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宰相传
2080100000026

第26章 清廉杰出通达雅正——荀彧传(2)

自从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后,袁绍内心不服。袁绍已吞并了黄河以北的地区,天下畏惧他的强大。曹操正担心东边的吕布,南面抵抗张绣的进攻,而且张绣在宛县打败了曹操的部队。袁绍更加骄横,给曹操送来书信,信中言词无理傲慢。曹操非常气愤。举止行动都与平常不同,大家都以为是与张绣作战失利的原故。钟繇向荀彧询问,荀彧说:“曹公很聪明,一定不会去追悔过去的事情,大概是有其他的忧虑。”荀彧去见曹操,问他有什么情况,曹操便将袁绍的信给荀彧看,说:“现在想要讨伐不义之人,可是兵力不能与之相敌,怎么办呢”?荀彧说:“自古以来,较量成功失败的人,如果确实有才能,虽然开始时势力弱小,但以后一定会强大;如果不是那样的人,即使很强大也容易衰弱。刘邦、项羽的存亡,就可以看出这点。现在与您争夺天下的人,只有袁绍。袁绍表面大度宽容,而内心猜忌,任用别人而又怀疑他的忠心;您明智通过不拘小节,根据才能适当任用,这种气度胜过了袁绍。袁绍处事犹豫不快,失去机会;您能够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守陈规,这种谋略胜过了袁绍。袁绍治理军队松弛,法令不能确立,士兵人数虽多,但实际上难以调用;您的法令明确,奖赏、惩罚一定能够实行,士兵人员虽少,但都争相拼死而战,这种武力也胜过了袁绍。袁绍凭借世袭的身份为资本,将自己装饰得很有智慧,来获取名誉,所以士人之中缺少才能,喜好名誉的人大多去归附他;您用大仁大德对待别人,推及诚心不虚伪关饰,自己的行为俭朴谨慎,然而奖赏有功人士没有任何吝惜,所以天下忠诚正直、努力从事实际工作的人都愿意为您效力,这是在德行上超过了袁绍。用这四方面的优势辅佐天子,扶持正义讨伐邪恶,谁敢不听从?袁绍的强大又有有什么作为呢?”曹操很高兴,荀彧说:“不先攻下吕布,黄河以北就不容易谋取。”曹操说:“是这样。我所担心的,还是怕袁绍入侵骚扰关中,勾结胡、羌,南面引诱蜀汉,这样只能凭据兖州、豫州来抵抗天下六分之五的兵力。那样将怎么办?”荀彧说:“关中将领的人数可以用十位来计算,没有人能够统一他们,惟有韩遂、马超的实力最强。他们看到山东正在争斗,必然各自拥兵保全自己。现在如果用恩惠去安抚他们,派遣使者与他们联合,相互之间即使不能维持长久的安定,但可以使您在平定山东期间他们不会有什么行动。钟繇可以担负起西边的事务。那么您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

建安三年,曹操已经打败了张绣,又在东面捉住了吕布,平定了徐州,于是与袁绍相对抗。孔融对荀彧说:“袁绍占据的地方宽广,兵力强大;田丰、许攸,是有智谋的人,替他谋划;审配、逢纪,是尽守忠诚的臣子,为他办事;颜良、文卫,勇武冠于三军,替他带兵,恐怕很难战胜袁绍啊!”荀彧说:“袁绍的士兵虽然人多然而法令不严。田丰刚直而犯主上,许攸贪婪不能自我节制。审配专横没有智谋,逢纪果断而刚愎自用,这两个人留下主持后方的事务,假如许攸违反了法律,一定不会被放过,不放过,许攸一定会叛变。颜良、文丑,只是匹夫之勇,一战便可将他们擒往。”建安五年,与袁绍连续交战,曹操保卫官渡,袁绍包围了他。曹操的军粮快要断了,写信给荀彧,商议要回到许昌来引诱袁绍。荀彧说:“现在军粮虽然不足,但还不至于楚、汉在荥阳、成皋相持时的那种地步。然而那个时候刘邦、项羽又有谁肯先撤退,先撤退的人在势力上会处于弱势。您凭借十分之一的人数,划出地盘守住,扼住敌人的咽喉使他们无法前进,已经有半年了。情况出现了衰弱的迹象,一定会有所变化。这是运用奇兵的时机,不可失掉。”曹操便没有行动。于是出兵袭击袁绍其他兵营,斩杀了袁绍的将领淳于琼等人,袁绍撤走。审配因为许攸不遵守法令,逮捕他们的妻子儿女,许攸气得背叛了袁绍;颜良、文丑临阵被杀,田丰因为直谏被杀;他们的结局都如荀彧所预料的那样。

建安六年,曹操到东平郡安民县驻军,以便获得军粮,粮食少,不足以与河北的敌军相持,想要利用袁绍刚刚被打败的时机,乘势攻打刘表,苟或说:“现在袁绍失败,他的部下军心涣散,应当乘他们困窘之时,平定他们;可是您要离开充州、豫州,远征长江、汉水流域,如果袁绍收集他的残余部队,乘虚进入我们的后方,那么您的大事就会完了。”曹操再次在黄河边驻军。袁绍死。曹操渡过黄河,攻击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而这时高干、郭援侵扰河东,关右动荡,钟繇率领马腾等人击败了他们。事情记在《钟繇传》。建安八年,曹操记录荀彧前后后的功劳,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建安九年,曹操攻克了邺城,兼任冀州牧。有人劝曹操说:“应当恢复古代设置的九个州,那么冀州所统辖的范围就扩大了,天下就会顺服了。”曹操准备听从这种意见。荀彧说:“如果这样,那么冀州应当得到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这些地方,所夺得的太多了,前段时间您打败了袁尚,捉住了审配,海内人心震惊、害怕,一定都担心无法保住自己的土地,拥有自己的军队;现在让他们都分别归属于冀州,人心都会动摇。况且人们都说关西的各位将领要采取闭关防守的办法;现在听到您的这种打算,认为您一定依次夺取他们的权力。一旦发生变故,虽然有人坚持为善,也会转而被迫于出坏事。那么袁尚可以推迟他被死亡的时间,袁谭也会存有二心,刘表便可保住长江、汉水之间的地盘,天下就很难得到了。希望您赶紧带兵先平定河北,然后修复原来的都城洛阳,南面逼近荆州,谴责他们不向朝廷进贡,那么天下的人都知道您的心意,人人自安、天下安定,再议论恢复古制。这才是国家长远的利益。”曹操于是放弃了这个建议。

这个时候,荀彧常常为曹操出谋划策,荀彧的兄长荀衍以监军校尉的身份驻守邺城,统领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曹操征讨袁尚,高于秘密谋划派兵袭击邺城,荀衍事先察觉,把他们都杀了,因功被封为列侯。曹操把女儿嫁给荀彧的长子荀恽做妻子,后来称为安阳公主。荀彧以及荀攸都地位显贵,但他们都谦虚节俭,将俸禄以及赏赐都分给宗族和相互了解的旧友,家中没有积金的财物。建安十二年,又给荀彧增加了食邑一千户,共二千人。

曹操要讨伐刘表,询问荀彧应当采用什么计策,荀彧说:“现在华夏已经平定,南方已经知道处境困难了。可以公开向宛县、叶县出兵,同时从小路轻装前进,出其不意地进行偷袭,”曹操于是出发。正赶上刘表病死,曹操直奔宛县、叶县,按照荀彧的计策行动,刘表的儿子刘琼在荆州投降。

其实荀彧对曹操献计又何止于此,曹操每逢大事,必与荀彧商量对策。曹操对荀彧如此评价:“侍中尚书令荀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与举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可以看到,曹操对荀彧的评价远超他人,甚至认为是他与荀彧共同平定天下。而荀彧从不居功自傲,每当有封赏时就以“无野战之劳”推辞,实在是难得的德才兼备的大才。曹操开始的时候他可不是当丞相时那么威风,他只不过是诸侯之一,并且他的实力也远不如袁家兄弟,而其他的任何一个势力也不是省油的灯。而曹操却破张绣,灭袁术,擒吕布,败刘备,最后击败袁绍,统一了中原与河北,成为了三国里实力最强大的统治者。当然这当中也有曹操知人善任,惯于用兵,深通韬略的缘故。但是那时纷乱的形势就像一盘时刻隐藏着凶险的棋局,随时都有着“一着之失,满盘皆输”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进退唯谷的境地,如果遇到像董卓那样引来各路诸侯联合勤王的话就更不用提了。荀彧就像一个高明的棋士,思虑悠远而缜密,洞悉全部利害,拨开了层层迷雾为曹操指明了大业的通途。

二、忠贞事曹忧郁而死

荀彧后期似乎是在一种极为压抑、苦闷的心情下,郁郁而终的。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称说曹操应当进爵为国公,备用九锡之物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秘密向荀彧征求意见。荀彧认为曹操原起义兵本来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应当怀着忠贞的诚心,保持着退让的实质行动,君子用道德爱人,不应当这样做。曹操因此心中无法平静,从此这二人之间就产生了隔阂。曹操本就多疑,他想到荀彧位高望重,如果他不相助自己那可是天大的祸患;而荀彧呢,从来没有受到曹操如此的待遇极为寒心:自己全为他着想却招来如此下场,从那以后他也明显感觉到了曹操对他的冷落,曹操的大计他借故推脱,不再象以前那样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这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误会,他们的关系也开始恶化。从此荀彧忧心忡忡,消极度日,心情压抑苦闷自不待言。终因忧郁而死,享年五十岁,谥号敬侯。第二年,曹操终于成了魏公。对于荀彧之死还有一种可疑的传说:曹操曾托人送给荀彧一只食盒,打开后空无一物,荀彧明白了对方的用意,遂服毒自尽。当然权威的说法(陈寿)则说荀彧五十岁时以忧薨。不过我认为荀彧不是曹操逼死的,荀彧的才能曹操是深知的,虽然他对荀彧信任备至,也可以想象得到以曹操的多疑从开始就有对荀彧的设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知道荀彧绝对不会背叛他,曹操也很清楚荀彧的用意,用不着杀他也没有杀他的理由,他只不过借此树立自己绝对的地位,同时削弱荀彧在他阵营中的影响力;二是荀彧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德高望重,加上荀彧并没有对他的实质威胁,曹操也不一定想杀荀彧,毕竟他们共同走过了数十年的艰难历程,如果他逼死荀彧被人知道会冷手下将士之心;当然不管怎样荀彧的郁郁而终与曹操是有很大的关联的。可惜的是荀彧这样一位才德具备之士,未能帮助曹操完全建立起“筐扶汉氏”的大业,实现他自己平身的夙愿;而他自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就仿佛一叶远在天边的扁舟,不能像张良那样名重千古啊。诗曰:

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

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