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20798900000002

第2章 Is this book for you?

感悟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一提起尼采,提起他的哲学和作品,好多人会望而生畏,认为他的东西太过高深,担心自己无法企及。其实,要读懂尼采的思想,完全可以从了解尼采的一生、以及他的两篇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善恶彼岸》开始——仔细研读这两部作品,尼采的神秘面纱也会随之慢慢揭开。

儿时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学会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已两岁半。5岁时,父亲和弟弟接连病亡。悲哀的氛围,造成他天性敏感、忧郁内倾。后来他回忆说:“童年的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然不像一般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从童年时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我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天地里,在那里,我才能找到真实的快乐。”

少年时期的尼采很少玩耍,也不愿接近陌生人。这时,音乐已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他热爱巴赫、贝多芬,这些都对他后来的作品产生巨大影响。1864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但第一学期结束,他便放弃了,因为这些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尼采是名诗人,他需要激情、超常和具有神秘性的东西,他不再满足于科学世界的清晰与冷静。他热爱希腊诗人,崇尚希腊神话中各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并把他们巧妙地同德意志的民族精神结合起来。

1883-1885年,他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著名的“同一性的永恒轮回”的思想。这是他的两个主要思想体系中的一个。而另一个“权力意志”的构思,由于身心崩溃而半途夭折。著名的“超人”理想和“超人”形象,就是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尼采多次称“查拉图斯特拉”这一形象,是自己的儿子,可见其真爱程度。他这样评价道:“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大的馈赠。这部著作发出的声音,将响彻千年。因此,它不仅是书中的至尊,真正散发高山气息的书……而且也是最深刻的书,它来自真理核心财富的深处。”实际上,尼采只是托“查拉图斯特拉”之名,借其嘴阐明自己的思想,故这部音乐式箴言体作品,其实就是《尼采如是说》。

尼采是传统道德的破坏者。但是,他的破坏绝不仅仅是为了破坏,他也不是一个虚无主义的“非道德主义者”。事实上,尼采非常清楚,所谓“道德”,就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坐标系,人不能不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这样,人才能对自己怀有信心。这种信心是作为人而不是动物生存所必要的。因此,尼采的反道德是站在道德立场上的反假道德。

1886到1887年,尼采把他浪迹天涯时写下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写成《善恶彼岸》。在这里,尼采希望摧毁陈旧的道德,为“超人”铺平道路。他先站在自然、生命、生成变化的立场上,揭露人间的虚假善恶,进而又从自然、生命、生成变化的立场出发,给人间制定一种新的善恶评价标准。

好多哲学家都因为在思想上过于超前,而处于曲高和寡或高处不胜寒状态。尼采更是如此。1889年,长期不被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最终失去了理智。他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了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数日后,他的朋友赶来都灵,把他带回柏林。尼采就这样悲催地进入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先住进精神病院,后来母亲把他接到家中照料。再后来,母亲去世,尼采到妹妹家居住。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年仅55岁。

如果您是英文爱好者中的一员,希望您通过阅读英语原文,来欣赏这部作品,这无疑是种无法替代的精神享受。

如果您是学生家长,建议您给上中学或大学的孩子准备一套“最经典英语文库”,放在书架上。它们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食粮。

如果您是正在学习的大中学生,也建议您抽空读读这些经时间检验的人类精神食粮文库里最经典的精品。一时读不懂不要紧,先收藏起来,放进您的书架里,等您长大到某个时候,您会忽然发现,自己开始能读,而且读懂了作品的字里行间意义时,那种喜悦感,是无法言述的,也是无与伦比的。您可能也会因此对走过的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

关于这套图书的装帧设计与性价比:完全按欧美出版规则操作,从图书开本,到封面设计,从体例版式,到字体选取,但价钱却比欧美原版图书便宜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因此,从性价比看,它们也是最值得收藏的。

——马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