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20898100000007

第7章 《经济学》:独领当代经济学风骚的撼世之作

〔美国〕保罗·萨缪尔逊 著

【作者简介】

《经济学》一书的作者保罗·萨缪尔逊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

1915年,保罗·萨缪尔逊出生在美国印地安那州噶里城。萨缪尔逊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后到哈佛大学进修经济学,于1941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前一年,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任经济助理教授,于1947年升任教授。他还曾兼任一些政府机构顾问和学会会长,并成为在1970年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第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其代表著作有:《经济分析基础》(1947年)、《经济学》(1948年)、1956年以来的《经济学论文集》。

【内容精要】

《经济学》从1948年出版后,每三年修订再版一次,使内容不断增添,篇幅也不断扩大,中译本的第一版是根据第十版译出,此版共分六编四十三章。此处采用该版进行简介。

第一编“基本经济概念和国民收入”,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国民收入理论。

第二编“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波动”,它围绕着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繁荣与萧条的原因,介绍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即通过宏观需求的调控来实现既无通货膨胀,又无失业的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主张。

第三编“国民产品的组成和价格决定”,主要介绍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重点是关于价格决定和垄断与竞争的理论。

第四编“收入分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围绕收入分配问题,依据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论和新古典经济学均衡价格决定生产要素的供给的学说,阐述要素的价格决定和报酬分配。

第五编“国际贸易和财政”,主要阐述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运用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的国际经济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

第六编“当前经济问题”,本编是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在《经济学》一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部分论述了低收入的国家的成长分析和发展;生活质量,消除污染和城市的祸害;种族和性别歧视;在过分拥挤的世界上的能源不足和资源的枯竭;减少贫穷和经济上的不平等;治疗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等当代最基本的经济问题。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的趋势,提出了福利经济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评论了各派经济理论,比较考察了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

以上是《经济学》这部著作的基本结构,这里要扼要介绍一下该书的主要内容:

萨缪尔逊把经济学区分为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三大块。他认为存在于生产理论、消费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领域中的静态均衡,其数学本质就是极值问题,均衡条件也就是经济函数处于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条件,于是,静态均衡问题都可以用数学中的古典优化方法加以处理,用微积分和线性代表加以处理。

【学术评价】

萨缪尔逊对西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即他的著作《经济学:初步分析》一书中。这部著作题材广泛,几乎涉及西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目前西方国家最为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自凯恩斯的《通论》以来,经济学史上“当前世界最畅销”、“影响最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