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圣人传
2079100000036

第36章 关羽(1)

关羽(163?~220年),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氏。据各种文献和野史传闻可知,关羽幼年,正值东汉桓、灵之世。

东汉政治极度腐败,社会状况极为混乱。建宁三年(170年)竟出现了“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后汉书·灵帝纪》)的惨状。关羽所在的河东地区,虽然地近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也是动荡不安。(《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不知何故,稍稍成年的关羽“亡命奔涿郡(今河北涿县)”。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说关羽是因为在家乡解县得罪了地方富绅,不得已才远离故乡,前往涿郡避难。

在涿郡期间,因缘结识了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刘备,字玄德,豚郡涿县人,自幼丧父,为人少言寡语,好结交豪侠,胸有大志,地方有识之士对他均感钦佩。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从此,各地形式不同的反抗东汉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此伏彼起,政府号召各地豪强自由征兵,进行围剿。刘备在此混乱之际,也凭众人资财集聚势力,以汉室皇族身份寻机发展,关羽就在此时成为刘备手下一位干将。同时归为刘备下属的同郡人张飞也是一位勇猛的壮年汉子(《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关羽、张飞深得刘备倚重,三人从此形影不离,情深意笃,“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他们“桃园结义”的故事被后世演义为佳话。

关羽自从与刘备结交,一直忠心耿耿,侠肝义胆、矢志不渝。在风云激荡的东汉末年,追随刘备积极参与了镇压黄巾军的活动,刘备因功得任安喜县(今河北安国西)县尉,不久,即弃官而去。关羽又跟刘备前往青州下密县(今山东昌邑东)就任县丞之职,不过,他们又很快弃官而去。中平六年(189年),朝廷发生了数度政治大动荡,董卓专横跋扈,恣威弄权,被视为国贼,招致关东州郡的声讨,一时之间,军阀混战骤起,关羽又随刘备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斗争。初平元年(190年),关羽在重新复出任高唐(今山东高唐东)县令的刘备带领下,借故投奔了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是刘备少年至交,他以刘备为别部司马,令他率关羽等与青州刺史田楷抵御冀州牧袁绍。初平二年(191年),刘备因功由平原(今山东平原南)县代理县令领平原郡相。关羽随刘备赴任平原后,被刘备任命为别部司马,与张飞一起分统部曲。(《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他忠于职守,不辞劳苦,“不避艰险”,“稠人广坐,侍立终日”,惟恐刘备有什么闪失。

曹操初平四年(193年),率兵进攻徐州牧陶谦。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告急,田楷遂与刘备赴徐州救援。关羽随刘备率兵到达徐州后,陶谦增以丹杨(今安徽当涂东北小丹阳镇)兵4000人,刘备率关羽、张飞投奔了陶谦,并被表请为豫州(今安徽毫州)刺史,驻屯于小沛(今江苏沛县)。陶谦这年年底病死,按陶谦遗志,在徐州(今江苏睢宁北)吏民的功推下,刘备出领徐州事务。引起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的不快,遂派兵来攻。西凉猛将吕布乘虚袭击了下邳(今江苏邳县南),掳去了刘备家室。刘备在与吕布讲和后,命关羽接替张飞驻守下邳,他则重回小沛集结力量。吕布自称徐州牧,刘备仍为豫州刺史。不久,刘备因关羽有效地在下邳的驻守,得集众万人,元气复振。吕布心怀不满,竟又出兵相攻。刘备无力与之抗衡,为求自保图存,遂率关羽、张飞等投奔了曹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关羽追随刘备投奔曹操,对曹操前来相投的刘备、关羽兄弟厚待,令刘备仍为豫州牧,许其往沛县收拾余部,并“给其军粮”与其他战备物资,使增兵东击吕布。关羽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十月,在刘备率领下,同亲临东征的曹操汇合一同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向吕布发动全面攻击。吕布屡吃败仗,遂退守下邳城抵抗。吕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三国志·魏书·吕布传》)。经过一月多的相持,吕布孤城告危。

关羽在下邳城下激战中,曾向曹操报告:吕布派其属下大将秦宜禄前来求救,并希望他能娶其家室,以待城破之后使其妻有个着落。曹操见是关羽来报,就很痛快地答应了(《三国·蜀书·关羽传》裴注引《蜀记》)。吕布在两军交战之际,肯将妻子托与关羽,是事有原因的。关羽随刘备在徐州时,曾与吕布共事,刘备遭吕布偷袭,双方讲和,关羽被委以驻守下邳重任,吕布深知关羽在刘备那里的地位与分量;吕布当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曾将妻儿弃之不顾,此番下邳城久遭围困,外援已绝,吕布打算为妻儿早定出路,决意托与关羽,不难理解。

常璩撰《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中,则说关羽因为自己妻子没有生育,请求曹操许其在城破之后,纳秦宜禄之妻,而不是纳吕布之妻。《华阳国志》所载乃是曹操围吕布于濮阳(今河南濮阳市)时,而不是如《三国志》所记事情发生在下邳之战中,仅记载所以存在疑问。

吕布不久,下邳城内守将反水,出城投降后,被曹操斩于军中。关羽曾向曹操禀告吕布所托家室之事,引起了曹操内心一番嘀咕,他觉得关羽三番五次提及此事,想必是吕布之妻有着卓异不凡的姿色,遂先行让人探知虚实。曹操一见“因自留之”,竟然不顾早已应允关羽之请。事已至此,关羽也无可奈何,觉得有负吕布之托,担心曹操对他有成见,“(关)羽心不自安”(《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裴注引《蜀记》)。平灭吕布,关羽与刘备、张飞随曹操返回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东北)。曹操表荐刘备为左将军,对他甚是礼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张飞得策拜为中郎将。关羽之职,《三国志》中无有明文,《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载:“又拜关羽、张飞皆中郎将”。关羽对得到什么官职并不很在意,他心中惟对刘备赤胆忠心,唯刘备之言是听。刘备历经多年的政治风雨,已今天下英雄刮目相看,特别是曹操,觉得刘备实非寻常之人(参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汉献帝》)。(《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有一次雨中对酌,曹操慨然对刘备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使刘备闻言大惊。为求自保,刘备与关羽、张飞韬光养晦,闭门谢客,种起了芜菁(即蔓菁,块根可食用)。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在许期间,车骑将军董承称其奉皇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等谋诛曹操。对此密谋,刘备极为谨慎,未敢轻举妄动。关羽曾有一次极好的除掉曹操的机会,刘备仍是劝阻了关羽。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裴注引《蜀记》)关羽在许期间,常常与刘备一起随曹操行猎。有一次,行猎众人均都散去,关羽见曹操身边无有翼卫,劝刘备乘机将曹操一刀杀掉,刘备出于慎重,没有答应。后来,关羽和刘备逃离曹操,到了夏口(今湖北武汉市),关羽望着滔滔长江,还曾埋怨刘备说:“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刘备安慰关羽说:“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刘备虽然劝阻了关羽,但不得不寻机另谋,以防不测。

曹操建安四年(199年)六月,命令刘备与大将朱灵前往下邳,截击欲自寿春北上投奔袁绍的袁术。刘备乘机率关羽、张飞等逃离曹操,避开险境。刘备受命之时,曹操手下众多谋士都表示反对与不理解,董昭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县)人就忧心冲忡地对曹操说:“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三国志·魏书·董昭传》)在众人劝说下,曹操也觉此举不妥,遂命令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率精骑百名尾追。刘备出城后,也率关羽等星夜兼行,顺利地到达下邳,曹操追兵无可奈何,刘备率关羽等终得脱离险境。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密谋失败,预谋之众均被曹操诛杀。

关羽随刘备到达徐州治所下邳时,袁术知难而退,返回寿春途中,愤郁成疾,呕血而死。曹将朱灵随之也率众而返。朱灵一走,刘备遂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再次占领徐州。关羽则奉命再次驻守下邳城,代行太守之职(《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此番驻守下邳,肩负重任,他恪勤职守,与刘备势成犄角,使刘备集中全力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吕布失败后不久,投降曹操的泰山一带诸屯帅部又归顺了刘备,附近地区的东海(治今山东郯城)、昌虑(今山东枣庄西北)、利城(今江苏赣榆西)、琅讶(今山东临沂),等郡县复归刘备调遣。刘备很快就成为重新崛起的新生力量。关羽驻守下邳的鼎助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对刘备徐州的崛起,不曾等闲视之。毅然亲统大军东攻徐州。刘备闻讯后,审时度势,知难为敌,遂往青州(治今山东临淄)刺史袁谭,继而往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了正与曹操在官渡一带相持的袁绍。刘备自小沛撤退后,妻儿为曹操掳去。关羽驻守的下邳孤城难支,很快被曹操攻破,关羽由于不知刘备的去向,迫于形势,从权投降了曹操。据《三国志演义》中讲,关羽降前,曾与曹操订有三项条约,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要给刘备一个职位,以领取禄米赡养其被掳的妻儿,三是一旦得知刘备的下落,便要离曹而去。曹操了解关羽的秉性与为人,很清醒地估计到关羽绝无久留之意,很想设法挽留他。曹操曾向大将张辽袒露心迹,并要他前往试探关羽的真实想法。张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名闻遐迩,因战功卓着得赐爵关内侯,时又迁任裨将军,与关羽年龄相当,位望相埒,不至于引起关羽的轻视;张辽原是吕布部将,建安三年(198年)吕布被擒斩时才他刚归降,张辽与关羽在徐州时也时有来往,两人之间自然易于沟通。曹操要张辽试着“以情问之”。曹操是企盼张辽对关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久,张辽寻着空隙,和关羽叙谈起来。关羽听张辽讲明来意。关羽对张辽道:

吾权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张辽听罢,不禁为其坦荡胸怀而喝彩,更为其豪义所折服。他又左右为难,曹操颇费心机要他来与关羽叙情述怀,自然是有意挽留,若是这样将关羽心意如实转达,没有完成任务不说,他很担心曹操会因关羽终不为所用而杀了他;若是不向曹操转达,又无法向曹操交差。

张辽叹道:“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顾兄弟情义便有背君父之大道,张辽遂硬着头皮去向曹操做了汇报。

曹操听了张辽转述关羽之言,没有动怒,也同样对关羽之忠义大加赞誉:“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实在难得,实在难得。”曹操觉得关羽其志可嘉,仍未忘关心他的去留,便问张辽:“你估计关羽什么时候会离我而去?”张辽答:“关羽来奔,蒙明公恩重如山,他既然说要有所报效于明公而后乃去,那一定是立效报公而后乃去。”曹操微微点头,没再说话。

曹操与袁绍的决战建安五年(200年)初,正月,袁绍大军逼近黄河要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欲南渡黄河攻取许昌。袁绍派大将颜良径攻东郡太守刘延。二月,颜良率大军围刘延于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立即部署增援,谋士荀攸建议说:“我兵寡难敌,分其势乃可。公今率兵先往延津(今河南延津县北,系黄河渡口),装作要渡河北上袭击其后方的样子,袁绍得知,必定由黎阳向西派兵来应。这时候,公立即率一支精兵轻装东进,攻其不备,白马之围可解,颜良亦可擒也。”曹操依计而行。

袁绍闻曹军渡河,果然分兵西来。曹操立即率精兵急指白马。待行十余里,颜良闻讯大惊,立即率兵迎战。曹操命张辽和关羽为先锋。

关羽领令,他早想建一奇功以图报效曹操对他的厚恩。颜良率军蜂拥而来。关羽立在马背之上,放眼望去,但见敌阵之中有一戎车,所设幢麾、顶盖极是鲜艳,与众不同。车子周围翼卫森严,在万军阵中,煞是凛凛威风。关羽见此情形,断定车上乘坐者必是大将颜良。他不假思索,策马直冲敌阵。他施展手中兵刃,袁军是遇着死,碰上亡,刹那间,关羽冲到颜良车前,径将颜良刺死,然后用刀斩其首级策马而还。两军初战,先失主将,袁军士气大折,不战自溃,白马之围遂解。

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便令白马一带百姓向西迁徙。这是中古时代在战争期间争夺人口的一种办法。曹操西迁民众使队伍中辎重甚多。袁绍一到达延津的黄河北岸,已不顾曹操东向进攻白马,下令渡河追击。此时,白马方面的战报尚未传来,沮授对袁绍讲:“胜负变化,不可不详。现在应留屯延津,分兵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若曹操东攻得手,我再回头迎击不迟;假若有难,他们一于人等也就无由得还了。”袁绍仍是不从沮授之计,沮授绝望地叹道:“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返乎?”

袁绍大军自延津南渡黄河截击曹操,曹操此时已向西撤,他竟下令骑兵统统解鞍放马,诸将大惑不解,曹操笑而不答。都道敌众我寡,不如急速退保营寨之中。

此时,袁绍已令骑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兵先后冲来。诸将又请求上马应战,曹操仍是不准。又过了一会,袁绍的骑兵已陆续冲来,见曹兵人少又不应战,早已麻痹大意,忽见沿途多是物资辎重,有些便只顾去分夺财物了。这时,曹操下令全体上马,直冲袁军。结果,曹操的五六百骑兵纵横冲击,袁军溃乱不敌,文丑在军中被曹军斩首。关羽这一战,同在军中,由此而得知刘备的消息。此战连斩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袁军为之气夺。曹操此时此刻情知关羽立此功效,卓着封他为汉寿亭侯。

关羽已知刘备的下落,关羽把曹操所赏赠的物品如数封固,又特意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讲明本意,然后辞别而去,直接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

关羽投奔刘备后,曹操与袁绍在官渡战事。袁绍刚愎自用,恃强估勇,屡失战机,刘备见袁绍终难成大事,遂寻机离开袁绍。他劝袁绍南连荆州(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牧刘表,袁绍未暇辨其真意若何,竟一口答应,并允许他率领本部兵马随行,关羽同张飞、赵云一起建安五年(200年)七月,随刘备到达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南)后,曹操派来追击的蔡阳(一作蔡杨)被杀。十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巧出奇兵,袁绍打败,曹操后亲征刘备,刘备遂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九月,关羽随刘备一起来到襄阳。刘表先得糜竺、孙乾来报,遂亲至城郊相迎。

关羽随刘备居荆州,稍得安定。当时刘表“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一时文教大开(《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注引《英雄记》),关羽适逢其盛,也得暇温读经书。他对《春秋左氏传》尤为喜爱,史称其“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裴注引《江表传》)。关羽喜读《左传》,书中宣扬的忠义伦理思想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关羽经常是不知疲倦地秉烛夜读,给了他无尽的乐趣,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刘备在荆州之际,招纳了一批英雄豪杰,像三顾茅庐得请诸葛亮鼎助大事,是刘备非常兴奋的。起初,关羽、张飞见刘备对诸葛亮“情好日密”,心有不悦,刘备开导他们说:“孤之有诸葛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羽等人听刘备如此言说,再也没闹情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