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德经说什么
21053500000008

第8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

译文:

道虚无莫测,永存不灭,称为“玄牝”,“玄牝”之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连绵不绝地永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首先说这个“勤”字在《道德经》里边出现过两次,它的本意都是“尽”的意思。就是我们说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之不勤!读音也可以读成尽,虽然有的本子注对了,有的注的还是按照本意,可以读成尽,为什么我说这一章要多说一些呢?因为这一章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对母亲的尊重。很多章,特别是道教,把这一章解释得简直就玄而又玄。大家知道这一章讲的是一个什么事呢?谷神,把它断开,谷神,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牝就是女性的生殖器,指代母亲。而前边这个谷恰恰也是对它这个形象的描述。所以这一章在讲什么,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你看人生命的产生,虽然是男女结合才产生生命,但大家都知道这生命它是女性,从牝、谷产生的。所以老子认为把这个事情扩大了,天地也是一样。道生万物就跟人的生命产生的道理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个道理真的是太好了。有一位学者研究过,说一种文化,怎么来判断这种文化已经走在一种下降的趋势,甚至是堕落的状态,那就是看这个字,谷和牝在很晚的时候才被演化为一个脏字用来骂街。特别是现在,这简直就是泛滥了,现在大家都不把这个当回事,你打开微信里边到处都是,这就标志着我们现在的文化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了。大家想这个问题的道理在哪?连母亲都不懂得尊重,连生命都不懂得敬畏,那我们还能尊重什么、敬畏什么。没了。所以你看《道德经》里边是用什么来形容这个字的?神,玄。这都是《道德经》里边用得最高的字眼。老子认为对这个字绝不能够亵渎!把它当作神和玄一样得来对待。现在大家看一下,哪有什么神秘的,谷神不死,精神永存。在一个民族里边,母亲这个形象,她是最为伟大的,永远存在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就是这的意思。用玄来形容。老子用的这个字用在我们所有的中国的经典里边,再没有比他把这个字拔得更高了。

大家看第六十一章的第二句话,“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牡是指男性,牝是指女性。都是拿生殖部位作为替代的,因为这是最明显的标志。所以老子说你看这个大国者,就像河一样,他善于处下,大国者下流。就像这个河最后都汇入大海一样,海那个地方叫什么?叫“天下之交,天下之牝”。所以我说这一章讲到一个最伟大的道理是什么?只要遇到一个伟大的事情,一个高大的事情,指代母亲的这个字在《道德经》里边就会出现。所以我前面给大家说过,什么叫文化,文得摆在这儿吧,我们的小孩如果读这样的著作,遇到一个讲一个高大的事情里边,母亲这个母字就出现了,他潜意识里边对母亲就会有一种尊重,有一种敬畏。你现在连“文”都没有,你怎么样让他潜意识里面尊重,他知道什么是应该的?他只能是强行地为了表演给别人的。说我这样做,别人不这样做,别人会骂我,但是他心里不认可这个东西。他没办法,你的文已经出了问题了,化不出来了。所以你看我就说《道德经》里边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就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天地产生万物,就像人的生命的产生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你看也叫做“道”,叫“宝宝道”,这种精神,在一种文化里对母亲的尊重、敬畏的这种精神应该是什么样?“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的源泉。

所以言外之意就是说,你在一种文化里边,如果没有对母亲的敬畏和尊重,这文化其他方面都会崩塌。比如说你讲祖国母亲,他对母亲本来就没有好印象,你讲祖国母亲,他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一点接纳也没有。所以这个东西都是一系列连到一块的。所以为什么你说你这个解释就是符合《道德经》的本意,大家看一下,我刚才说的那句话成立不成立?只要遇到一个高大的事情的时候,母亲的母字就会出现。大家先看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在讲世界的本源,讲这么根本性的东西里边看母亲,这不就出现了。大家再看第二十五章,“可以为天下母”,第二十五章也讲这世界的道怎么产生,万事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又讲到这么高大的事情里边。大家再看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二章跟我们刚才讲思维方式这个事情关联很密切,你看,“既得其母,以知其子”。了解了道,你才能了解具体的万事万物,了解了具体万事万物,你再回来复守其母,了解了具体万事万物里边的这个道理,你才更能够尊重和崇拜这个道。你看拿这个形容的最高的道理和万事万物的关系,又拿母子的关系来形容,小孩读了,当然说对,了解了母亲,我才能了解自己,我了解自己,更应该去爱护母亲,守护母亲,复守其母。

大家再看第二十章最后这几个字,好多人觉得这几个字不好理解,其实太好理解。第二十章,最后这几个字是什么?“我独异于人”,和别人不一样。“而贵食母”,食母,就是把自己在道面前始终当作一个就是老子讲的婴儿状态、赤子状态。南方现在还有这个词叫吃妈妈,恢复到吃奶的状态。那个就是他认为道的一种状态,那个状态是对母亲的依赖,尤其精神上。所以我是想给大家说,我觉得这章在无形中讲的道理,其实为什么我说《道德经》适合小孩读,有时候小孩从小读,因为在讲道的时候,他就知道我们应该尊重道,而老子往往把道跟母亲是放在一个并列的位置,用这个形象来讲道的一些具体的怎么样的恩惠恩德,对万事万物的作用,母子之间的这种关系。

所以你看这一章只有这样的几句话,在别的里边被解释得非常神秘,山谷为神,那讲的是什么道理?为什么说你这个解释除了从书本身以经解经还有什么样的一个文化的源泉,我觉得得给大家做一个细致的说明了。老子《道德经》这本书最早是用楚国的文字刻成的。老子的出生地,不管现在认为他是河南的鹿邑,还是安徽的涡阳,它们当年都属于楚文化的地盘。楚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母亲的崇拜,生殖崇拜。大家知道生殖崇拜这只是一个形式,可是它的本质是对母亲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尊重。家里有小学生的都知道,小学美术课本里边选了一个雕像叫大地母神。奥地利有一个小城镇叫维伦纽夫,这小城镇非常小,却是世界级的名镇,为什么?就因为在这个小城镇出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尊人类的雕像,就是一尊女性的雕像,两万五千多年前的了,这尊女性的雕像只有十一厘米高,脸都看不见,被头发遮住了,可是和养育生命抚育生命相关联的部位凸显得非常的明显,所以把它叫大地母神嘛,它标志着我们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时期,就是生殖崇拜。生殖崇拜的正能量是什么?你看咱们国家河南的仰韶文化,那里边还有这种生殖崇拜的痕迹。你就到鹿邑,那个叫子孙窑,壮族叫阿央白,好多地方也有这种。一些少数民族里边还有这种崇拜的遗存,它标志着我们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时期,对女性的生殖崇拜。这种生殖崇拜的正能量是什么?就是我刚才说的对母亲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前一段时间,那个视频大家也都看到了,一个小孩,他母亲不让他玩手机,五秒钟连踹了母亲五脚!现在手机是他的亲娘,母亲一阻挡之后,就出现这种情况。很多的人就认为自己生命是自己的,说放弃就放弃了,很多的高校不都这样,很多年轻的生命轻易地就从楼上坠下来,把自己生命放弃了。生命是你自己的,你这样认为能正确吗?就是你自己的,你对生命也得有一种敬畏,对母亲没有敬畏,对生命没有敬畏,那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吗?我刚才说的这种骂街的形式不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吗?

所以我说其实有的时候大家不知道,以为再回归到国学里边,有些事情到底哪些是具体的抓手,像《道德经》里边,我觉得第六章里边讲的从小读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潜意识里边,就会慢慢地化入他的灵魂,化入他的血液,化入他的思想。所以我们讲文化,有文才能慢慢地化,有知识,知识不是智慧,他也得需要慢慢地才会化成智慧,过程历程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看智慧的智字上面是个知下面是个日,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地这种积累努力,我们的知识才能慢慢地化入智慧。文不是也是这样吗?你先得选好这个文本,它才能慢慢地转化,化入我们的思想,化入我们的智慧。所以我跟大家说,我们刚才一个是从这个文本的本身,但是真的要了解这一点的时候,我们真的是需要这种功夫。真得你把这个通读完了,你注意一下。

这一章里边讲的以生殖崇拜这个事情来强调对母亲的敬畏,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对母亲的一种尊重。你看后边这些章节里边谈的,每遇到一个高大的事情里边这个字就出现了,这样他才能够在小孩的心里边建立起道的形象。而道往往就是以母亲的形象作为形象且并列的。所以不要轻易地去嘲笑我们以往的思想和智慧。南怀瑾先生讲,我们好像有了一个新的思想,读完了古书之后,我们会觉得脸红。原来这些思想在以前都是有的,只是我们没有认真去读,想了半天才想得出来。思想的进步不是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嘛。认真地了解一本经典,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认真地了解一本经典,就拿这一本经典扎下来,认真地读,认真地学。那就像入门一样,一通百通,你在读其他的东西里边,你就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

所以中国的历史上这些思想者有的时候真的也是功德无量!各位想一下,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比如说赤壁之战,比如说淝水之战,等等,这些事情和我们现在到底有多少关系?可是历史上那些思想家的光芒,就像夜幕中的群星,在黑暗的时候给我们指引以前进的方向。所以了解这些人的思想和智慧,充实的不仅是我们的知识,更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对这些人我们也要有敬畏,包括像对《道德经》,对老子,对这样的著作和这样的人,我们要有敬畏。有了敬畏,我们才能了解他们思想上的一些精华、精髓,了解他对我们现在所起的一些正能量的正向的作用,这样才是我们读这本书的本意。我们老去挑人家书里的毛病,可以挑出很多,可是有什么意义呢?真传也许就是一句话,也许我们读了一本书,最后对我们影响大的就是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有些人看着很多书的时候只是在挑毛病,只是在骂,这个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应该扬己之善,也要扬人之善。这样我们才能跟他形成一种和谐的互动,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