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英文图书月亮与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英文版)
20802700000002

第2章 Is This Book for You?

毛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神奇的心灵

——“最经典英语文库”第六辑之《月亮与六便士》导读

李修利

W.毛姆(1874—1965)是19世纪的“七〇后”。他以剧作家、小说家而闻名于世。而其小说受欢迎程度,可以从出版商支付的版税里窥视得出来。他是20世纪30年代版税最高获得者。他的前半生,四处奔波。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又在英国特工部门工作过若干年;目睹俄国十月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改变。他年轻时还学过医学,因此花过大量时间研究医药对人体的作用。作为一个欧洲人,他对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却有着独特的兴趣。他还亲自游历这些地方,并在后来的小说创作中,掺加了这些受读者欢迎的元素。

由于曾是学医的,所以,毛姆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当医生的方式,接触到下层民众,并了解他们的真正生活。他说,正是由于这一职业,使他有机会看到人们在生死边缘的徘徊,在痛苦深渊中沉沦。并因此深深地懂得,所谓“生命的希望”意味着什么。

毛姆是个很懂得读者需要什么作品的作家。他的作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句式简单,不冗长,用词洗练,不拖泥带水。他曾被列入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和诗人行列。在那个行列里,有不少是我们所熟知的名字,如E.海明威、E.E.卡明斯。

毛姆最了不起的作品,已经被“最经典英语文库”第一辑所收入:《人性的枷锁》。写作这本书时,他马上就到40岁,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到了“不惑之年”。《人性的枷锁》发表后,却遭到很多文学评论家的抨击。但是,是真金就不怕火炼。十分有影响力的美国大作家德莱塞先生(其《嘉莉妹妹》已经被收入“最经典英语文库”第一辑)力排众议,坚持认为,《人性的枷锁》是部好作品,甚至将其与贝多芬的某部交响曲作了比较。从此,这一作品就一直不断地被再版起来。

1919年,毛姆45岁时,发表了这部《月亮与六便士》。小说故事情节相对比较简单:某进入中年的英国券商,忽然决定抛妻弃子,跟随内心长久以来积压着的念头,立志要成为一个艺术家。这个故事的源头来自画家高更的生平故事。

这种行为并不为世俗社会所认可。本来作为一个券商,手里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可以挥霍过活,为什么非要当什么艺术家?为什么最后连生存都变成一个问题?结果,这位想成为艺术家的券商后来连个住处都找不到,身体也患上了疾病,混到了没有钱买食物果腹,整天挨饿的境地。也许,艺术家的世界,凡夫俗子们永远不会懂。这位艺术家不仅没有被这种境地吓倒,反而愈加坚强地活了下去。而且,不顾身体上的疾病带来的不适,也无视周遭环境的恶劣程度,一心扑在绘画的创作之中。在太平洋的一个叫作塔西提的小岛上,他创作出了让人看一眼就会产生荡气回肠感觉的“杰作”。但此时,他已经溘然长逝。

那么,为什么叫“月亮与六便士”?其实,用毛姆自己的话说,这个书名的意义并没有在书里得到应有的展示,而是出自某评论家在评论上述《人性的枷锁》时所写的某句话。原话如下:《人性的枷锁》里的主人公菲利普·凯利(Philip Carey)被形容为一个太过执着找寻月亮的家伙,以至于他从来没发现过脚底下就有一块六便士。毛姆后来这样解释道:“假如你低头在地上不住地要找寻一块六便士硬币,头也不抬起来一下,那么,你就会丢掉月亮。”

作者在表述上感觉很神秘,其实,用中国老话说,大概就是塞翁失马的意思吧。

毛姆的书影响力很大。很多后来名噪一时的作家,都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响。比如英国著名女作家阿加西·克里斯蒂,比如美国恐怖小说作家史蒂芬·金,比如写出《在路上》的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克鲁亚克。

“最经典英语文库”在收入毛姆的《人性的枷锁》之后,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毛姆身上,将其这部十分精美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收录进来并原文原样出版,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中国读者可以在阅读毛姆作品的同时,感受伟大作家使用英语语言所显示出来的张力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