一些神秘的光环,人们要么认为这是他们的天赋使然,要么认为这是他们的境界使然,总之一句话,他们的成功是无法学会的。《课堂密码》就是想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大家尽其所能地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因为只有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才可能被我们深入研究,我们才可能根据研究成果,改造自己和他人的课堂;而那些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虽然会让我们很兴奋、很激动、很崇拜,但并不会对我们的课堂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真正的课堂密码,并不是可以启动核爆炸的按钮,也不是可以打开保险柜的密钥,而是一种对待课堂教学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法。

艺术化的课堂教学,往往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不可分化的整体,只能让我们欣赏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而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总是要把课堂教学拆成若干部分,在我们把这些部分理解之后,再把它们组装起来。因此,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总是在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科学。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本书致力于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分析。一堂好的课,一定是有效的、有趣的和有序的,可是如果我们用这三个标准去要求教师,就势必会让绝大多数教师退出课堂,因此,我们只能先把课堂拆分开,分别看这三个标准要如何实现。当我们对这三个标准如何实现都有相对成熟的思考时,我们的课堂自然就越来越走近一堂好课的目标了。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和教师,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学生顺应教师,或者要求教师顺应学生,那么,再高明的顺应也不可能达到教育的本质。那么,如何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搞好教学?如何在理解教师的基础上搞好学习?只有有了师生的共赢,才会真正让我们看到教育的本色。

借出版社允许并支持我对《课堂密码》进行修订的机会,我利用后期的研究成果,充实了原书的内容,并且将《课堂密码》(第二版)、《叩问课堂》(第二版)和《课堂方法》三书的内容作了系统的调整。在三本书中,《叩问课堂》(第二版)立意于对课堂进行多方位的、系统性的思考,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课堂密码》(第二版)立意于对课堂的结构与效率进行分析,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激活课堂;《课堂方法》立意于对不同教学阶段使用方法的思考与安排,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建构课堂。在《课堂密码》(第二版)这本书中,特别体现了如何结构化地设计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思想。我想,对这三本书的调整,也是希望有一个结构化的安排,从而让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够有所深化。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