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20898100000003

第3章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作之一

〔瑞士〕卡尔·荣格 著

【作者简介】

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思想家、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1907~1912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深得弗洛伊德的赏识,后由于观点分歧致使两人关系破裂。1916年发表《无意识心理学》,脱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创立分析心理学派,后期开始梦和幻想的研究,提出“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等概念,1961年逝世。

【内容精要】

此书实则为一本由11篇文章组成的文集。各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篇“梦的分析之实际应用”,主要论述了梦与无意识的关系;第二篇“现代心理治疗的问题”,文中把心理治疗划分为倾诉、解释、教育、转变四个阶段;第三篇“心理治疗的目标”,荣格认为其目标是诱使病人潜入无意识领域,把意识底层的人类原始心理表现出来;第四篇“心理学的类型理论”,荣格论述了自己独特的心理类型划分法;第五篇“人生诸阶段”,文中把人生划分为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第六篇“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对比”,阐述了他与弗洛伊德的分歧;第七篇“古代人”,论述了原始人的心理;第八篇“心理学与文学”,文中用分析心理学的观点将文学艺术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九篇“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文中具体论述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第十篇“现代人的精神问题”,分析了现代人的处境及其有关问题;第十一篇“心理治疗医生与牧师”,文中建议心理治疗医生与牧师联手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虽然各篇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但有一条主线将整该书贯穿起来,这条主线以批判弗洛伊德理论开始,以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集体无意识”为重点,最后落脚于如何医治现代人的精神问题,这正是书名《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的题旨所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条主线的思想脉络: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概念是在批判地吸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他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两大失误:一是泛性论倾向,二是悲观论调,为了避免这两种失误,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他把无意识区分为集体无意识和个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由一些被拒斥的过去的生活经历、阈下知觉所组成,它从属于个人,而集体无意识则处于更深的一个沉积层次上,它从人类往昔岁月的生活经历以及在此之前的生物进化的漫长延亘的历史过程中吸取能量,它是属于整个人类的。荣格用诗意般和略带神秘感的笔触描绘了集体无意识:“他综合了两性的特征,超越了青年和老年,超越了出生和死亡,他掌握着人类一二百万年的经验,因而几乎是永恒不朽的……他已活过了无数的时代,目睹了多少个人的、家庭的、部落的、民族的生活兴衰,他对生长、开发、凋谢的生命节律拥有一种鲜活而生动的感受。”荣格还通过论述原始人的心理论证了集体无意识的存在,他认为原始人把本真的、自然的生活经历积淀为各种原始体验,当这种原始体验在现实中逝去时,却转而在人类的大脑结构中沉积为各种活生生的无意识“原型”——集体无意识。荣格还认为人在常态下是无法体验到这种贯穿历史的集体无意识的,只有在梦境和艺术创作、欣赏的过程中,当人沉醉于“幻觉”与“迷狂”后,这种无意识才会降临。荣格论述集体无意识和艺术的目的,是试图以此来拯救日益孤独的“现代人”。在荣格看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恰恰是对人类本身的威胁。现代人日益感到孤独、恐怖、软弱,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这都是由于现代人失去了赖以安身立命的本体和灵魂——集体无意识,只有摆脱自身设置的束缚,复归于生命的原始灵境,才能拯救面临危险的现代人。

【学术评价】

该书虽然出版于上世纪30年代,针对的是当时的“现代人”,可时至今日,处于技术的巨大阴影下的当代人依旧在为寻求灵魂而奔波,由此可见,荣格对于“现代人”本性的深刻洞察力,也使得该书对于今天仍旧有重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