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寻找生命中的光亮
21153900000002

第2章 体味成长的感觉

到了初三,我们就在学校住读了。

学校这样做,是为了使我们这些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能够把消耗在路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于学习,值班的老师还可以给我们上晚自习。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中考的升学率,多几名到县城去读高中的学生。

我们学校位于辽西一个挺平静、挺普通的村子里,四周有高高的用白石头砌起来的围墙。为了安排我们住宿,学校把两大间空房子收拾了出来。这两间房子在外面看上去很高大很有气势,而里面却相当简陋,用拳头在墙面上砸一下,就可以砸落一大块皮。两间空房子紧挨着,我们男生住一间,隔壁住的是女生。

一日三餐我们就在学校吃。学校没有食堂,只有一间灶房,我们从家里带来米,交到灶房,再交一些菜钱,学校找两个胖师傅,为我们做饭。

当时我们都很馋,包括女生。因为我们几乎吃不上肉,师傅煮的白菜总是苦巴巴的。那时家里都很穷,我们不敢有更多的奢望。

但馋,是谁也挡不住的。班主任于老师曾说,你们现在不可过多地想吃什么好吃的,只有熬过了这段苦,考上了大学,将来才会有好吃的。但我们对于老师的话置若罔闻。那时谁要是说自己不馋,我们都会认为他是个怪物。

后来张林给老师提了个建议。张林是体育委员,生得人高马大,篮球打得好。他只需带一个男生,两个人就可以打败我们五个人,从没失手过。人长得大,胆子也大,敢说话。张林说,买不起肉,就买一点儿粉条吧。上星期日我回家我妈炖菜时放了一点儿粉条,简直香死人啦!张林说话的时候,不停地咽唾沫,好像他的嘴里还弥漫着粉条的香味。这一来不要紧,我们都开始咽唾沫。女生斯文一些,悄无声息地咽。我们男生则无所顾忌,瞪着眼睛,咽出一片“咕咕”声。

学校真的采纳了张林的建议,胖师傅很快买来了粉条。

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我们早早就把饭盒准备好了。饭盒空洞洞的,像我们饥饿的嘴巴。

当我们把菜领到饭盒里时,谁都没有急于吃,而是用力嗅了嗅,先品一下粉条的香味,然后才细细地、慢慢地吃。全班同学竟没有一个人狼吞虎咽。

我们都有一种舍不得吃的感觉。

可很快就出了问题。先是一个女生尖尖地叫了一声,接着,就是张林夸张的叫声。

我也发现了问题。我突然感到嘴里的白菜和粉条有些异样,它们分明有些扎嘴!

大家都停了下来,仔细看饭盒里的菜时,才发现菜里面竟有玻璃丝!

没错,是玻璃丝!我们对这东西一点不陌生。我们学校就有一个生产玻璃丝的小工厂,在学校东围墙的边缘。我曾去过那里,也看到过生产的过程。工人们把洗干净的碎玻璃放到拔丝机上加热,待玻璃化成水之后,就可以拔出长长的、细细的丝来了。玻璃丝很白很亮,于老师说玻璃丝很贵,是建筑上用的一种材料。

可我们的菜里怎么会有玻璃丝呢?这东西是万万不可吃到肚子里的。眼看着放了粉条的菜吃不到嘴里,我们都觉得很可惜,接着就是气愤。我的同座班长苏小雪气得眼泪都在眼里打转转了。

我扔下饭盒,大叫大嚷,哭有什么用?走,我们找学校去!

苏小雪抖落眼泪,说,那……行吗?

苏小雪一问,倒让我愣住了。我一下子没了主意,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去学校找领导。我看了看周围的同学们,大家都在互相观望。

张林说,为什么不行?这是我们的权利!

我们大家都端着饭盒,找到了教导处主任。

原来,灶房的胖师傅去买粉条时,用的是学校玻璃丝厂曾经用过的袋子,里面残留的玻璃丝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我们的饭盒里。

后来主任表态,说一定严肃处理此事,并表示再去买粉条。

虽然没有吃上粉条,我们都很高兴,从主任办公室出来,我们有说有笑地走成一团。男生把饭盒叮叮咣咣地敲得山响,女生则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好像比吃到粉条还要高兴。

因为在这次晚饭事件中,我们学到了比粉条更重要的东西。

阎耀明