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深处的漫步
20944300000001

第1章 “枕边小品”丛书总序

牛撇捺

宁夏的文学这几年做得有声有色,气象不错。所以,能应这些作者的要求,由杂文学会出面组织选编一套“枕边小品”这样的文学丛书,满足他们以出版个人作品集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愿望,是我乐意的事情,也算是我这个文化官员为宁夏的文学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的力量吧。

我们处在一个娱乐时代、消费时代,它属于后现代社会。这个时代,充斥着消费欲望的社会和大众,娱乐就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这种泛娱乐化倾向有一个促成条件,这就是包括以电视和网络为主的现代媒体包围着我们。其传播方式很典型,即图像化叙事。与传统的文本阅读不同,消费时代的阅读也是图像化阅读。因此,这个时代也叫读图时代。一切都以图像的形式、数字化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包围用波兹曼的话来定义的话,那就是:人被异化!

在这个时代,从文学的整体品质来看,文学呈现的是娱乐化叙事。这种娱乐化叙事主张从严肃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里挖掘其娱乐性;竭力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和欲望化书写;从具有后现代消解神圣意味的戏说开始,戏说历史,戏说经典,戏说名著,以至于戏说名人,等等,不一而足。它的价值取向只有一点,那就是突出作品的游戏性和娱乐性,以博取消费社会的低俗化精神消费。这样的作品在刺激消费的同时,又营造了奢靡的享乐主义氛围,极力张扬身体欲望话语,舍弃生命活动的远大理想和宏大叙事,追求对生命本身的世俗化读解,将娱乐视为生命价值的实现,生命过程不再是英雄的壮举,而是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经验和自我享受的满足。因此,在一些作家那里,真善美被颠倒,崇高被消解,是非被混淆……就连我们的一些精英作家也不甘寂寞,运用娱乐手段,通过言语的狂欢获取个体的满足。我们说这是一个精神信仰普遍缺失的时代,人们都在以外在的成败论英雄,以权力和金钱划分人的等级,人们的精神如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缺乏寄托,找不到一棵可以依偎的大树,没有一块能够真正长久的安身立命的所在。对此,不少学者担忧,在世俗化大潮下,娱乐文化过度的商业化运作会抽空以精神审美为表征的文化价值底蕴,文化日益失去深度空间和价值维度,作家日益失去创作的冲动和激情,日益消解自我反思的禀性和能力,而文学变成一种纯消费的文学和享乐的文学。这也是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所指出的:当神圣被消解,价值高下的差别被遮盖,生理快感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身体在此仅仅是永不停息的欲望机器,欲望机器最终生产的是一个欲望乌托邦,身体乌托邦,快感乌托邦,一个因为娱乐泛滥而濒临死亡的物种。在这样的时代,欲望化抒写所产生的文学肯定承载不了精神自救的使命。

在这样的时代,文学往往会迷失,有人说文学边缘化也好,有人说文学死亡也好,我们暂且不用管它。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心存信仰,还在坚守。纵观文学的长河,有浪峰也有波谷。文学或盛或衰,社会各界对文学有毁有誉,文学的枝叶有枯有荣,但文学终不愧是一棵常青树,世世代代总有许多人为之痴迷,并给予精心呵护。文学之树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根植于生命灵智深处,根植于文化的长河之中,因此,永远不会枯竭。其功能、作用与地位,始终无可替代。我认为文人对文学始终应有信心。在这个消费的时代,文学的使命更其艰巨,文学承载着灵魂救赎的使命。因此,文学不会死亡。我们的作家们要从这样的精神困境中突围,要在消费社会的价值重构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令人欣喜的是,在宁夏有这样一批坚守文学信仰的人,他们甘于寂寞,耐得住清贫,以殉道般的虔诚,坚守文学的精神高地,用真诚面对文学,以信仰践行文学,用真情的文字耕耘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有些已经走得很远,有些还在坚持向前走。特别是有一些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写作,并有上佳的表现。他们的坚守,常常令我感动。宁夏虽然是一个西部的小省区,但小省区也能办大文化。我们宁夏的文学就是一例。特别是近几年有一批青年作家崭露头角,创作势头不容小视。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我才萌生了为我们的青年作家们编一套文学丛书的念头,因此,就有了这套“枕边小品”的面世。我们一度以“树”称宁夏作家,先是“三棵树”,后来又有“新三棵树”,再后来,据说成林了。但是,从这些称谓上,我们似乎能感到,我们的文学曾经荒凉过。然而,我以为,只要是风景,不在于是草还是树。松涛万里固然壮观,绿草如茵不也优美么?这套丛书的作者中,有在文学的园地里耕耘多年的中青年作家,也有刚刚出道的后起之秀。纵观这套集子,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这与个人的认知及表达能力有关,我不忍苛求,毕竟自由表达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权利。这样一套书,置于枕边,随便翻翻,权当是精神零食。

赵炳鑫是一位散文作家,已经出过两个集子,这次他奉献给大家的是一本哲学随笔选集。赵炳鑫谈哲学,既重学理,亦重性情。他的这部随笔式的哲学著作,在学理架构内注入一些诗情意象,写得洋洋洒洒,灼见不乏。闵良的《生而自由》是一本时评集,平时我们看到闵良的文章大多是杂文、时评。不久前,他的长篇小说《生死百年》入选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持策划的“新绿丛书”,其实力不容小觑。刘汉立是个多面手,散文、杂文、随笔、诗歌均有涉猎,而且写得很有水准。陈志扬的这本书是自传体散文集,应该是一部不错的关于成长的作品。郭可峻的随笔,从生活的常态和非常态琐事中,感发出无穷的趣味来,体现了随笔的基本精神和思想意蕴。马自军的杂文批评针砭时弊,颇有锐气,写出了杂文的辛辣味,令人耳目一新。胡忠林、田永安以及女作家孙艳蓉、徐向红等,他们或有著作出版,或有文章常见诸报端,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这套丛书收录他们的作品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人生在场的生命体验,以我手写我心,情真意切,情理交融,较好地体现了文学的美学意蕴和思想深度,为读者奉献了一本较好的文学读物,值得期待。

我们常说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阅读与写作当是一种精神诉求。我不能想象,一个不读书不思考不写作、只靠本能活着的人,他的生活如何诗意。记得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说过,他说他可以不在乎作品获奖,却在乎它的出版,出版对于一本书而言,意味着从此接受了阳光的滋养,这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就一般的业余作家来说,文学似乎不足以成就什么,但它至少可以历练人、提升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深深为这些尚怀着文学梦想和坚守的作者祝福。

是为序。

201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