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青少年创新教育故事全集
210300000174

第174章 巧制铅粉

第十章11 巧制铅粉

智慧没有因为用得过度而毁坏的,大多都是因为不用才生锈。

——佚名 

1921年10月5日的深夜,邮递员敲响了日本电池株式会社的大门,送来了一份来自德国的急电。电文是:“购铅粉制法技术,需4亿日元,速复。”原来这家公司制不出优质蓄电池极上用的“涂敷用铅粉”,就派一名技师,去德国鸠多尔公司商洽购买此项技术的事宜,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答复。为此,日本电池株式会社立即召开了核心会议。会上大多数成员都建议立即买下此项专利技术,只有岛津源藏一人持反对的态度,他认为:“4亿元买这项技术太贵了,不如我们自己来发明!”他说干就干。

他首先向陶瓷研究所借了一台磨石粉的电磨,放入铅块进行实验,但是磨出来的总是片状的小块块,怎么也成不了“粉”,急得岛津源藏手足无措。岛津只上过两年小学,不得已,他向好朋友植田博士请教。植。田思索良久,说:“是不是可以用化学上的氧化反应来试一试。”岛津按照这个思路又展开了一连串的尝试。他苦干了几天几夜,发现结果仍不理想,可是他再仔细地察看,却在容器的底部见到一层薄薄的白面粉般的物质。岛津小心地用勺子收集起这些粉状物,拿去给植田博士看。植田一见,大吃一惊说:“这的确是氧化铅。这是在你试验后期,铅块摩擦发热,与空气的氧产生化合,才形成粉末的。不过这么长时间,才搞了这么一小勺,恐怕还是不行。

”此时,岛津已牢记了“摩擦发热”和“与空气中的氧产生化合”这两个关键地方,便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想:“怎样才能产生更多的摩擦热呢?”一次,他在冥想中回忆起童年淘洗芋头的经验:芋头在竹箩里滚来滚去,相互摩擦……岛津似乎感到眼前一亮,马上找来了一只空汽油桶,在空汽油桶里放了一些小铅块,他手抓着桶沿,轰隆隆地淘了起来。由于铅块和铅块碰撞,里面的铅已有200℃高温,淘了一个小时之后,揭开盖一看,放入的铅已有1/100变成了白粉,他不由欣喜若狂,高兴万分。不过岛津并没有满足,“怎样才能让铅块更充分地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呢?”最后,他干脆采取了孩子们吹肥皂泡的办法,给油桶装上管子,直接向里面输入空气,这样淘了一个小时,铅粉量一下增加了十八倍。实验终于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此后,岛津将这种生产铅粉的办法申请了世界专利。

如此简单的生产方法,令世界许多著名物理学家都惊诧不已!这项技术,远远超过了德国鸠多尔公司的技术。此后日本电池株式会社便大张旗鼓地向全世界推销他们制造的铅粉、设备及专利许可权,终于发展成为一家名扬世界的大公司。

创新箴言: 

灵感的瞬间爆发通常是长期艰苦探索、长期思考酝酿的结果,灵感的酝酿往往有一个因人而异、长短不一的潜伏期,但是,它的出现又是快速的,稍纵即逝,即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突然悟出一个问题的绝妙答案或解决方案。一般来说,从对难题开始思考到产生飞跃性顿悟之间,显意识思维经历了“思考”和“思考中断”两个阶段,逻辑思考的中断实际上仅仅是显意识思维的“休眠”,其实潜意识思维仍然在悄悄地工作着。岛津源藏勤于思考,勇于动手,最后迎来了灵感的火花。他当然没有放弃这个机会,终于迎来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