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鬼屋夜话
2080400000088

第88章 我是谁(36)

“天,我会不会已经死了?现在的我其实已经不是叶娉,而是梅芳华!?难怪我学习突然变好了,难怪我会觉得自己看过那部《红衣少女》电影,难怪我会突然迷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武侠小说!”

叶娉忽又想到一个问题:假如自己真的已经不是叶娉,而是梅芳华,或者是梅芳华的替身的话,那么今天收到梅芳华的亲人为她烧的‘纸钱’还说得过去,但上次那些钱又是什么名目呢?

她呆想一阵,问李建安道:“除了鬼节外,还有哪些日子也要烧纸钱?”

李建安微笑道:“这里面讲究可多了,我也不太清楚。只大概了解一些。比如清明节、过年、正月十五、还有死者的生日、祭日等日子,就要烧纸钱。”

叶娉点点头,暗忖:“难道那天是她的生日或者祭日?”

张薇感叹道:“古代人真奇怪,究竟是谁第一个想到要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的呀?还有,阳间的人又怎么知道阴间的钱是什么样子的呢?”

李建安笑笑道:“是谁第一个烧纸钱,也有两种传说。”

张薇好奇道:“又有两种传说?”

李建安干咳一声,也在花坛边坐下来,讲道:“第一个传说是: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良了造纸术后,生意兴隆,赚钱无数。他的哥哥蔡莫和嫂嫂慧娘见了十分羡慕。慧娘便叫蔡莫向蔡伦学造纸。但是蔡莫的恒心不够,工夫尚未学到家就急忙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品质低劣,乏人问津,夫妇二人眼见满屋子的纸张卖不出去,十分忧愁。

“最后,慧娘情急智生,想出了一条妙计。这天晚上,邻居们忽然听到蔡莫在家里嚎啕大哭,于是进屋询问。蔡莫说道:‘我老婆昨天晚上忽得急病死了,因此哭泣。’邻居们听了都很同情,劝慰一番后,便回家去。

“次日,蔡莫当着邻居的面,又在慧娘的棺前放声大哭。并一边哭诉,一边烧纸。邻居们见他烧纸,都觉奇怪。正要发问,忽然听见棺材里传出慧娘的叫声:‘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以为是鬼魂在叫,都吓得大惊失色,只有一个胆大的人鼓起勇气上前打开了棺盖。

“棺盖一开,慧娘便跳了出来,对邻居们说,自己死后到了阴间,阎王让她推磨受苦。因为蔡莫烧给她很多钱,所以小鬼们都争着为她推磨。她又把钱交给阎王,阎王便放她回来了。蔡莫明知妻子在胡说八道,却故意问道:‘我没有给你送钱呀,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慧娘指着火堆说:‘那就是钱啊!阴间是以纸当纸的’。蔡莫听了,忙又抱了两大捆的纸来烧,说是要让阴间的爹娘也少受点苦。

“邻居们见状,信以为真,心想纸钱原来有这么大的用处,于是纷纷掏钱买蔡莫造的纸。消息传开后,不到几天,蔡莫家的纸便都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这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逢这一天,人们都要给祖先焚香烧纸。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张薇苦笑道:“是不是真的呀?听起来有点意思。”

李建安笑道:“是不是真的,倒不好说。我也是从书上看来的。”

张薇佩服道:“李建安,我今天才发现你不但学习好,其他知识也很丰富!”

李建安谦虚地笑笑。瞟了一眼叶娉,见她默不作声,以为她在回味自己讲的故事,兴致更浓,说道:“第二个传说也很有意思。古代有一位秀才,名叫辛孝堂。他家里非常贫穷,母亲去世后连副棺材都买不起,只好把尸体停放于家中。一位朋友很是好奇,问他为何不埋葬母亲。辛孝堂不好意思说没钱葬母,便撒谎说:‘母亲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们相依为命几十年了,现在母亲去世了,我实在舍不得她离开,想留她在家里,多陪她几天,尽尽孝心。’朋友听了非常感动,认为他是一个大孝子。此事传开后,人们纷纷仿效,亲人过世后,都尽量把尸体停在家中,时间越长,越表示自己有孝心。

“一天,县令的母亲去世了,当时正值酷暑,天气炎热,县令觉得放在家里很不妥,但不放一段时间,又怕别人说他不孝。他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将母亲的遗体放到寺庙里去,让和尚守着,自己经常去看看同样尽了孝心。于是命人将尸体抬进了寺庙,对主持说道:‘老夫人一生信佛,抬到庙里更好超度。’

“老和尚这几日正好有别的事情,没有时间看管尸首,便把这个苦差交给了庙里的小和尚。那小和尚陪着死人本就有些害怕,两天过后,死人身上发出臭味更将他熏得受不了,于是找来几把稻草在房内烧,以冲淡臭气。但稻草烧完了,天还没有亮,小和尚于是又找了些黄纸来接着烧。烧到天亮时,师父陪着县令来了,县令问他烧纸干什么。小和尚吓得说不出话,老和尚忙解围说:‘老爷,这不是烧纸,是给老太太往阴间送钱,因为阴间用的钱,全是阳间的纸’。从此,人们相信纸钱就是阴间的钱。每逢清明,或其它一些死者的纪念日,人们总要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

说话间,又有一些同学交卷出来。大家围在花坛边,听了李建安所讲故事后,议论了好一阵,一些同学才回了宿舍。

叶娉见聚到花坛边的同学越来越多,怕大家发现自己的秘密,忙提了“钱袋”进教室。装成寻找东西的样子,在自己的课桌抽屉里乱翻一阵后,才趁人不注意,将袋子放入书包里。然后背着书包出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