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英文图书失乐园:Paradise Lost(英文版)
20802600000002

第2章 Is This Book for You?

用自由解放的号角吹奏资产阶级革命的赞歌

——“最经典英语文库”第六辑之《失乐园》导读

马爽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即便不是基督徒,相信也都听说过亚当、夏娃和伊甸园的故事。其实,真正将《圣经·旧约》中只有500字的简单叙事内容赋予气势宏伟的语言和曲折离奇的情节,并使之成为一部史诗巨作的,是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密尔顿,这部鸿篇巨著名曰《失乐园》。

约翰·密尔顿(1608—1674)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他的无韵体史诗《失乐园》与荷马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最经典英语文库”已经分三册出版面世)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失乐园》这部史诗描写了这样的故事情节:魔鬼撒旦逃离了地牢,来到上帝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建立的伊甸园,诱惑他们偷吃了区分善恶树的禁果。他们无知并堕落,引发上帝震怒。一气之下,上帝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园。他们两人的行为,成为人类原罪的起源,并因此导致死亡、痛苦、饥荒、瘟疫在地球上泛滥。然而,上帝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赐予了人类救赎的机会,差遣耶稣基督做救赎价,使人类可以通过坚韧的信念和诚心的悔改重新回归乐园。

密尔顿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家庭、婚姻以及所处时代的影响。

密尔顿是大才子,其启蒙老师是其父亲,从父亲那里,他学会了对艺术、音乐及文学的热爱。少年密尔顿很快显出未来学者的潜质。他以弘扬真理和光大宗教为己任:“我年幼时,不喜欢玩任何小孩游戏;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为了孜孜不倦地求知,而后从事对公众有利的事情而生;我活着就是为了将真理和宗教信念发扬光大。”

密尔顿信奉自由,敢于质疑权威。在大学时期,由于不适应刻板无聊又循规蹈矩的学校生活,年少轻狂的他对蔑视自己的导师拳脚相加,结果被勒令休学一个学期。用密尔顿的话说,他强烈谴责的,是大学课程和学习方法,因为其目的在于使人变得更加愚蠢。对于自由选择科目及掌握新学习方法的渴望,很清楚地反映了密尔顿生活理念的主旨:意志的自由。在《失乐园》里,能够轻易发现这一主旨,那就是撒旦置天堂的严苛戒律于不顾,为众天使、亚当及夏娃提供了他们所想要却不能拥有的东西——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天堂权威的质疑。

密尔顿一生经历过三次婚姻:前两次婚姻都不欢而散,这给密尔顿相当大的打击。幸运的是,第三段婚姻里他感到很幸福。前两次婚姻的阴影,夫妻年龄差距巨大,都没有给这个新家庭带来任何不和谐。相反,梅开三度的婚姻带给这位天才诗人无尽的愉快和满足,更有趣的是,这一愉快与满足居然成了《失乐园》中幸福婚姻的原型:

如葡萄盘绕她攀附的卷须,

意味着顺从,

却要求有妩媚动人的魅力,

她,要依顺,

他,要竭诚欢迎,

依顺要羞羞答答,适度自尊,

还要又爱又嗔,欲就而故推

……

如果说《失乐园》里的描写有许多密尔顿现实生活的投影,那么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也对这部作品具有重要影响。当时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依仗封建贵族和旧教势力,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迫害清教徒,致使国会与国王的矛盾日益激化。1590年以后,资产阶级与君主专制的拥护者之间,即新旧政体之间由于矛盾不可调和,展开了殊死争斗。1624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密尔顿正生活在这转折时代,他积极支持带来自由希望的新兴资产阶级,始终站在革命前沿,并以犀利的笔锋、磅礴的气势,给反动势力以毫不留情的痛击。密尔顿后来因积劳成疾,双眼视力严重受损。创作《失乐园》时,密尔顿的眼睛已经全盲。

不过,眼睛看不见不等于头脑不思考,更不等于笔端写不出。诗人的肉眼虽然丧失了功能,但其想象之眸却越发明亮。密尔顿在《失乐园》里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观。他豪迈地宣称:“正如我献出了我的诗歌,现在我还打算为自由贡献出我的两只眼睛!”

密尔顿创作的举世闻名的三部曲:史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诗剧《史士参孙》(1671),对复辟王朝进行勇敢的挑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当然这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就是读者眼前这部《失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