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画中影
20740300000001

第1章 反面性:活化之动因

——译者序

2001年在美国纽约爆发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对人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恐怖活动。朱利安在本论著里指出那是“恶”于全球化的时代被内在化而逐渐暗地里形成的耸人骇闻的爆发。

书名《画中影》,副标题:恶与反。后来此书以口袋型再版的时候,书名就改成了《恶与反》。这是用一个平常可见的意象:画面上的阴影衬托出其上的色彩和图像。换句话说,作为反衬角色的阴影是画作不可或缺的因素。本论著纵向横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

善恶二元论、斯多葛学派的智慧劝言、捍卫神的创造是完美的论证、历史正反合运动律、精神分析主张人用心理宣泄以企图脱离固恋等等。作者朱利安敏锐地抽丝剥茧,分析西方文明从古希腊源头一直到19、20世纪发展的精神分析和关于“存在”的思考。朱利安也提出了一个重点,即中国的过程思维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资源,把正反想成整体运行的动因,亦即阳而阴,阴而阳;那么就可去除“非要完全正面不可的状态”的迷思。此外,作者也说明,中国人比较忌讳“偏离”而不是欧洲人认为的“邪恶”。

这本论著是针对欧洲读者发言的,但是其所呈现的有关欧洲文哲史之剖析也给欧洲域外的人士提供了激发省思的论述。如果只谈华人世界,我们从作者就“恶”这个主题所爬梳整理出的欧洲人的看法以及他们的盲点或困境,可以初步看到(作为“理想”的)“应该如是”如何推动了欧洲人,又如何使他们苦恼。反思己身,中国思想与文化脉络当中的“善”与“不善”、“阴阳相生”等等以及与过程性相关的观念,就会经由与欧洲的面对面而显得更有意思,或说会凸显出我们之前没注意到的特点。重点不在于中国与欧洲二者哪一个比较优秀,而在于我们如果对“恶与反”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不仅有生活智慧,还可在生活中真正地“存在”。本书末就以“存在”作为结语;按照作者的意思,“存在”表示自己跳出当下而自立于处境之外,“存在”因此是绝对性的。

由于本论著处理的问题相当复杂,应作者要求,译者顺序逐一作了章节摘要,方便读者进入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