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宰相传
2080100000097

第97章 平易持重待人宽厚——商辂传

商辂(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曾以乡试第一为解元,正统十年(1445)会试、殿斌皆为第一。整个明朝的官员,三试都是第一的,只有商辂一人而已。由于其科举高中榜首,先任修撰,不久即被选入东阁,为侍讲学士。到景帝继位,就被推荐入内阁参与机务,并晋职为翰林院学士。景帝病重,群臣都请求立太子,但景帝不许,商辂再次上疏说:“陛下为宣宗皇帝之子,当立宣宗皇帝子孙。”群臣对于商辂的直言切谏非常感动,但商辂的奏书还未达朝廷,夜里即发生了石亨等拥立太上皇英宗的复辟。第二天大学士王文、兵部尚书于谦被捕,因商辂与高谷皆主张立英宗之子为太子,英宗将二人诏入便殿,慰勉之后命其草拟复位诏书。石亨等知之后,把商辂叫出,让其在复位诏中为己表功。商辂说:“诏书拟定,自有定制,不敢轻易。”石亨等人听后相当不满,不久就指使人弹劾商辂结党朋奸,把他逮捕下狱。英宗帝念及商辂为三试榜首并为其亲取,将其贬职为民。逐出京师。成化三年(1467),商辂被诏回京师命以原官入阁办事。商辂上疏委婉予以拒绝,宪宗帝特地使人对商辂说:“先帝已知卿等受冤枉,请进京勿辞。”商辂进京之后,立即上疏提出八事:勤学、纳谏、储将、备边、裁冗官、设仓、崇先圣,重科举。这些都被宪宗皇帝所采纳。不久被升职为兵部尚书,后又转任户部尚书,并改任文渊阁大学士。后又任吏部尚书,转任谨身殿大学士。商辂为人平易持重,待人宽厚,每到重要时刻却毫不含糊,当机立断,受到同僚的尊重。商辂居大学士首位十余年而卒,年93岁,赠太子太保衔,谥文。

立身以德修行赖智——李贤传

李贤(1408—1466),字原德,河南郑州人,宣德年间考中进士,后奉命到河南河津赈灾,正统初年,他曾上奏疏给英宗说:“塞外投降的蒙古人,居京师者众多;每个投降的蒙古人月领米各十七石五斗,然而指挥使虽说月给俸禄三十五石,但实际领到的仅一石。这样看起来,一个降人相当十七个半官的俸禄。臣意认为应将降入逐步迁出北京之外,这样不仅可减少费用支出,且可以消除遗患于未萌。”但这一正确建议未被采用。景泰二年(1451)他又向皇帝上奏,建议十策,内容是:一日勤圣学,二日顾过警,三日戒嗜欲,四日绝玩好,五日慎举措,六日崇节俭,七日畏天变,八日勉贵戚,九日振士风,十曰结民心。景帝对此非常赞赏,命翰林官员将其写成条幅挂之于左右,以便随时阅览警省自己。不久李贤又上疏建议改革军队,广泛采用车战、运用火器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也受到景帝的赞赏。同年冬他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任户部侍郎。英宗复位后,李贤仍任翰林学士,不久为文渊阁大学士,与徐有贞同预机务。不久又提升为户部尚书。由于李贤性格端庄。出言谨慎,每有奏时都能切中时弊,故深得皇帝的信任。天顺三年山东发生灾荒,英宗诏徐有贞与李贤商议,徐有贞说:“负责赈灾的官员,多有贪污中饱之人。应该立即停止赈灾。”李贤说:“如果仅考虑有贪污中饱而不赈灾,那么视民于水火而无动于衷,也是因噎废食。”英宗听到这里,立时下定了决心,命增加赈济的钱粮。夺门之变后,石亨、曹吉祥日益骄横,引起了英宗的厌恶,曾将所有人摒除后对李贤说:“这班人现在专横干政,四方奏事先要至其府内,这样一定会出乱子的,怎样解决才好呢?”李贤说:“陛下应当机立断,否则日久必生祸患。”不久石亨与曹吉祥果然密谋叛乱,为李贤发觉,他协助英宗将其平叛,一日英宗与李贤议及夺门之变,李贤说:“这一事件应该叫做迎贺,而不能叫做夺门;天下本来就是陛下的,如果叫做夺门就不能体现顺应天意了。”英宗帝醒悟,认为李贤的提法一语中的,从此之后英宗对李贤更是言听计从。终天顺年间,李贤一直为内阁首辅。不久英宗生病,这时有人向英宗挑拨太子与帝的关系,英宗犹豫不决,特将李贤秘密诏入宫内向其询问。李贤听到这件事后,跪拜在地说:“外间小人,流言蜚语,不足为据。太子为天下根本,如此大事望陛下三思。”英宗帝又问是否只有传位给太子,他最合适吗?李贤又跪拜回说:“如此宗社幸甚。”英宗听到这里后,扶病立起,立即诏见太子,太子来后看到英宗病重抱英宗哭泣,英宗已泪流满面,经此事故,英宗方才信任太子,而谗言也不攻自破。宪宗继位后,李贤被进太子少保衔,华盖殿大学士。不久出现日食,李贤借此向皇帝上疏说:“日映君象,君德明,则日光亮,现天日无光,惟有陛下修身敬,体民艰苦,勤于朝政方可使天象日和。”宪宗问其现在应做什么,李贤说:“目前宫内阴气太重,因自宣德至天顺年间选入的宫女太多,尤其洗衣局没收的妇人及后宫宫女不下万千,她们怨仇尤甚,宜放还其回家。”宪宗欣然听从,上万名妇女出宫之后,百姓欢悦。由于李贤后多病,多次请求退休才获朝廷批准。后来有人散布流言蜚语诬害李贤,宪宗特命侍卫保工其家,护送其出入,成化二年(1466)病率,年59岁。宪宗帝十分痛惜,赠其太子太师衔,谥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