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20898100000005

第5章 《语言论》:美国语言学之父的代表作

〔美国〕伦纳德·布龙菲尔德 著

【作者简介】

伦纳德·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家。1887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1949年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逝世。他先后就学于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和芝加哥大学,190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3年至1914年在德国莱比锡和格廷根大学做研究工作。1909年至1927年,他先后在威斯康星、辛辛那提、伊利诺斯、俄亥俄等大学任教。1927年至1940年,任芝加哥大学日耳曼语语文学教授。1940年至1949年,任耶鲁大学斯特林讲座语言学教授。1935年,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他是研究印欧语语音学和形态学、印度语言以及普通语言学和实用语言学的著名学者。《语言论》是他的代表作。

【内容精要】

全书共28章,系统讨论了语言学的研究和用途,言语社团、世界上的语言、音位的类型和变异、语音结构、语法形式、句子类型、句法、词法、形态类型、替代法、形类和词汇、文字记载、比较法、方言地理学、语音演变和类型、类推和语义变化、文化上和方言间的借用,以及应用和瞻望等问题。重点论述以下几个主题:

(1)关于语言的研究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功能很大,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的动物之处。近百年来,人们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语言。语言学或者说对语言的科学研究,目前还处于萌芽时期。从历史上看,古希腊人大胆地猜测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历史和语言的结构。古希腊人认为希腊语的结构能体现人类思维的普遍形式。希腊学者过去把语言看成是上帝的恩赐,到18世纪,他们提出“语言是古代英雄所发明的”或是神秘的“人民精神”的产物,也有人认为语言的起源是人们模仿各种音响而产生的。罗马人仿照希腊人,编写了拉丁语法。中世纪的学者认为,语言就是古典拉丁语。除欧洲学者研究语言外,一些国家在考古学的基础上,也发展了语言研究。印度的梵语对欧洲语言研究影响较大。16、17世纪,梵语和印度语法知识传到了欧洲。梵语开创了不同语言间互作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人们还从印度语法中看清了语言的结构。

作者认为,通过语言比较,揭示了古代各种语言形式,各种民族的迁移过程和各民族与习俗的起源。欧洲语言学家大多通晓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梵语语法使他们从一些较熟悉的语言里联想起类似的特点。印欧语的历史比较研究已成为19世纪欧洲科学中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最成功的工作之一。

(2)语言的用途

人类讲多种的语言。使用同一个语言符号系统的一群人,称为一个语言社团。显然,语言的用途,就在于人们以同样的方式来使用它。每一个社会集团的成员必须在适当的场合发出适当的语音,而且当某人听到他人发出这样一些语音时,也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他必须说得别人懂,而且也必须懂得别人说的是什么。甚至不开化的社群,也是如此。文字不是语言,而是用符号记录语言的一种方法。一切语言几乎都是不会读书写字的人使用的;不会读书写字的民族的语言和会读书识字的民族的语言同样的稳定、规则和丰富。为了研究文字,人们必须懂得一些有关语言的知识,但是并非必须有文字的知识才能研究语言。从文字记载可以知道过去语言的情况。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传递和复制言语的手段,加强了语言的作用。人类要求大量地用语言来相互交往。语言研究是从比较实际的问题开始的,譬如文字的使用,较古文献的研究。

(3)音位、句法与词法

①音位。语言学的两个主要研究项目之一是语音学。“考察说话人的发音动作、声波和听话人的耳膜活动,研究的是言语事实,不管它的意义”,称为语音学。研究有意义的语音就是音位学或称实用语音学。音位学必须考虑意义。记录某种语言的每一个音位,都要有一个符号。这就是音标。

按照一个音位用一个符号的原则,学者设计了许多标音字母。贝尔的“见字知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叶斯柏森的“非字母标音法”也是脱离传统的一种方案。本书所用的国际音标,是由艾利思、斯威特、帕西和琼薪等人设计的。斯威特除“见字知音”外,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方案与之并用,他称之为“罗米克标音法”。目前应用最广的国际音标就是从“罗米克标音法”发展而来的。

②句法。一种语言的词和短语在较大的自由形式(短语)里出现,是按变调、变音、选择和语序这些语法单位来安排的。任何有意义的、重复出现的这些成套的语法单位就是句法结构。布龙菲尔德的句法理论主要研究形式类别和成分结构;形式类别虽与传统的词类并不等同,但却相似。同一形式可属于一个以上的形式类别。

③词法。一种语言的词法,意思就是粘附形式出现于组成成分中的结构。这种合成形式也许是粘附形式,也许是词,但决不是短语。词法包含词和词的一部分的结构,而句法包含短语的结构。词法结构比句法结构更为繁琐。变音和变调往往是不规则的。词法有两种语言分类法,一种是把很少使用粘附形式的分析语跟大量使用粘附形式的综合语区别开来。一种极端,是完全的分析语,如现代汉语。另一种极端,就是高度的综合语,如爱斯基摩语,这样的语言把长串的粘附形式联成单词。另一种分类法是把语言分成4种词法类型:孤立的、粘附的、多形综合的和屈折的。孤立语是那些像汉语一样的语言,不使用粘附形式;在粘附语中,是把粘附形式一个接一个地加上去,土耳其语就是例子;多形综合语利用粘附形式来表示语义上的重要成分,如爱斯基摩语;屈折语是把语义上的不同特征体现在一个单一的粘附形式中或是合并在多个结合的粘附形式中,如拉丁语。

作者希望建立一种普遍通用的语言,也就是国际间相互交际的共同媒介。它会给人们带来种种利益和方便。他认为,一种国际语言并不意味着任何人要放弃他的母语,也只是在每一个国家里有许多说国际语的外国人。人们只要共同一致地采用某种语言,每个国家都认真地加以学习,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语言都有困难。多少可能获得成功的唯一类型就是简化的拉丁语或罗曼语,特别是世界语。假定是世界语,要全世界有足够众多的人来学习,政治上也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以至敌不过某种自然语言。建立一个国际普遍通行的语言运动,是企图增加语言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学术评价】

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两位语言学家之一。他被称为美国“语言学之父”,是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的创始人。布龙菲尔德注重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认为意义只是刺激和语言反应之间的关系。《语言论》对世界上语言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语言论》这本书主旨在于,力求用简明的语言来阐述语言的一些源远流长的道理以及它们对人类事务的影响。作者用阐明事实的方法,论述了当时两种主要心理学倾向在解说方面的差异。“心灵主义学派是想用一种心灵方面的说法作为语言事实的补充。机械论者的主张是,在阐述这些事实时不要作这种辅助因素的假定。”布龙菲尔德是赞成机械论者的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