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20747200000004

第4章 课堂教学设计(3)

最核心的心理因素是感知、观察力。

(3)知识的领会。

即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即对知识的理解。这要有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以及纵横驰骋想像力的参与,其中最核心的是思维力。

(4)知识的巩固。

记忆是该环节的核心因素。

(5)知识的运用。

最核心的是操作技能、操作能力。

9.自学辅导教学法应用方法

所谓自学辅导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自学习惯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学辅导课堂教学的程序

(1)课堂教学的分类。

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概念课、例题课和小结课等,按组织形式可分阅读课、练习课、讨论课、复习课、讲评(讲授)课、测验课和综合课等,一般是采用两三种课结合的综合课。

(2)每节课的主要环节。

①组织教学:这个环节贯穿始终,以保证自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②布置学习内容:明确本次学习的任务,确定全班步子。

③指导学生阅读练习:学生的阅读、练习是自学辅导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认真指导,并给予时间保证,一般应占30~35分钟。

④观察检查学习效果:教师要认真观察,确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以便确定下一步的任务,是否讨论、小结或布置新任务。

⑤及时强化认识:教师发现学生的自学、作业正确与否,及时强化,对多数人的共同错误可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加以概括小结,予以强化。

⑥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可包括预习内容、要求,课外阅读资料等。课内未完成的练习,课后完成,因人而异。

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具体做法

自学辅导教学大概分为4个阶段:

(1)主要是传授学生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基本会阅读教材,能正确理解词义,并学习概括段意。这个阶段需1~2周时间。

(2)主要让学生适应自学辅导教学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自学习惯。这个阶段大约2个月。

(3)在学生比较适应自学辅导教学形式,初步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加强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这一阶段需半年至一年时间。

(4)学生完全适应自学辅导形式,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自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立性。

自学辅导教学的质量指标

自学辅导教学的成败,其考核指标为4个方面:

(1)学业成绩。

(2)自学能力的成长。

培养自学能力是自学辅导教学的核心和目标。关于自学能力涉及的因素,专家作了如下描述:“观察力是基础,记忆力是桥梁,思维力是核心,操作能力是检验知识技能掌握的客观标准。”

(3)自学能力的迁移。

自学能力的迁移,这是自学辅导教学的又一个核心。

(4)各学科的全面发展。

各学科全面发展,是自学辅导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这些指标通过客观测试验证是成功的。

自学辅导教学的原则

(1)寓有效学习心理学原则于教材之中的原则。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

(3)强动机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把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4)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原则。

(5)启、读、练、知相结合的原则。启,就是启发引导;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即及时反馈,及时强化。

(6)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原则。

(7)变式复习原则。

10.结构定向教学法应用方法

结构定向教学思想

结构定向教学思想,是根据教育、学生学习,以及能力、品德的本性提出的。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的系统论观点及经验传递说,学生学习的接受构造说,学生能力、品德的类化经验说。结构一定向教学思想,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发展一定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要加速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实施定向培养。

实施结构定向教学的前提

(1)端正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改的正确方向。

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为指导,深入分析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实质。结构定向教学的根本点在于要求依据教学实质及学生的学习规律,依据“三个面向”的指示,提高教学成效,加速人才培养。

(2)广泛深入开展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

结构定向教学的成效最终是以学生规律掌握的程度为转移的,故必须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规律:

①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故必须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的形成发展规律。

②知识是能力的组成要素,必须研究掌握各学科中各知识的掌握规律。

③技能是能力结构的组成要素,必须研究掌握各门学科中的各技能及其掌握规律。

④研究掌握各种思想及行为规范的接受规律。

⑤必须研究掌握学习迁移规律,包括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的迁移。

(3)依据学习规律合理解决宏观、微观教学方法问题。

结构定向培养最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步骤、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

①宏观教学法。指各科教学的总体设计,其核心是教材组成要素及层次、序列的处理。这是关于教学全局性的决策(或称战略决策)。

②微观教学法。指各种教材的具体传递过程的处理,教学过程即教学过程具体安排,其核心是教学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关于教学的局部性决策或叫(战术决策)。

关于结构定向教学的方法设计

(1)宏观方法的设计原则。

宏观方法所涉及的学生心理结构形成、发展整体设计,是教学的全程规定,是对教材的整体处理,包括教材的结构及其关系。就其形式,可将教材的结构分为归属联系和平列联系,即教材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教材结构处理的原则。

①完备性原则。完备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本学科的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及相关的态度与方法;二是必须反映该学科发展的最新水平。

②简化性原则。指教材编写要精当,主次要分明,重点要突出,难点要适度,叙述要简明,要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中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派生性强、对以后的学习能产生增值作用的基本要素放在首位。

③具体安排教材的层次与序列。凡概括水平高,应用范围广的教材称上位结论;凡概括水平低,应用范围窄的称下位结论。层次关系所体现的是教材的纵向联系。

教材层次与序列处理原则。

①逻辑性原则。要求充分掌握各学科的科学知识结构和教材组成要求的各种逻辑联系。

②省时性原则。对教材的层次与序列处理要考虑能节省学习时间,加速学习进程。为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性。

③巩固性原则。没有巩固,就没有经验的积累,记忆(巩固)以建立的心理结构的反复应用为前提的。

(2)微观方法的设计原则。

微观方法指微观教学方法。所谓微观教学方法,是指各种教学内容的具体传递过程。其重要的核心是教学的程序设计,即按时间的先后依次安排的一套教学步骤,或叫做教学的时态系列。

微观方法的设计,除了解教学的一般模式外,主要体现在教学程序原则的设计上。主要是以下原则:

①统一性原则。教与学、师与生、主导与主体协调统一,配合和谐,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原则要求都要依据学,又对学起促进、主导作用;教师要应用学习规律来指导学习。

②多样性原则。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合理而有效。

③连贯性原则。要求程序的每一步骤都要列出教学任务,同时要列出各步骤的操作要求,老师怎么做,学生怎么做,这才能落实,不致架空。

11.八字教学法应用方法

八字教学法的核心是把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

八字教学法的程序

八字教学法的程序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1)读读是基础。上课时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目的在培养自学能力。阅读时,教师巡视课堂,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2)议议是关键。通过各种形式的议,培养思维能力,激发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3)练练是手段。达到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培养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讲贯穿于始终。读、议、练中都有讲,有的放矢地讲,画龙点睛地讲,精讲。

配套改革

(1)为了贯彻教育方针,进行系统的配套改革,从学制、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以及课时安排都迈出了新的步伐。

(2)在课程课时上分大课和小课,时间上也不尽相同。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加数、理、化、语等学科称为大课,每节课为55分钟;形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或一般陶冶性情的学科如史、地、音、体等学科称为小课,每节课上30分钟。

12.尝试教学法应用方法

尝试教学法又称五步教学法。所谓尝试教学法,是给学生创造一定条件或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

五步

(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文。

(3)尝试练习。

(4)学习讨论。

(5)教师讲解。

十个程序

(1)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打基础的一环。它以旧引新,为新知识做好铺垫,促进知识迁移,起到承前启后、搭桥引路的作用。这一环节以5分钟左右为宜。

(2)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宜三言两语,从基础训练的小结引入新课,揭示新课题。

(3)出示尝试题。

出示尝试题的关键是精心设计好尝试题,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为自学形成气氛。

(4)自学教材。

自学教材是关键一环,教师要启发引导,让学生掌握概念,弄清定理、规律,发现疑难。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5)尝试练习。

在不超过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加大数量,增加难度,增多类型,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6)学生讨论。

在教师领导下,通过讨论活跃思维,培养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能力。

(7)教师讲解。

讲的起点应高些,选择性应大些,针对性要强些,重点、难点要突出些,还应灵活些。即根据不同的水平,因材施教。

(8)巩固练习。

(9)课堂作业。

(10)课堂小结。

13.三环教学法应用方法

三环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基础,把自学引进课堂为特征的三环六步教学方法。三环教学法的程序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自学发现

这一节在教师辅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潜力,通过独立的智力活动,自学新教材,对力所能及的问题能自行解决,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与能力。

(1)提供条件。由教师出示自学要点;要有一定难度,重点突出,可设置难点,创造“悬念”,引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最佳学习心理状态。

(2)自觉探究。学生自学教材,独立思考、理解,初读、细读、边读边画线,做记号,教师巡回辅导,捕捉信息,重点指导。

教师选讲

(1)进行选讲。要起到正误、释疑、排难、补充、深化、扩展的作用。讲授方式要灵活,态度要稳定,语言要精当,要善于造成学生“愤”和“悱”的心理状态。

(2)整理检查。概括、整理学习要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练习转化

在这一环中,通过练习理论化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开拓精神,通过独立思考、练习、操作,培养动脑动手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1)布置习题。类型多样(书面、口头、操作等),习题须精制精选。

(2)练习检查。要求独立完成,提倡创造性思维,一题多解,教师检查或评讲。

三环教学法主要适用于中等学校多种学科的教学,小学高年级和其他类型学校也可参照使用。

14.引导发现法应用方法

何谓引导发现法,简单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即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固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各种途径主动地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引导发现法的一般程序

(1)划分发现过程,明确教学要求。

在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一学期的教材进行总体规划,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发现过程,并制定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在内的教学目的的要求。

(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一般而言,发现过程大体可分为准备、初探、交流、总结、运用五个步骤。

①准备:在正式投入发现过程前,让学生明确探求的目标、意义、途径、方法,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并做好物质与精神上的准备。

②初探: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实验、观察和思考等学习实践活动,主动概括出原理、法则、寻求问题的答案。

③交流:在教师组织领导下,学生进行讨论,或课堂发言,交流初探心得体会。

④总结:把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进一步掌握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联系,老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和修正。

⑤通过完成各种形式的练习、作业,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验证、巩固知识,以便知识的迁移,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