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宰相传
2080100000107

第107章 精通汉文力主削藩——明珠传

明珠(1635~1708),字端范,清满洲正黄旗人那位氏金台石之孙。金台石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天命四年(1619)征服的叶赫部的两首领之一,不过,到明珠出生时,这个部落早已成为明日黄花,风光不再。他的父亲尼雅哈只得了骑都尉,世职,不能给他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由于历史渊源,叶赫家族与皇室还有着姻亲关系,使得明珠从小就有机会接近皇室。顺治元年(1644),明珠时年9岁。起初他任侍卫,几经迁升,康熙五年(1666)为弘文院学士。康熙七年任刑部尚书,一年后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年任兵部尚书。

明珠的岳父是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他一生战功赫赫,但缺少政治谋略。多尔衮死后,他想继任摄政王,曾胁迫多尔衮的属下依附自己,结果被人告发“谋乱夺政”。多尔衮灵柩回京,顺治帝亲迎时,他又携带佩刀,“举动叵测”。议政王大臣会议据此将其囚禁。阿济格竟然想挖洞越狱,并声言要放火烧掉监牢。后来,亲政的顺治帝宣布了多尔衮的十二大罪状,为绝后患,又将阿济格及其已获亲王爵位的第三子劳亲赐死,次子镇国公傅勒赫削除宗籍,其余八子均贬为庶人。很显然,明珠与阿济格之女成婚已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这种姻亲关系绝不可能成为他在官场上扶摇直上的阶梯。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明珠为人聪明干练、善解人意,又通满、汉两种语言,能言善辩,遇人嘘寒问暖,善结人心。这才是他官场得意的重要原因。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向朝廷诡称请将中国南方的三藩换驻辽东,京廷的大多数官员都上疏皇帝应拒绝这个建议,认为这是吴三桂对朝廷的试探,如同意撤藩,恐怕会导致他的叛乱。明珠和朱思翰却力主受请撤藩,如果吴不遵从,后再用武力平叛也在所不惜。康熙皇帝尤其所请,由此延及十省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遂立即爆发。战争期间,康熙皇帝非常倚重明珠,康熙十四年任他为吏部尚书,康熙十六年又擢升为大学士。负责重修《太祖大宗实录》、编纂《大清会典》、《平定三逆方略》等书。

明珠交结汉族文人学者,并极力培养其子精汉文诗词,其长子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但在朝中他效仿鳌拜和索额图,植党纳贿,任人唯亲,成为权倾朝野的显贵。他作为一名封建王朝的大臣,仍旧摆脱不了家族荣誉对其的影响,在权势高涨时,利欲熏心,一心为自己家族的将来建立基础,而当时更有一个原因使他更加急功近利,与多位大臣互相结党,那便是索额图,索额图此人更为狡诈,利用职权,早已建立党羽关系,明珠见势不妙,也相应的拉拢官吏,最后朝廷几乎被划为了两派,一人说话,众人附和,这样的结果是任何明君都不会容忍的。而且,早在康熙二十七年,当时一位御史就已向皇帝上蔬参劾明珠集团的八大贪污受贿案。由于久已察觉此事,皇帝立即惩罚了所有参与者,明珠被革去职衔,但同年又被起用为内大臣,这个职务一直保持到二十年后他去世时,在几次征讨噶尔丹之战时,他都担任为军队督运军粮之职。就这样,明珠在平定葛尔丹部的战斗中立下功勋,最后官复原职,但再也得不到重用,最后郁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