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宰相传
2080100000115

第115章 交通内侍受到诘责——于敏中传

于敏中(1714~1779),字重常,又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他出身宦门,其曾祖于嗣昌,曾任山西襄阳县知县,祖父于汉翔曾督陕西学政,其父于树范当过浙江宣平县知县。于敏中小时过继给其叔于材为嗣,于林为雍正二年(1724)进士,于枋后来得子,于敏中又归其亲生父母。

乾隆二年(1737)于敏中24岁时得中状元,即一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供职七年。学习满语,熟悉为政的历史与职能。乾隆九年,主持山西乡试,乾隆十年初,督山东学政。第二年改督浙江学政。乾隆十五年返京,复督山东学政。乾隆十九年召回北京,升兵部侍郎,两年后因父丧,归籍服丧。乾隆二十二年守制不久,即受特诏赴京起署刑部左侍郎。乾隆二十四年,御史疏劾敏中匿报母丧,皇帝因于敏中职任不可替代,未予深究。当年年底,授户部侍郎。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命于敏中在军机处任职,以后在此职位上二十载。在此期间,他又兼任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大学土,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学政朱筠上疏《开馆校书析》,奏请搜书及校办《永乐大典》,当时内阁大学士刘统勋认为此非政务要事,不与动议。而于敏中对此奏议则深为赞赏,他力排异议,据理力争,认为朱筠所奏“合我朝文治天下之大计,应予纳用”。乾隆皇帝亦认为“真合朕意”,即被采纳,下诏开四库全书馆,并命于敏中为《四库全书》正总裁,主持其事。于敏中在办理其他军政职事的同时,十分重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从分别部类、厘定体例,到制定取舍标准及纂修规则,都提出了许多建议,做了大量工作。当朝廷在全国范围搜访征集图书时,他还亲自进献珍本图书17种。可惜的是,他在乾隆四十四年腊月初八(1780年1月23日)因哮喘病去世,两年之后第一部《四库全书》才编纂结束。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刘纶年后,他即为首席军机大臣。此后六年半中,他是当朝第一权臣,深为乾隆皇帝所眷顾,常以国家之大计相垂询,他拟旨亦极为得体。皇帝召见他时,经常吟出诗作,而于敏中就必须在事后凭记忆录下并编辑成册,这是一件丝毫不能出差错的事。但即使如此,于敏中也很少发生错漏。

无论在京城或出巡外地,于敏中经常陪伴乾隆,乾隆朝中叶的许多重要决策,都是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做出的。与其前任张廷玉、鄂尔泰、傅恒及其后继者和砷一样,于敏中虽为朝中的掌权者,但于敏中既不像前任备受尊崇也不像其后任和砷独获宠幸。他年纪比高宗皇帝小三岁,用事正当乾隆盛年,因而他大小事都是谨慎奉旨行事,他当然不是廉吏,也曾接授贿赂,但比起大贪官和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乾隆三十九年,太监高云把皇帝对几名官吏的评价泄露让几位大臣知道,因此高云被鞫。高云称他在某案中曾求助于敏中,并曾向于敏中透露过皇帝对某官吏的批语。皇帝获悉于敏中与内交接,非常生气,对他严加斥责。乾隆说:“金川之役,于敏中襄赞有功,本欲赐以世职,今则免颁以为惩处。”但乾隆四十一年金川平定后,诏仍嘉其劳,授其轻车都尉世职,图其像于紫光阁,与金川之役诸有功战将并列,又赐戴双眼花翎,赏穿黄马褂,而此等荣耀赐予汉人文官即自于敏中始。乾隆四十五年,于敏中因病喘而亡。死后谥“文襄”,人祀贤良祠。然而死后数年,又被撤出贤良祠,剥夺子孙世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