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5人生目标的产生
奋斗者的目标定位要“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反复斟酌”。
确立事业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过程。在长期摸索的基础上,有时受偶然因素触发,会心有灵犀一点通,一拍即合。
美国诗人佛洛斯特在大学读书时,他的老师指定学生们找雪莱的诗阅读。他接触到雪莱的诗后,深受触动:“啊!这个东西正是我所要的。”他觉得自己与雪莱的作品一见钟情,以至于心心相印。他不但找到了指定的读物,还找到了图书馆中收藏的所有英国诗集。读了雪莱、济慈等人的诗集之后,越发觉得:诗,才是他选择的目标。从此,他迈向了诗坛,有了诗作发表后,便一发而不可收。
选择目标既要追求得高一些,还要考虑到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对目标要着力于“选”,刻意在“求”。
选择目标,可在多条通道、多种类型中择其最佳者。有的人将社会需要作为他追求的目标;有的人或结合本职工作,或从自身的特长,或考虑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或接受家庭的引导和诱发,或受父母亲专长的影响,确定主攻的目标;也有的人受偶然因素的触动,便点燃长期蓄藏在心灵深处的创造的火种,有的人在实践中发生兴趣转移而改弦更张,重择目标,等等。选择目标时,有的是一锤定音而成,也有的是进行动态调节而后定向。
美国华人女作家包柏漪,在自己的学生生涯中,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才找到适合自己成才的主攻方向。她认为父母都是学自然科学的,在美国,科学家的地位又高,自己学理科是理所当然的。入大学时,她读的是化学系。大学期间,她那活泼好动的性格使她无法安静下来去摆弄试管。她又读过舞蹈、历史、法律等多种系科,最后才发现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特长,终于在这一领域定了位。后来,她成了著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春月》被译成20多种文字,发行200多万册,在美国被列为畅销读物。谈到自己择定目标的历程,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很庆幸能有发现自己的机会。”她的成功,与美国的教育传统有关。在美国,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宽容地允许学生改变自己的专业。包柏漪说:“在美国,许多大学生可以随时改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老师、家长们也鼓励学生们去闯一闯,试一试。每个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不应该用同样的模子塑造他们。”
包柏漪的例子告诉我们,选择目标,不能靠上帝的恩赐。目标不是在象牙塔中苦思冥想即能到手的“甜果”,而是经沙场百战、历风雨沧桑而得的战利品,是对百折不挠的磨炼、摔打的奖赏。
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向成功之巅的路有千万条。选择方向时,如果一条路走到黑,那么,必与成功无缘。
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方向,并且自信心足、勇往直前地走向前方;而平庸者却是终日浑浑噩噩、优柔寡断,迈不开决定性的一步。
一个奋斗者能否成功,确定目标是首要的战略问题。目标能够烛照人生、规范人生,是人成功之第一要义。目标对于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忽视目标定位的人或始终确定不了目标的人,他的努力和奋斗就会事倍功半,绝难达到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