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山意未离云
21139200000018

第18章 湖石裂

湖面无风,水雾弥漫,隐约可见一头龟型水怪在湖中绕着冲天的水柱打转,它好像总是想爬上去将那水柱给压制了,每当身体将其覆盖后,又再次被水柱冲倒。

小石头见状,即刻运化出两条荼百色飘带,试图助水怪一臂之力。就在同时,对面也有两条荼百色飘带飞来,缠住了水怪,就这样一齐助力,渐渐水柱被堵住,那水怪沉了下去,听得念咒声声,一个铜罗盘飞来,转而化作一丘山顶压在水怪的背上。

拨云见日,远见得一人身着素青大袖的道袍,一把秋黄色稀疏的拂尘,蹚着水儿朝这边奔来。见到小石头,那道人颔首致意,自称茅山道刘混康。小石头喜不自胜,不想这般容易就见着了茅山高道人称华阳先生的刘混康道长,赶忙深揖回道:“贫道衡山蓝真人弟子施用孜。”

这刘真人先前见小石头通体书生打扮,还在疑惑为何一介书生竟能施得出茅山道法术,现已略可解释,再经细问,知道小石头已习得《灵芝宝术》全卷,刘真人大笑道:“缘分哪!缘分!”

方才明白,小石头所遇之算命先生为茅山道师叔祖卢至柔,其人不求仙班,修得半仙而逍遥于山野,为民祛病、驱魔、指引。如今小石头成了卢半仙的嫡传弟子,也就是茅山道的嫡传弟子,进而成了刘真人的师弟;怎料这‘师弟’来自数千里之外,且又是上清同根同源,故而大叹‘缘分’。

小石头本厌烦道家经咒符丹,更不耻道士假借修道而祸国殃民,但是习过《灵芝宝术》后,尤其在见过卢半仙并刘真人之后,小石头开了眼界,这世上正道者,不乏师父蓝真人一人而已,算得上遇到了同源师兄,赶紧叩拜,此时几只花鹿踏蹄而来,刘真人与小石头斜骑于鹿背之上,奔茅山祖庭而去。

途中小石头问及水怪一事,刘真人告诉他,这水怪名作‘赑屃’,原为龙之第六子。数万年前王母抛珍珠而成太湖,不想将地下鬼界砸开了一道口子,三分成湖面,七分附于鬼界第一层之顶。王母恐得道之鬼怪从此缝中爬出祸害人间,遂潜了赑屃,令它四足扣于湖边石上,头首伏地,正正儿堵了缝隙。

近年来官家大兴花石纲,将太湖石料尽数开凿取了去,这赑屃失掉稳固四足的石头,被恶鬼顶了起来,待刘真人来时,已不知跑出来了多少冤魂。

茅山委实小巧,然而宫观殿宇之众,让小石头见得瞠目结舌,好一个‘第一福地’!两人乘鹿自后山小径入得元符万宁宫,众弟子恭候在侧,小石头被安置于刘真人所居禅房,数日不予理会,只好反复在心中默习‘灵芝宝术’。

再又过了数日,小石头难解心中疑惑,冲至茅山洞天,一处天然巨型石拱之下,刘真人闭目而端坐。小石头照样端坐于对面,一晃又是数日。

这天山中起了云雾,霭霭飘忽,似入仙境。刘真人慢慢开了口说道:“师弟,可见我茅山也是修仙佳境!”

小石头憋了数日,这下总算来了机会:“我觉得自己这样挺好,对成仙没有兴趣,我只求学得些真本领,可以驱魔除病,保一方安宁。”

“成不了真仙可成人仙,那当朝的国相、太尉、还有那‘金门羽客’(指道士林灵素,此为宋徽宗对其的封号),个个都当得起‘神仙’一说!”刘真人笑答。

“师哥不必试我,我虽有心功名,但或为报国救民,或为安身立命,我朝现在奸臣邪道妖媚祸国,而道家成日只知神仙,不理百姓疾苦。若你有那救国救民的好方术我便学了去,若没有,我离去便是。”

又是一阵大笑,刘真人起身说了句‘师弟,随我来!’,只见他往背后石壁一靠入得进去,小石头见着,也不多想,默念那已学会的‘至柔’法术,也入了石壁。

进去方才明白,茅山所谓福地洞天,原来隐匿在这样的去处。洞内有条活水,无声无息,其中射出五彩光斑;沿着水流往里走去,石壁上生着许多灵芝,行至尽头,刘真人打开石龛,从中取出《登真秘诀》并从身上拿出丹药一颗。

“此为茅山道真要,你可尽数学之,增你除魔祛病之术。先前这多天,其实是让你将所学之术得意真元运转。我早已传了舟鸽(宋代指信鸽)与你师父,想必他现已知晓,你不必忧急,静心练之。”刘真人递过丹药继续说道:“这叫‘密陀僧’,为师叔祖炼就,可保你修炼时不走火入魔。切记其一,书打开即不可合上;其二,灵芝万万不可碰。”

说完刘真人退出洞外,小石头盘坐地上,不似灵芝宝术多载至柔之道,这书更讲诛魔、遏妖、服御(驾驭车马),与‘宝术’可谓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小石头咽下丹药,不食不睡,一边看,一边参悟练就。不知过了多少时日,自觉已经领透其中法术,将‘秘诀’合上,但见其瞬间化作青光入了石龛之内。

小心淌过洞内流光之水,小石头已无法分辨哪一处是来时的石壁,皆反着水中斑斓溢彩,情急之下随即选得一处,出来后一看,云山雾罩,劲松盘绕,身下是绝壁,望不到底,有那远歌自深山处传来,小石头顺着声音寻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