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
2079000000043

第43章 铁木迭儿

铁木迭儿,木儿火赤之子,其家世不见史书记载,历任元代王朝世祖、成宗、武宗上宗、英宗官位,在仁宗、英宗时期,三度拜为中书省右丞相。他的发迹,完全是由于他贪财有术,行贿有方,善于钻营,残害忠良,特别是巴结依恃皇太后。但他最终却落得一个“追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籍没其家”的可耻下场。

成宗大德年间1297年~1307年),铁木迭儿任职朝廷同知宣徽院事并通政院使,总领宫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供帐郊祀朝会宴飨,主管四方驿站及远近使客饮食的供顿等。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铁木迭儿先后出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和云南行省左丞相。在云南行政期间,铁木迭儿即“贪暴擅诛杀”。在当地少数民族发生矛盾、相互械斗仇杀之时,以铁木迭儿为首的云南省臣们不是去调解矛盾,安抚人心,而是利用矛盾,大肆收敛双方酋长为争取官府支持所行的重金贿赂,从而中饱私囊。由于受贿之后,未能进行有效劝阻,致使少数民族仇杀不断,引起社会动荡。此时,铁木迭儿又向上“诈奏”,说蛮人叛乱,遂出动官兵镇压,黎民百姓惨遭蹂躏苦不堪言。此事恰被廉访使朵儿赤巡察,遂奏劾于朝廷,云南行省官员“竞废之”,全部予以罢免。铁木迭儿在云南因贪致败后,便偷偷逃回京师,投靠了后宫宦官失烈门,并大肆贿赂后宫,曲意奉承,终得到皇太后的信任。当皇上下旨“洁问”铁木迭儿“擅离职赴阙”时,皇太后直接从宫中传旨,让他“贷罪还职”。从此,他钻进了兴盛宫皇太后的亲信圈子,使皇太后形成了“内有黑驴母亦烈失八用事,外则幸臣失烈门、纽邻及时宰铁木迭儿相率为奸”的“后党”。他们“浊乱朝政,无所不至”(《元史·后妃传》),造成仁宗朝和后来的英宗朝太后频繁干预朝政,铁木迭儿等权奸蠹政害国的严重局面,把元代昏暗的政治推向了更加腐败的地步。

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在位不足四年的武宗便因沉湎酒色病死,其弟仁宗本即位。仁宗不仅“天性慈孝,聪明恭俭”,而且“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事皇太后以孝,待宗亲大臣以礼。然而,正因为他曲意事孝,对皇太后“终身不违颜色”(《元史·仁宗本纪》),从而埋下了日后太后频繁干预朝政,铁木迭儿等佞臣权奸当道,败国殃民的祸根。

仁宗即位之初,朝廷准备推用完泽、李孟为中书平章政事,“锐欲更张庶务”,励精图治。但皇太后在宫中直接传旨,“召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成为首席相,仁宗也只好曲意承认。但铁木迭儿并不满足,想攫取更大的军权,于是找了一个借口,“以病去职”,背地里又去皇太后处紧密活动,最后终达目的,“拜开府仪同三司、监修国史、录军国重事”,同时,“复拜中书右丞相”,与左丞相合散一起共主朝廷军政大事。

铁木迭儿攀上高位后,为表现自己的才干,便打算从掠民敛财人手,以增加国用,取悦朝廷上下。于是奏章向仁宗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加重征收蕃货贸易商税,规定“细物(贵重物品)十分抽二,粗物(一般物品)十五分抽二”,“私往者,没其货”,以敛财充补当时十分空虚的国库。二是预买山东、河间第二年的“盐引及各冶铁货”。所谓预买就是指提前征收第二年的盐税和各种冶金税,“以足今岁之用”。仅此一项,即可获钱一亿六百五十万贯。三是经理江南田赋,“禁私匿民田”,“括田增税”。并按江浙、江东、江西一带租税和田亩数制定“限格”增税,推行到全国。这三条措施,中心一点就是与民争利,豪取敛财。因为经理之法规定以四十天为限,期限紧迫,致使各省官吏贪刻用事,因缘为奸,“第以增多为能”,最后实行的结果,“其弊及有甚于前者”。由于“括田增税、苛急烦扰”、“横加酷暴”,仅“信丰一县(今属江西),撤民庐九百区,夷墓扬骨,虚张顷亩,流毒居民”。(《元史·仁宗本纪》),引起社会动荡和当地人民的反抗。延祜二年(1315年)八月,赣州农民蔡五九起兵举事,反抗元王朝横征暴敛的统治,以至“南方骚动,远近惊惧”。仁宗皇帝十分害怕,在出兵镇压了这次农民武装起义后,立即下令停止在江南“经理及冒括田租”,并将逼死九条人命的张驴逮捕“鞫问”,同时废止铁木迭儿提出的三条酷政措施。铁木迭儿开端治事,不仅没有赢得朝廷上下的信任和称赞,反而暴露了自己治国无能和贪财褊狭的本性。

铁木迭儿贪欲本性难改,一有机会仍然纳贿勒索,不顾一切中饱私囊。

有一道人蔡道泰奸杀人命之后,被逮捕下狱,经验明事实,判其服刑。但是铁木迭儿受其重金贿赂之后,竟然下令改判,释放了蔡道泰。此事在当地引起极大义愤。御史台向丞相萧拜住揭发了此事,监宗御史锁蚊儿哈的迷失、观音保等人联名奏劾他假传诏书,用国钞买田“冒献”宣政院而贪污纳赃的丑事。丞相萧拜住奏明仁宗后,下令御史台立案审查。最终“尽得其情”,查明了铁木迭儿所有纳赃敛财的罪恶行径。但是狡猾阴险的铁木迭儿不惜丢车保帅,把一切责任都推卸给刘夔、蔡道泰,包括他的儿子八剌吉思等人。仁宗碍于铁木迭儿背后有皇太后庇护,只好放掉铁木迭儿,按律将刘夔、蔡道泰连同铁木迭儿的儿子八刺吉恩全部处死,并将“冒献”的土地归还其田主。这件事虽然铁木迭儿侥幸逃脱,保住了乌纱,但是已经暴露了他贪污纳赃。枉法鬻狱的丑恶嘴脸。

此后,铁木迭儿并未改弦更张、贪财纳贿之心稍收,反而变本加厉,索贿横敛。后又因张弼一案纳贿六万贯之事暴露,再次引起群情激愤,萧拜住、杨朵儿只、贺伯颜等大臣公开站出来揭露铁木迭儿各种受贿鬻狱、巧取豪夺、贪污纳赃的事实数十起,包括“取晋王田千余亩;兴教寺后编园地三十亩;卫兵牧地二十余亩;窃食郊庙供祀马;受诸王合儿班答使人钞十四万贯;宝珠玉带毪氇帑帛又计钞十余万贯;受杭州永兴寺僧章自福赂金一百五十两”。“私家之富。又在阿合马、桑哥之上”。于是内外监察御史凡四十余人,共同上表弹劾铁木迭儿桀黠奸贪,阴贼险狠,蒙上罔下,囊政害民,布置爪牙,威警朝野的丑恶行径,“四海疾怨已久,成愿车裂斩首,以快其心,知所警戒”。仁宗闻奏“震怒”,发诏“逮问”追查。铁木迭儿见势不妙,仓皇逃入皇太后兴盛宫,被皇太后保护起来,公差无法搜捕。仁宗见抓不出铁木迭儿,“不御酒数日”,坚持要逮捕铁木迭儿,“以待决狱”。杨朵儿只命人加紧搜捕,却被皇太后召到宫门,斥责他违抗太后旨。这时仁宗实在无法,看在母后面上,只好从轻发落,仅罢免了铁木迭儿的相位,但“尽诛其大奴同恶数人”(《元史·杨朵儿只传》)。自此,铁木迭儿遭受重创,但心中却更加十分忌恨那些弹劾他的监察大臣。

铁木迭儿在被罢免相位后并不甘心失败,背地里四处活动。早在他罢相之前,为了“固位取宠”,延续“后党”长期干预朝政的目的,便与失烈门、皇太后相互勾结,谋划立生性柔弱的仁宗次子硕德八刺为太子,而有意不立他的哥哥和世琼。因为他们认为,如立“有英气”的和世王束为太子,将来一旦继统皇位,“必不利于己”(《元史·后妃传》)。“侵润久之,其计遂行”,硕德八刺立为太子后,铁木迭儿正遭罢相位在家。但家居不足一年,在皇太后的一手安插下,“又起为太子太师”,“中外闻之,莫不惊骇”。此时,以御史中丞赵世炎牵头,朝廷内外四十余位大臣再次上表,激烈表示反对,指论铁木迭儿“不法数十事”,不适合担任太子太师之位。皇太后无视众怒,一意孤行。集贤大学士迁朵儿只进言仁宗“所念者,铁木迭儿虽去君侧,反保为东宫师傅,在太子左右,恐售其奸,则祸有不可胜言者”,但仁宗慑于皇太后淫威,未能表示反对。延祜七年(1320年)正月,仁宗三十六岁病死,四天之后,皇太后故技重演,利用新君尚未登基之时,又任命铁木迭儿复人中书省,出任首席右丞相。后来,英宗虽然即位,但尚在东宫读书,铁木迭儿欺负英宗年幼,又依仗自己是英宗的老师,便勾结皇太后,大权独揽,并伺机向曾经弹劾揭发他的人进行残酷报复。

铁木迭儿第三次复居相位后,首先报复的目标是时刻牵制他的左丞相萧拜住和御史中丞杨朵儿只。他假借皇太后的名义,“宣太后旨,召萧拜住与杨朵儿只至徽政院。责以前违太后之罪”。萧、杨不服,铁木迭儿又指使臣服于他的两名御史证成其狱,“矫命”宣旨,强行将“杨朵儿只载诸国门之外,与萧拜住俱见杀”。(《元史·杨朵儿只传》)。铁木迭儿报复攻击的第二个目标是“素不附己”的上都留守贺伯颜。延祜七年(1320年)五月,铁木迭儿借故诬奏他“以便服迎诏为不敬”之罪,“下五府杂治,竞杀之”。此后,铁木迭儿又相继加害月鲁帖木儿、赵世炎、锁蚊儿哈的迷失、观音保、监察御史里帕木儿、马祖常、户部尚书韩若愚等人,所有不依附铁木迭儿的大臣,或被诛、被黜、被逐、被废,四散殆尽,整个朝政被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死气沉沉,致使朝廷上下无人敢言。

铁木迭儿恃其权宠,残害忠良,乘间肆毒,贪敛聚财的罪恶行径,最终被英宗所警觉,“滋不悦其所为”,明显地表示出对铁木迭儿的冷淡疏远态度。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铁木迭儿“疾死于家”,御史大臣们无不痛斥其恃势贪虐、蠹国害民的丑恶罪行,“言其上负国恩,下失民望,生逃显戮,死有余辜”。英宗下诏,毁掉他的功业碑,“追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籍没其家”。后来英宗无比痛恨地告诫群臣说:“铁木迭儿贪囊无厌”,“虽死,宜籍没其家,以惩后也。”(《元史·逆臣传》)。铁木迭儿的三个儿子也没好下场,一个儿子八刺吉思在刘夔贪污集团案中被诛,另一个儿子班丹不久也因“赃败”,第三个儿子锁南后因叛逆参与暗杀英宗而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